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母公司遭駭,超過40萬筆個資外洩、台灣也遭殃!背後原因跟Naver有關?
LINE母公司遭駭,超過40萬筆個資外洩、台灣也遭殃!背後原因跟Naver有關?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指出,日本LINE雅虎公司(以下簡稱LINE雅虎)在昨(27)日宣布伺服器遭到網路攻擊,導致超過40萬筆個資可能外洩,其中包含通訊軟體LINE的用戶資訊,比如年齡、性別,以及LINE貼圖購買記錄。

LINE母公司遭網攻,台灣用戶近百筆資料外洩

此事件與台灣用戶有關的資料約百筆(非人數),對此,數位部數位產業署表示,已立即要求LINE TAIWAN提供相關資料,並於昨天中午至數位部進行說明,以掌握相關狀況,並要求該公司依法通報個資外洩。

根據台灣連線公司提供的資料,日本LY Corporation目前已積極調查個資外洩情事,本事件主要影響範圍為系統紀錄檔及部分員工資料,目前沒有個人或群組之通訊內容或金融資料(如信用卡號及銀行帳號) 遭外洩,與台灣用戶有關資料約百筆(非人數),均為經過雜湊之手機號碼、電子郵件或 LINE 帳號。

根據數產署所要求台灣連線公司提供的說明改善作為,LY Corporation 已強制重設員工內部系統密碼及二階段認證機制(Two-Factor Authentication),並透過用戶註冊的電子郵件或官方LINE帳號發出訊息通知相關當事人。數位產業署也已要求台灣連線公司配合行政檢查,並持續強化資訊安全防護。

關於LINE雅虎具體的遭駭原因,該公司已經在昨天下午公布調查結果。

LINE雅虎遭駭,與最大股東Naver有關

據《山陽新聞》報導說明,由於LINE雅虎與大股東、韓國網路公司Naver的員工共享內部系統,而Naver的子公司網路在近期遭感染惡意軟體,不僅Naver系統本身遭到非法存取,LINE雅虎的伺服器也連帶被攻擊。

「10月9日,第三方未經授權訪問了我們的系統。」LINE雅虎解釋整起事件經過:「10月17日,我們檢測並分析了對我們系統的可疑訪問,10月27日,我們發現很有可能是來自外部未經授權的訪問。我們目前正在監控損壞情況,並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傳播。」

《山陽新聞》指出,就此次事件的影響範圍而言,總共有302,569筆「與用戶相關的個人資訊」遭外洩(其中129,894筆來自日本用戶),包含電話資訊,但不包含LINE對話紀錄、用戶銀行帳戶或信用卡等機敏資訊。

此外,86,105筆洩漏事件與「業務合作夥伴的個資」有關,其中包括電子郵件地址,以及51,353筆與員工相關的個資被洩露,包括姓名與員工編號。

不是第一次出事,LINE雅虎的個資管理須加強

根據《Yahoo! JAPAN》引述,LINE雅虎表示:「對於造成巨大的不便和擔憂,我們深表歉意。截至27日,我們尚未收到因為使用使用者資訊等造成二次損害的報告,但我們正在繼續調查影響,必要時將立即採取行動。」

話雖如此,但這不是LINE雅虎第一次在處理用戶個資上出現問題。

早在2021年3月,Z Holdings與LINE管理層合併不久後,一家中國外包公司的員工被發現能夠查看日本伺服器上的用戶姓名與電話號碼。

不僅如此,該公司在2013年8月發現前雅虎向Naver提供了約410萬個ID資訊,用於開發和驗證搜尋引擎。在沒有充分告知使用者的情況下,隨意向外部方提供資料。

現在,LINE雅虎是日本總務省的重點觀察對象,後者曾在行政指導中指出:「有必要重新審視與保護用戶利益相關的治理形式。」隨著個人資訊保護相關問題再次出現,雅虎LINE的資訊管理方式與系統安全備受質疑。

延伸閱讀:恩智浦被駭客潛伏偷資料,2年半都沒發現?外媒爆:至少7間台灣公司受牽連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日經新聞山陽新聞ReutersYahoo! Japan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你還在手寫填單、逐格Key-in資料嗎?在生成式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之際,永豐銀行推出全台首創「說話就能完成交易」的智能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讓繁瑣的填單流程成為過去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口說敍述或上傳照片等方式,向AI傳達自身需求,無論哪一種方式,AI都可以即時理解使用者意圖,並根據與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填寫存款、提款、轉帳、匯款等相關表單,顛覆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想像。

生成式AI再進化,開啟AI代理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LLM大型語言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甚至正邁向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不需要人類涉入的AI代理人(AI Agent)的新階段,這項技術突破讓企業既有服務得以展現全新樣貌。

