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朋友們所提出的這個物質性衡量標準,我倒是無法反駁,除了薪水其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多之外,教書真的是最不疏離又自主的行業。箇中原因當然是它的業績評比不以數字顯現,它純屬良心事業。可是在取得教職之前,做研究生的年月很長,我都活在恐懼裡。尤其是二十七、八歲時,大學畢業後工作了幾年的朋友都升上基層主管,自己卻還在唸書,前途茫茫,那心情真是迷惘。然而,朋友小如說的也對,她說:每個在工作的人都想回去唸書。我說:每個正在唸書的人都想找工作。
「所以這完全是牆裡牆外的問題,」小如說。
小如是唯一不羨慕我的人,她承認自己是典型的擺盪心態。她唸大學時轉了兩個系,先唸經濟,又轉英文。大學畢業後從事傳播業,老老實實膩了兩年,出國唸公關,再轉電影,回國做了兩年節目企劃,又再出國唸視覺藝術,現在正在做網路。
她自認沒定性,可是我們只覺得她聰明,牆裡牆外跳來跳去,自由出入各種領域,從沒見她跌倒,也沒聽說她迷惘。彷彿所有的改變、出走、放棄、重來,都順理成章成為她後來的資本,連在咖啡店或餐館打過的工,都對她的人生很有貢獻似的。
小如不了解我為什麼會感到恐懼和壓力,正如我不懂她為什麼跑來跑去一點也不累,我求安定卻定不下來,她有安定卻毫不猶豫隨手丟棄。
小如問我現在安定了還怕不怕。我說研究論文寫不出來時,真是焦慮死了。每次去上課,站上講台的前一刻,也真是緊張死了。小如說:「可是寫出來之後,是不是爽死了?上完課,是不是樂死了?」我承認是。
小如說:「我就是愛那個瞬間。我就喜歡狗急跳牆。工作不能像狗鍊子一樣綁住我。」我問她:「妳不求安定嗎?」她竟然給我一個禪宗式的回答:「我別無所求,只要自由。」
經常執迷不悟的我,現在非常羨慕她輕盈的快樂。
即時熱門文章
1
台灣供應鏈有多狂?英特爾前CEO:早餐提出idea、午餐看產品原型,晚餐時就能投入製造!
2
一個月600元,我該升級ChatGPT Plus嗎?付費功能多了什麼?差異一表看懂
3
店員消失了、機器人來了!全台逾4成餐廳都在用自動化設備,為什麼還是無法解「業者的痛」?
4
Google推出Nano Banana Pro!有哪些功能?免費版能用嗎?如何打開奈米香蕉 Pro?
5
Nano Banana Pro實測|6種生成提示一次看:漫畫、注音文都能搞定,奈米香蕉變中文怪物了!
6
Google Antigravity 問世!Google擬用「指揮官模式」重新定義IDE,AI之星Cursor危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