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網掛牌上櫃!它是誰?幫台積電做AI智慧助理,用生成式AI敲開產品新大門
碩網掛牌上櫃!它是誰?幫台積電做AI智慧助理,用生成式AI敲開產品新大門

新股抽籤來了!碩網資訊(7547)預計7月29日掛牌上櫃,17日至21日開放申購,23日抽籤,未抽中者將於24日退款,抽中者將於29日撥券。

碩網是在做什麼的?生成式AI帶來哪些轉變?

以下為2023.8.21報導:

打開台積電內部系統,員工無論是想請假、補假或是詢問特休事宜,都能透過AI對話機器人詢問,將不少繁瑣的人資的事務自動化。協助台積電導入這套系統的,正是創業20年,一路從搜尋做到對話式服務的碩網資訊(以下簡稱碩網)。

碩網成立於1999年,最早是做自然語言處理和語意分析,在AI還不熱門的年代,碩網必須耗費許多心力去向業主解釋自家產品。總經理邱仁鈿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他在受訪時表示,AI熱潮興起後,來詢問導入智慧助理的客戶,比之前增加了兩倍以上,「現在很多客戶要的是由繁而簡的處理。」

生成式AI提高智慧助理詢問度,碩網估:明年客戶大增2倍

當紅的AI技術實際上可簡略分成兩種:分辨式AI和生成式AI。

兩者最重要的差異在於,辨認式AI不會自行生成新的資料,是就既有的數據資料做運算,市面上大多數的聊天機器人皆屬此類。邱仁鈿解釋:「不管是文字、聲音還是影像辨識,精準度再高也就是100%,不可能再向上,因為分辨式AI不會無中生有地產出東西。」

碩網科技總經理邱仁鈿
碩網資訊總經理邱仁鈿指出,生成式AI能無中生有,和過去不同,能做到超越100%想像
圖/ 侯俊偉攝影

生成式AI則不同,是透過大量運算後產出新的資料,例如自行作曲、繪圖或編寫故事,「以前是題目訂好,AI做到極致就好,現在生成式AI能做到超越100%想像。」邱仁鈿說。

以現階段而言,碩網協助如台積電、和泰汽車、IC設計大廠和眾多公部門設置的對話機器人為分辨式AI,但已有導入生成式AI的專案即將上線。邱仁鈿透露,今年底由碩網協助導入的企業客戶約有15至20家,明年底則是這個數字的雙倍以上。

生成式AI敲開產品新大門,對話式機器人未來的2大方向

生成式AI能「無中生有」的特性,加上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日益成熟,幫碩網開啟全新機會大門。在AI領域耕耘多年的邱仁鈿,提出了兩項發展方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年,能帶領碩網大啖AI對話式服務商機。

首先,是集中火力發展「移轉學習」(transfer learning)用的模型。 轉移學習指的是將原先為特定目的開發,並已訓練好的AI模型,套用其他數據進行學習。可將模型想像成一台果汁機,無論放入蘋果還是葡萄(數據),最終都能達到榨出果汁的目的。

碩網要做的,就是看準客戶需求推出對應的模型,讓企業只需準備好數據,無需從零開始自己訓練模型。然而,準備數據往往是讓企業最頭痛的地方,不僅所需體量龐大,成本也高昂。碩網資訊執行副總經理江明則指出,生成式AI出來後,恰好能解決數據不足的問題。

1I1A4252
碩網資訊執行副總經理江明洋表示,以前都是人在想辦法生出數據給模型訓練,生成式AI出來後,能解決數據量不足的問題。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邱仁鈿比出手勢解釋:「生成式AI讓企業只需要準備一點點資料,就足夠讓碩網替企業訓練專屬模型,達到原本想做的9成功能。當企業將準備資料這負擔從肩膀上卸下來,採用對話機器人的意願就很大。」

其次,就是掌握對話機器人將資訊傳遞給使用者的最後一哩路。 邱仁鈿認為,即使企業導入生成式AI的對話式服務,如何提供使用者覺得直觀且好上手的訊息介面,是評斷服務是否「好用」的關鍵,「只有通過這個channel(溝通管道),對話式機器人才可以做得好。」

為做到這點,碩網並未選擇開發自有介面,而是積極打通包含微軟的企業協作工具Teams,以及Line等個人化訊息介面。邱仁鈿分享:「碩網與台積電合作,最漂亮的地方在於對話機器人就是在Teams上,讓員工能直接接收訊息。」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其他領域企業,以電商來說,在導入生成式AI處理退換貨流程時,如何在溝通介面上夠直觀,讓消費者覺得方便並增加黏著度,是不少企業老闆優先考量的事項。

延伸閱讀:日立把AI變老師傅,怎麼幫新人培訓?

LLM大浪很快就會打來,碩網:我們要踏在浪上

對於AI的未來,邱仁鈿直言AI技術變化太快,很難預測長久的變化,「但在未來12個月內,我們有想法。」

碩網資訊總經理邱仁鈿
碩網資訊總經理邱仁鈿表示,當能主宰市場的大型語言模型出現,碩網有能力蹭在浪上,而不是大浪被淹沒
圖/ 侯俊偉攝影

他將AI技術發展分成三層,最底層為大型語言模型,如Meta的LLaMA;中間則為API(應用程式開發介面),包含ChatGPT和Google的Bard;最上方則是App(應用程式),如微軟的Copilot智慧助理。

邱仁鈿指出,最下方的大型語言模型是寡占遊戲,「以前弄一個軟體新創1到2億美元就可以開始,現在AI時代,沒有個百億資金是不可能的。」他認為,當前仍於百花齊放的時期,過段時間後能「一統天下」大型語言模型將脫穎而出。

邱仁鈿表示,希望能在主流模型出現時就找到其中的立足點,而非重蹈2000年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初期,台系搜尋引擎不敵美國大廠攻勢而敗陣下來的歷史。為此,碩網在各大模型上皆有投注資源,「起碼標準化的大浪打來時,我們是踏在浪上,而不是被淹沒。」

延伸閱讀:亞馬遜的AI新武器:自動摘要商品評價,好壞秒懂!假評論怎麼揪?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AI #Chatbo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