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後,零售、餐飲產業消費熱度持續上升,但是也有許多消費者發現,內用用餐時等待時間越來越久。服務業缺工已經成為疫情後常態,而且在日常生活動越來越有感。
由於這樣的趨勢,連續4年發表「產業人才白皮書」的104人力銀行,在今年首次將觸角由從半導體產業延伸到民生消費產業,發布《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分析最近10年、共8.6萬家民生消費產業1,018萬筆徵才職缺,以及最近5年共計191萬筆從業人員薪資資料。
報告中提到,在2023年整體63個產業中,職人平均月薪44,725元,但5大民生消費產業排名落後。「民生消費產業雖已啟動加薪潮,但留才攬才效果尚待發酵,民生消費產業缺工潮持續創史上新高,」104集團策略長吳麗雪說。
民生消費人才有多缺?一張圖看懂
民生消費業每月人才缺口達到38.2萬人,而且求才難度是整體市場的4.4倍。
吳麗雪指出,隨著2022年第四季起國境解封,國人報復性旅遊消費,加上政府普發6,000元添加柴火,讓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缺口續創歷史新高,比2020年疫情期間同期成長90.9%,平均每位求職者可分得8份工作,高於整體市場的數字1.8份。也就是說,企業求得1個人才的難度,是整體市場的4.4倍,內需產業招募舉步維艱。
報告中也提到,民生消費產業在2023年第一季平均每月徵才38.2萬人中,又以餐飲第一線服務生為最大缺口,占整體24.4%。由於台灣北部人口密集、龍頭品牌多,匯集各式民生消費產業,北部的工作機會21.3萬個最多、占全體民生消費產業的55.8%,中部8.1萬個、占21.2%,南部7.6萬個、占19.9%。
不過,隨著科技大廠陸續前往中南部設廠,間接帶動民生消費業發展,加上國旅大爆發,中南部民生消費產業同陷人才短缺壓力,與2020年同期相比,工作機會占整體的比例,南部上升3%、中部上升1.1%,合計中南部上升4%,北部反而下降3.4%。
員工不夠怎麼辦?產業「上下」2招對應缺工潮
「缺工狀況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我們正職與兼職的比例,」三商家購人資課長鄒恩德說。三商家購旗下通路以社區型超市美廉社為最大品牌,在2022年分店數淨成長10間,到了去年底共計810家門市,但這也讓美廉社面臨越來越險峻的缺工問題。
他指出,通常一間美廉社門市會需要3位正職同仁,但如今往往只能有2位正職,剩餘人力缺口就只能靠兼職補足。但1位正職的人力,通常需要1.5個兼職人員。
要如何擴大兼職人力招聘?他指出了美廉社的2大策略。
策略1:「向上」擴大中高齡同仁比例
在過去,50歲以上的熟齡員工大約僅佔美廉社10分之1,但如今已經擴大到5分之1。鄒恩德認為,美廉社的「社區店」定位,相當適合中高齡人才就職。「我們門市在社區鄰里裏面,同仁可以就近工作,而且跟鄉鎮鄰里的關係也好,符合美廉社定位。」
為了上中高齡同仁工作更好上手,美廉社也必須要調整工作流程與內容。他舉例,如今訂貨補貨、績效考核、教育訓練等方面,都已經導入數位化作業,在科技輔助之下就能讓現場工作更簡化。
策略2:「向下」擴大產學合作,留任年輕人
鄒恩德也指出,透過提高聘用中高齡夥伴比例以及產學合作,能夠培養跨世代的工作職能,創造全齡友善的工作職場。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人資總監劉富美、乾杯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高婷莉也都有相同的見解。劉富美指出,缺工導致飯店房間無法全開,餐廳縮減營業時段,甚至熱門旺日必須用400-500元高時薪搶工讀生,面對這樣的狀況,文華東方提供宿舍、24小時免費餐食幫助員工節省開支,針對有志海外發展者,到職1年可申請外派,同時也對學生、家長舉行招募說明會,讓家長認識品牌。
高婷莉則表示,過去實習生是餐飲業穩定的人才來源,表現好的實習生結束常留下來兼職或畢業後直接轉正職,但餐飲科系將實習從「必修」改為「選修」,導致實習生直接砍半。為此,乾杯向下扎根與高中職建教合作,並在內部設立「乾杯大學」,包括牛肉知識、餐酒搭配、盈虧損益等500堂課,幫助每位員工知識升級,提升員工留任誘因。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