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公式,看懂你的廣告有多吸引人!超珍貴的「注意力」怎麼搶?怎麼變銀彈?
一道公式,看懂你的廣告有多吸引人!超珍貴的「注意力」怎麼搶?怎麼變銀彈?

品牌天天投放廣告,但除了計算單方面散布的指標如觸及率、點擊率,很難知道廣告傳達到消費者眼中的效果和影響力如何,例如凝視了多久、停留了多少時間。

台灣最大廣告技術公司OneAD於今(14)日發表《2023注意力衝擊白皮書》,提出衡量消費者關注程度的 「注意力衝擊指標」(AII, Attention Impact Index) ,把凝視時間等要素加入,認為消費者的注意力將帶來新的數位廣告革命。

注意力衝擊怎麼計算?品牌又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廣告類型?

注意力衝擊可以量化!公式怎麼算?

在媒體、娛樂管道碎片化的時代,加上人類僅8秒的注意力,對品牌來說「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戰場,怎麼在有限的手機畫面範圍,獲得最大的關注,甚至停下腳步關心品牌或產品,是難度最高的任務。

但該如何衡量注意力多寡?OneAD總經理葉毓輝表示,單靠傳統的點擊率、流量來判斷,只能看見「可視程度」,也就是投放到多少人的眼前,但真正投入「注意力」閱讀觀看的人有多少,其實是另一回事。

為此OneAD經過研究調查,提出全新的概念「注意力衝擊指標」(AII)。

注意力衝擊指標(AII) = 螢幕佔比 × 凝視時間比 × 互動參與比

螢幕佔比:廣告佔螢幕畫面的大小比例
凝視時間比:消費者在廣告上停留的時間、廣告出現的位置、滑動的速度……,在廣告上線前可用眼動儀等方法測試。
互動參與比:消費者對廣告做出的互動行為,包含觀看影片、翻動廣告、滑動或拖曳元件、點擊連結等。

OneAD廣告衝擊白皮書
OneAD發表《注意力衝擊白皮書》,提出注意力衝擊指標的計算方式。
圖/ 隋昱嬋攝影

利用這個指標,OneAD和研調公司Kantar合作調查消費者的注意力方向,追蹤超過50項廣告產品、20億次廣告播出的成果,發現有四大注意力關鍵要素:

  1. 高度自主選擇權:讓消費者可以主動選擇是否打開某些內容、加入個人觀點。
  2. 含有多元互動要素的「富媒體」(Rich Media):可以點擊、上滑、拖曳的廣告,實測互動率最高可以提高到30%。
  3. 動態或劇情內容趣味性:強調內容的吸引力,並非鎖定產品行銷
  4. 投放消費者「當下有興趣」的廣告:強調即時資料蒐集和運算,準確判斷喜好程度。

三大需求,用不同指標衡量廣告呈現方式

AII指標中,各項佔比大小可以依照廣告主的需求調整,OneAD以三種不同廣告展演類型為例,給不同需求的品牌參考。

需求1:新上市產品、大版面強勢曝光

對於需要強勢促銷的廣告活動,最大重點就是「螢幕佔比」的指標,全屏蓋板廣告就是最適合的形式,搭配簡單清楚的廣告訊息,在佔據螢幕的2-3秒時間內加強消費者的印象,並快速吸收促銷內容,蓋板的高點擊率特性也能吸引消費者進站了解。

需求2:多樣產品選擇、多頁介紹

當產品有多種顏色、口味、系列,或者希望分別強調多種特色賣點,就會仰賴多頁逐一說明,但作為廣告不太可能同時佔掉媒體太多版面,點往下一頁的效果也不會太好。因此OneAD建議使用順應下滑習慣的「文中翻頁」,邊滑動邊展開多頁的畫面,能夠延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同時也能達成單頁一重點的呈現方式。

OneAD廣告衝擊白皮書案例
OneAD建議,需要多頁說明的廣告可以使用文中翻頁形式。
圖/ OneAD

需求3:增加品牌認知度、心佔率

如果希望靠趣味性吸引消費者主動了解產品訊息,加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和認識程度,「置底上滑展開」的廣告就是很好的選擇,在置底區塊先設定吸引注意力的趣味問題,讓消費者主動選擇,上滑打開就是更詳細的產品資訊。

例如OneAD替酒商仕高利達推出的廣告,就在置底頁面秀出三張卡片,請用戶「選擇今年的命定色」,打開後是該色彩對應的酒類產品,藉此加強互動性,也可以藉由展開的數據分析,了解產品賣點、偏好比例,以及不同的受眾輪廓。

OneAD廣告衝擊白皮書案例
OneAD替酒商仕高利達製作的廣告,利用點擊互動加強消費者印象和主動了解的動機。
圖/ OneAD

注意力經濟時代來臨

OneAD執行長李素真指出,數位廣告市場已經進入注意力有價的時代,透過科技、AI的力量,不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擺在眼前的真實數據, 「已經可以把注意力看作一種經濟,甚至用貨幣概念貼上價格標籤。」 市場對注意力已經產生需求、供給,中間有貨幣去交換,就是經濟成形的過程。

葉毓輝舉出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赫伯特‧賽門(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論點:「在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注意力的價值將會超過資訊。」換言之,再好的內容,沒有人看、沒有人產生互動,都將成為沒有價值的資訊,注意力掀起的廣告革命正在慢慢擴大影響力。

延伸閱讀:社群行銷必懂眉角!貼文增加「你」字就能吸讚數?和網站文案寫法差在哪?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