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Arm IPO獲得10倍超額認購,或提前截止認購
彭博社報導,軟銀旗下晶片設計公司Arm首次公開IPO已獲得10倍超額認購,消息人士透露,Arm將在週二提前一天結束認購,不過仍按計劃在週三進行定價,股票次日開始交易。消息人士還補充說道,此次發行可能獲得高達15倍超額認購,但一切尚未敲定也可能發生變化。Arm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此外,軟銀數月一直與蘋果、Nvidia和Intel等多家科技公司洽談,廣邀成為戰略投資者。據此前彭博社報導,消息人士表示,軟銀已將蘋果、Nvidia、Intel和三星列為Arm IPO 的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還包括AMD、Google等公司。同時,報導指出,每個出資方預計投入2500萬美元至1億美元的資金,預計募集50億至70億美元。
先前就曾有報導,傳出Arm在6月時開始與10家以上的科技公司接觸,協商投資事宜,也邀請台積電成主要投資人。為何多家科技公司都想投資Arm,以下為2023年8月報導。
軟銀旗下晶片設計公司Arm傳出9月將在那斯達克上市,屆時估值可能將超越600億美元,而蘋果、三星、輝達、英特爾、亞馬遜甚至是台積電等眾多科技公司,也都蠢蠢欲動做好了投資ARM的打算。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軟銀預計將在8月稍晚的時候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上市申請,然後等待納斯達克的批准。不過關於確切的上市時間,目前還有多種說法,《路透社》聲稱消息人士透露Arm將在9月初上市,而《日經亞洲》給出的時間點則是9月下旬。
Arm也希望藉著上市的機會,邀請各大科技公司成為長期股東,各自向他們出售幾%的股份,也幫助Arm穩定上市時的股價,提高IPO的吸引力。早在今年4月底,也有消息傳出Arm想趁這次上市募集80億至100億美元的資金,並在6月時傳出開始與10家以上的科技公司接觸,協商投資事宜。
多家科技公司傳投資Arm,台積電也是傳聞一員
依照目前已知的消息,蘋果、三星、輝達、英特爾、亞馬遜甚至是台積電都計畫在Arm上市時入股,至於各家公司各自收購多少股份,目前則還沒有相關細節。不過現在知道的是,認購Arm股份的公司,將不會獲得Arm任何董事會席位或控制權。
雖然各家科技公司不會獲得席位或實質控制權,但大股東的身份勢必也會對公司營運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於投身自研晶片浪潮、高度仰賴Arm設計的公司來說,也可說是多了一層保險,好比說旗下手機、電腦均採用Arm架構晶片的蘋果。
而亞馬遜也有採用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Graviton,這款處理器已經全面應用在旗下資料中心。亞馬遜曾聲稱,Arm架構處理器較x86能節省高達30%的成本,2022年時曾預計年內在其資料中心佔據20%的比率。
英特爾則一直對投資Arm興致勃勃,在輝達投資告吹後,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表示,假如出現投資Arm的聯合財團,他們很有興趣加入這個行列,「雖然我們不是Arm的大客戶,但我們的確有用Arm,我們已經將這納入代工規劃,未來合作關係會更深入。」
另外,今年6月,《路透社》就曾經報導,安謀在籌備上市期間,邀請台積電成主要投資人,不過當時台積電就曾回應不評論市場傳聞。雙方實際上合作已久,在2000年時就已經簽署合作協議,倘台積電真入股安謀,無疑是親上加親。
《路透社》引述業內人士的解讀指出,雙方合作可以強化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能量,加上安謀架構為全球晶片業者重要的IC設計基礎,包含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和聯發科等重要的業者都是基於安謀架構所設計,投資案若能成局,將有助於台積電後續的接單優勢。
2022年,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曾數度與日本軟銀(Softbank)執行長孫正義會面,當時就有業界人士解讀,李在鎔此行是為商討入股安謀事宜,不過並未獲得證實。
業界人士告訴《路透社》,無論最終誰投資安謀,台積電目前已經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市佔過半,與對手三星、英特爾平起平坐,也無需擔心安謀會怠慢台積電,若蘋果最終也出手投資,對台積電來說則是喜上加喜。
不受與輝達交易失敗影響,Arm近年營收快速成長
目前Arm的股份75%由軟銀集團持有,另外25%則有軟銀願景基金持有,Arm上市時願景基金將在公開市場出售10%至15%的份。軟銀最近的財報會議上,雖然暫時沒有透露估值或上市時間的消息,不過聲稱「Arm的IPO計畫非常順利」,可望為願景基金帶來巨大的回報。
Arm在2016年被軟銀以240億英鎊收購,時至今日他們憑借低耗能的優勢,使得其設計佔領了超過90%的手機晶片市場,2022財年裡營收達到28億美元,足足比被收購時成長了70%,並且採用Arm設計的產品出貨量達到2,500億以上,軟銀執行長孫正義更喊出,未來這個數字將達到1兆以上。
軟銀曾在2020年計畫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出售給GPU大廠輝達,但最終礙於各國監管機構的反對沒能達成。當時Nvidia向軟銀支付了12.5億美元的分手費,雖然無法收購Arm,但有消息人士透露Nvidia也藉由這次機會獲得了Arm的一些技術經驗。
自交易失敗後,軟銀便積極推動Arm的上市計畫,而隨著雲端技術的興盛,以及Arm聚焦高授權費的資料中心伺服器與電腦業務,都讓Arm的表現扶搖直上,估值更是看好水漲船高至600億美元的規模。
資料來源:Nikkei Asia、Reuters、9to5mac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