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致富,對34歲的鄭永健來說,不僅是年少時的夢想,而且已內化成他每天積極工作的動力。
很難想像,目前擔任威盛電子大中國區行銷總監、面對媒體侃侃而談,分析事情條理分明的鄭永健,曾經是一個消極自卑,害怕與別人溝通的人。把自卑轉成自信的過程,讓他對於生活的態度丕變,並因此創造個人寶貴的資產。
12歲到14歲這3年,他經歷一生中最大落差,深深影響他的人生觀。
小學六年級,鄭永健已長到170公分、體格標準,是學校田徑隊的健將。在家庭生活方面,鄭永健出生在北投的三代同堂老式大宅院中,和叔叔伯伯家庭一起生活,從小就在濃郁的親情中成長。
國二那一年,父親突然過世,母親一肩扛起家計,平日經常往來的親戚,開始疏遠。身為長子的鄭永健,感受家道中落的無奈,卻又無力改變。他開始變得沈默,並且暴飲暴食,體重在2年內直線上升到105公斤。「其實是不止,因為磅秤最高讀數只到105,但指針卻超過了,」已恢復標準體重的鄭永健回憶。
這一次變故,在他心中留下烙印。「從父親過世後,我一直有危機感,害怕擁有的東西被外在環境搶走,」鄭永健說。另一方面,他愈來愈自卑,不敢和別人交談,連漂亮女生走過面前,都沒有勇氣轉頭看一眼。鄭永健後來讀五專時,有一次在公車上碰到國中好友,但對方完全沒認出體型已發福的他。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當兵前。鄭永健特別為了當兵減輕體重,希望藉由軍中生活帶來一些改變。這個目的也的確達到。他當的是傳令兵,就是把長官指示轉達給其他阿兵哥。傳令兵的工作需要和很多人溝通,強迫害羞的鄭永健必須和別人應對,在他的個性上起了化學變化。
**累積人際資本
**
退伍後,鄭永健選擇投入媒體當記者,因為記者天生就是要面對人,以更進一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突破人格上的缺陷與遺憾,」鄭永健解釋。他先後進入《PC WEEK》和《零組件》雜誌擔任記者。這個工作讓他敢於與人接觸,累積他的人際資本,日後更開啟他的財富之門。
在3年半跑新聞的過程中,鄭永健清楚認識了整個電子產業,在這當中,台灣正在發芽的IC設計業,讓他倍感好奇。在一次偶然機會中,他毛遂自薦到當時規模只有2億資本額、生產晶片組的威盛應徵工作。
威盛總經理陳文琦在面試時坦白告訴他,威盛大多數都是碩士博士的研發人員,以鄭永健的條件是不夠資格的。不過,陳文琦從交談中觀察到他「對人很有辦法,」決定再給鄭永健一次機會,並請他回去針對晶片組產業和威盛做好研究,在第二次面試中報告。後來,陳文琦又考他專業術語,測試他是否有做好功課。
就這樣,面試一共進行了3次,鄭永健最後得到這一份工作,負責威盛對外的公共事務和聯絡工作。
**一根蠟燭三頭燒
**
這當中還有一段插曲。在面試期間,鄭永健為了放鬆心情,經常到敦化南路遠企一帶散步,這是他覺得台北市最漂亮的一段路。走著走著,他發現附近都是辦公大樓,裡頭的上班族創造很大的外食市場,但是那附近不是賣60塊便當的攤子,就是300塊餐點的餐廳,落差很大。
一心致富、改善家裡環境的念頭,促使他頂下一個當地店面,開始做150塊簡餐的生意。從批貨、選餐具到計帳都自己來,三不五時還客串服務生端盤子。同一時間,一位朋友邀他一起投資經營麵包店,他也慨然允諾,身兼兩個老闆。
後來,威盛的工作確定後,他更是一根蠟燭三頭燒。早上4點半,他從家裡出門,5點趕到麵包店開始揉麵做麵包,7點送入烤箱後,再穿好西裝到威盛上班。午休時間開始,他不吃午餐,直接鑽進停車場的車子裡補眠,到午休結束才出來。傍晚一下班,他又趕到簡餐店照顧生意,一直到晚上11點打烊算完帳後,再趕到麵包店去結另一批帳。
這種生活他整整過了一年,後來實在無法兼顧而把開店工作辭掉,專心在威盛上班。「都是為了多賺點錢,」鄭永健苦笑說。兩家店都沒有幫他賺到錢,但卻讓他對經營事業更有概念,了解只有選擇對的事業,並且做好成本控制才有利可圖。而開店的過程,讓他接觸國中畢業的麵包師父、經常要求加薪的員工、以及三教九流的客人,都更增強他的應對進退能力。
**變色龍般的適應能力
**那一年,威盛參加台北電腦展,展前主辦單位抽籤決定攤位號碼,當台上主持人抽到威盛牌子卻唸成「盛威」時,鄭永健在台下大喊「不對,是威盛」。「我都不曉得那股勇氣是從那裡來的,」他說。
威盛所在的PC產業變動很快,為了掌握產業脈動,鄭永健開始投資股票,「保持對產業的敏感。他只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和公司,堅持不碰陌生個股,以免「莫名其妙上了車,過了站卻不知下車。」加入威盛6年來,他最大的投資就是威盛,平常有錢就買,再加上公司配股,在30歲前就賺進1000萬。
鄭永健雖不是威盛的創業團隊,卻一路參與公司資本額從2億成長到90億的過程,他個人所累積的財富,遠比開麵包店和餐廳還多。而在他的努力下,威盛的對外聯絡人力,也從一人變成一組團隊,接洽對象從媒體、外資法人、研究員到產業界都有。跟著威盛成長,是鄭永健至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業。
謙稱自己英文能力不好的鄭永健,很想進入國際化的環境接受更高挑戰,但又覺得到美國或歐洲將不適應,所以在2年前,他自動請纓到中國市場發展,因為許多外國人也都到中國,是個現成的國際化環境。
性向測驗結果是「變色龍」的鄭永健,很快融入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為了節省時間多談生意,他還有把客戶都約在同一家餐廳的紀錄,早中晚餐都點同樣的肋排,吃到反胃仍笑著和客戶討論事情。8月份在上海舉行的CeBIT Asia展中,他更是在2天內接受47家媒體訪問。「來中國就是訓練自己有更多講話機會,」他說。
今年5月,太太生了第一胎,鄭永健正式晉身爸爸。周末,他喜歡和太太到餐廳坐坐,太太喜歡研究餐點的做法,他則是職業性地計算人潮流量、裝潢成本和餐點成本,看賣一份要多少錢才能打平。父親的樣子,已經模糊地記不清楚。但是要讓家人過好日子的想法,不曾中斷。
把自卑轉為自信,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資產,而選對工作,則是他活化並累積資產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