【觀點】牛角代理商倒閉,關30間店、害500名員工一夕失業!3大議題全解析
【觀點】牛角代理商倒閉,關30間店、害500名員工一夕失業!3大議題全解析
2024.04.25 | 新零售

去年7月家傳出倒閉消息的「捷利國際餐飲集團」,除了因為財務問題引發糾紛之外,旗下包含了牛角燒肉(中南部門市)、胡椒廚房、邁泉豬排等餐廳也無預警關閉,導致500名員工一夜之間丟了飯碗。其中6名員工決定告上法庭,討回自己的損失,包括7月份薪水、資遣費、勞工退休金等,求償21萬餘元。

如今,士林地院在4月23日判決出爐。法官依據兩方契約、勞基法第17條、勞退條例第12條、第14條第1項、第31條規定等規定,判處捷利須賠償共21萬餘元,資遣費要全賠,而且要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擁有多家人氣品牌的捷利集團,究竟遇到什麼狀況?以下是2023年7月報導:

台灣餐飲市場熱度大幅復甦,但產業中也並不是只有好消息。

由高雄起家的「捷利國際餐飲集團」旗下代理及自創共8個品牌,其中包含了牛角燒肉(中南部門市)、胡椒廚房、邁泉豬排這些在台灣廣為人知的日式品牌,在全台灣共有30間門市。但母集團「五互集團」捲入不法吸金案,爆出財務危機,旗下餐廳在7月25日起無預警倒閉,引發餐飲業一陣譁然。

這樣的消息,讓我聯想到近日上映的好萊塢新片《奧本海默》,內容敘述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故事,這一則新聞也簡直是台灣餐飲業界的一顆原子彈。

儘管倒閉的主因是來自於母公司的財務問題,但這樣的重磅消息,也對餐飲產業有著不小的影響。面對這樣一個重磅消息,可以從百貨商場、餐飲市場、失業員工這3個角度切入分析。

百貨商場合約「細節有魔鬼」,直營、區域授權解法不同

在新聞爆發前一晚(7月24日),已經有不少百貨業者收到捷利國際倒閉消息,皆已紛紛作出準備,甚至部分商場有2~3家捷利旗下餐飲品牌,處理難度更是相對複雜。

解構捷利國際餐飲集團旗下代理品牌,牛角燒肉由日本總公司REINS international在台灣成立子公司─東京牛角股份有限公司來開設直營店,目前在台灣有10家「牛角」直營門市,皆位於北部。而中南部7家門市(牛角-高雄漢巨店、牛角-高雄同盟店、牛角-高雄義大店、牛角-屏東太平洋店、牛角-台中豐太店、牛角-嘉義耐斯店、牛角-台南永康愛買店)則由捷利國際加盟,算是區域授權合作模式。

牛角燒肉
牛角燒肉25日在臉書貼出公告。
圖/ 牛角燒肉FB

而7月25日當天,東京牛角亦已陸續協商中南部商場,表達願意承接原捷利牛角櫃位,然而,無論是合約商業條件異動,或者原先牛角櫃位的營收貢獻考量,甚至是商場原已計劃進行改裝等因素,皆需要無論是商場或是牛角本部持續協商。而主動權仍是在商場,畢竟商場仍然持有與捷利的合約。

從商業判斷來說,如果牛角營收表現不如預期,並且在商場嚴苛的條件下,現在已經到接近7月底,目前商場手頭仍持有近乎完整一個月的貨款,再加上2~3個月的押金,甚至可能合約載明乙方破產由甲方無條件繼承設備的話,商場的選擇權就不一定是牛角,甚至可能以新廠商進櫃的方式向牛角本部商談,而牛角本部勢必不會接受這樣的條件。因此是否繼續以牛角品牌經營,仍非常不明朗,畢竟,商場要更換一家燒肉品牌,並非難事,櫃位基礎建置甚至已經完成,或許更換品牌對商場來說更是利多。