以國際證券經紀商FBS為例,其推出的FBS AI Assistant服務,跳脫傳統單向建議模式,不直接提供評論或建議,而是讓用戶先選擇一至多項技術指標,再交由生成式AI模型解讀並生成專屬分析與操作建議,打造更具互動性與參與感的使用體驗。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認為,這種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互動式服務模式,將大幅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成為金融服務新常態。未來,客戶不必學習如何操作App,也不用記得交易程序,只要用對話、上傳照片或螢幕截圖等自己習慣的方式表達需求,AI就會理解並協助完成後續動作。「未來的金融服務將像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簡單而自然,」張天豪強調。

永豐銀行
前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 張天豪、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處長 王筱嵐 後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經理 林維婕、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工程師 廖庭暘
圖/ 永豐銀行

從填單到對話,iWish重塑分行服務體驗

瞄準此未來趨勢,永豐銀行進一步盤點金融服務場景,決定從最貼近客戶的分行場域出發,打造互動式服務新體驗。

張天豪說明,臨櫃交易往往需要填寫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表單格式通常很制式、欄位繁複,對不熟悉流程的客戶而言,常常填到一半才發現格式錯誤、填錯位置,甚至必須整張重來,徒增挫折與作業時間。

「iWish服務的推出,就是為了讓這段流程可以變得更自然、直覺且輕鬆,」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說,客戶不再需要手寫填單,只要開口說、輸入文字或是上傳圖片,告訴iWish想要使用哪些金融服務,就可以完成交易,將原本繁瑣、仰賴經驗的填單作業,轉化成只需一句話或一張圖就能搞定,大幅提升臨櫃交易的服務體驗與作業效率。

以轉帳交易為例,客戶可以口說轉帳帳戶及金額,或是上傳網購訂單的轉帳頁面截圖、團媽在Line上提醒轉帳付款的對話截圖等,iWish會從中辨識表單所需資訊並精準填入銀行系統中對應的欄位,待客戶確認資訊無誤之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條碼,只要將二維條碼交由臨櫃人員完成最後核對,就能輕鬆完成金融交易。

AI減輕行員負擔,專注更高價值服務

除了顛覆客戶的使用體驗,iWish服務也為內部作業流程帶來優化和改變,「對永豐銀行而言,iWish服務不是引進AI技術的炫技展示,而是與現有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讓創新落地、貼近人性」,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王筱嵐處長說。

王筱嵐進一步表示,最開始,金融交易需要經歷「客戶填單+櫃員輸入」的雙重程序,不僅耗時,也容易出錯。之後,永豐銀行推出免填單服務,客戶可以口述或將交易資訊抄寫在紙上,交由櫃員輸入至系統中、列印單據,待客戶簽名確認即可完成交易。

永豐銀行
圖/ 永豐銀行

而iWish則是免填單服務的再進化,藉由生成式AI(GAI)的語意理解與圖像辨識能力,取代櫃員的手動輸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大幅降低櫃員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心力投注在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溝通上。

GAI不只是客服輔助工具,更是金融轉型的推進引擎

相較於目前金融業的生成式AI應用,多數仍停留在客服階段,iWish是全台首創直接導入金融交易場景的GAI服務,堪稱跨出關鍵一步。

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永豐銀行團隊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壓力最大的,便是如何降低LLM可能出現的「幻覺」與辨識錯誤風險。尤其在金融交易場景中,AI的辨識精準度不僅關係到客戶權益,更直接影響其對金融服務的信任感,必須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為此,永豐銀行從多個面向著手提升模型準確度,包括優化Prompt設計與模型邏輯、與前線單位密切協作,共同討論介面呈現、使用流程與應用情境、在UI/UX介面加入提醒文字與引導機制,避免造成誤解。此外,團隊也分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測試,邀請全行數百位同仁參與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微調優化,確保最終推出的服務穩定度。

iWish的智慧來自於訓練與學習,「越用越聰明」的特性需要使用者參與激發

iWish是一款全新上市的智能服務,專為提升臨櫃交易體驗而設計。現階段iWish服務聚焦於台幣存款、提款、轉帳及匯款4大交易類型,並以「分行」為主要場景,未來則計劃將iWish服務擴展至更多金融交易類型,甚至走出分行場景,與iBranch等線上服務結合。

永豐銀行
永豐iWish以「智讀」、「智說」、「智寫」人性化操作,讓金融交易更方便快速
圖/ 永豐銀行

iWish的成功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宣示意味著,生成式AI正式從客服輔助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可以理解意圖、自然回應、主動引導的智慧助理,讓用戶在熟悉的對話情境中完成交易,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金融體驗。而AI模型的成長需要訓練,iWish在初期也需要客戶的參與來變得更聰明,透過接觸到更多元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完善服務,讓每一次互動都更懂客戶的需求。

「iWish服務只是第一步,」張升寶認為,這項服務不僅重新定義人與銀行的互動方式,也為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看見新的可能。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AI Agent應用範圍,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金融轉型的核心力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