而胡椒廚房與邁泉豬排的部分,相對更複雜。

由於捷利取得台灣總代理,可以理解縱使有台灣餐飲業有意入手此兩品牌,與國外授權商肯定還有一段協調時間。因此,就目前已知,商場正積極尋找替代品牌,胡椒廚房多以美食街形式,小櫃位相對單純,再以各商場合約條件來看,甚至設備都可能歸屬甲方,相對好解決。胡椒廚房雖然確實在美食街表現不算差,但也非頂尖,還是有可取代性的品牌可以進駐。

邁泉豬排則並非以美食街為主,而是餐廳形式,則牽扯到基礎裝潢品牌風格等,要找到既有的連鎖品牌來承接相對更有難度。縱使假設廚房設備無需大動,重新裝潢甚至可能需要花個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會相對頭痛。以區域商場來說,如果員工都能留下,只要更換招牌,凡具有一定資本的員工願意承接,或者有資金面願意挹注,會是相對單純的做法。

倒閉原因非營運不佳,餐飲業者買家不斷湧現

7月25日一早新聞爆出,很快速地,我就接到非常多的業界朋友在打聽要如何出手購買。

背後的目的性有很多,有些為了擴增餐飲集團的豐富度,有些為了做集團資源整合,有些純擁有資本要進場連鎖餐飲,有些要快速增加餐飲集團營收做後續資本市場準備。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捷利國際的倒閉起源於母集團資金出事,而非本身經營上的缺口,是相當好的一個入手標的。

然而,情況複雜的是,捷利國際本身受限母集團影響,列屬被告公司,因此目前無法進行買賣,再加上相關授權合約所有權等狀態不明朗,會較難出手、也無法出手。

如果無法從捷利下手,那就得從各品牌下手了,至少能承接品牌長久經營下在台灣人心中已佔據的品牌資產,縱使有可能保不住既有好的商場櫃位,但都還有操作空間。

個別來看,牛角是有吸引力的,但牛角本部已經出面表達將轉為直營處理,或許還有洽談空間,不過也就只有中南部授權,對有資本的餐飲集團吸引力相對較低。胡椒廚房是目前市場上詢問度最高的品牌,而相對來說又更加複雜一些,此品牌雖為日系品牌但授權商並非日本公司,會增加一些門檻,不過胡椒廚房在美食街的表現算是中上,相對具有特色的餐點模式,是擁有記憶點的,這是很大的優勢。邁泉豬排已經相對來說詢問度較低了,更何況其他捷利自營品牌,下場應該就是直接結束。

邁泉豬排
邁泉豬排。
圖/ 邁泉豬排官網

一夜間500人失業!將成為市場搶奪重點

餐飲業持續缺工狀態,無論是在疫情中,或者餐飲業復甦的疫後,都是缺工狀態,而這一夜失業的500人肯定將成為餐飲業十分搶手的珍寶。具有餐飲經驗又剛面臨公司倒閉,是各餐飲公司競相搶奪的重點對象,甚至已經聽聞有業界知名餐飲集團喊出,如果有捷利欠薪資問題,願意協助員工解決欠薪問題也要搶人才過來,畢竟多付一兩個月薪水也就等於獵頭的仲介費,在餐飲業極度缺工的復甦期,得人才便能得天下,更是超車競爭對手的一大時機點。也因此,不愁員工突然公司倒閉怎麼辦,而愁搶不搶得到了這批優質餐飲人才,才會是接下來的重點。

或許這是一顆餐飲業的原子彈,但,台灣餐飲環境高度成熟的狀態下,無論是百貨商場、餐飲市場、甚至員工去向,台灣已具有高度且快速應對的機制,現在的問題只是「誰更快?」

延伸閱讀:【圖解】餐飲每月大缺17萬人,加薪也難找!美廉社「上下兩招」解決缺工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餐飲業動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