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出口T恤到成「半導體超級巨星」,怎麼做到的?BBC揭秘成功秘訣
台灣從出口T恤到成「半導體超級巨星」,怎麼做到的?BBC揭秘成功秘訣

全球晶片年產量逾一兆枚,台灣出貨量超過一半,究竟台灣是如何成為今日業界超級巨星?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訪問前工研院長史欽泰等人,回顧台灣半導體業半世紀來的歷程與秘訣。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中文網報導,1969年夏天,當時23歲的史欽泰負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當年的台北塵土飛揚、遍布灰暗的公寓大樓,擁有汽車的市民不多。相較之下,當時美國剛把人類送上月球、波音747飛機翱翔天空,經濟比蘇聯、日本、東西德及法國的經濟總和還大。

現年77歲的史欽泰博士回憶道:「當我降落美國時,我感到震驚。我心想:台灣如此貧困,我必須做些什麼來幫助它變得更好。」最終他辦到了,史欽泰後來和一群年輕有志之士,把一個出口蔗糖和T恤的島嶼轉變成電子產業霸主。

史欽泰抵達普林斯頓時,美國正展開半導體革命,當時距離諾伊斯(Robert Noyce)製造出「單石積體電路」(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僅過了10年時間。

畢業後的兩年內,史欽泰先在美國的企業設計記憶晶片,與此同時,台灣出口業遭受石油危機重創後,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國家產業,矽似乎是一種可能性,史欽泰認為他可以幫上忙:「我認為是時候回家了。」

1970年代末期,史欽泰加入台灣最優秀電子工程師組成的新研究實驗基地「工業技術研究院」。他和同事們在1970年代開辦實驗性工廠時,雖擁有一家美國大型電子公司授權的技術,但讓所有人驚訝的是,他們這家台灣工廠的表現青出於藍。

史欽泰指出:「產量比原來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工廠更好,成本更低。因此,這讓政府相信,也許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

台灣政府提供最初的資金,首先給了聯華電子,然後於1987年注資給往後成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的台積電。後來政府延攬曾任美國電子巨頭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高階主管的張忠謀,現年92歲的張忠謀如今已被譽為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父。

張忠謀與Chris Miller
圖/ 蔡仁譯攝影

當時張忠謀很快意識到,在既有遊戲中與美國、日本巨頭競爭會失敗,因此台積電只為他人製造晶片,而不是設計自己的晶片。這種在1987年還很少聽說的「晶圓代工模式」往後改變了整個產業格局,為台灣成為半導體龍頭鋪平道路。

且當下的時機再好不過,美國矽谷新一代新創公司,包括蘋果(Apple)、超微(AMD)、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當時都沒資金建造自家的工廠,史欽泰表示:「他們當時不得不去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詢問他們是否有多餘的生產能力可供使用。但後來台積電出現了。」

台灣半導體成功秘訣:擅長吸收改進、吃苦耐勞

BBC報導指出,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一兆枚晶片,在這一兆枚晶片中,台灣出貨量超過一半,且幾乎都是所有最先進的晶片,究竟台灣公司為何這麼擅長於此?

史欽泰告訴BBC:「我們有嶄新的機器,也有最先進的設備。我們還招聘了最優秀的工程師。即使是機械操作員也非常熟練。然後,我們不僅是引進新技術,還從我們的美國老師那裡汲取教訓,不斷進行改進。」

另一位曾在台灣一家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多年的年輕人也同意,他說道:「我認為台灣公司在技術上不擅長有大突破。但他們很擅長接受別人的想法並加以改進。這可以透過反覆試驗,不斷調整細節來實現。」

這點相當重要,因為在半導體製造廠中,機器需要不斷校準。BBC形容,製造晶片是工程,但也不僅僅是工程,有些人比喻成烹飪,給兩位廚師相同食譜和材料,能力較強的廚師會做出更美味的菜。換句話說,台灣擁有一種秘制的醬汁配方。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人認為台灣公司還有另一項優勢:「與美國的軟體工程師相比,即使在這裡最好的公司,工程師薪水也相當差。但與台灣其他行業相比,薪水還算不錯。因此,如果在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幾年後,你將能夠買房、買車。你還能結婚。因此人們忍受了這一切」。

台灣成為「半導體巨星」之路難以複製

BBC報導也提到,台灣晶片製造實力,已使台灣成為美中兩國科技戰的中心。華府希望阻止台灣向中國提供先進晶片,擔心北京會利用這些晶片來加速國內的軍武及人工智慧(AI)產業發展;美國政治人物也憂心,高端晶片生產主要集中在台灣,一旦中國入侵,美國經濟將淪為人質。

BBC指出,台灣企業認為將生產作業遷離台灣缺乏經濟利益,它們只是在政治壓力下勉強這麼做。而台灣因為自身的成功遭到指責,甚至應該削弱被視為「矽盾」的產業,這樣的想法也讓台灣人感到憤慨。

史欽泰表示,那些試圖強制重組全球晶片生產的人誤解了產業成功背後的核心:「如果你看半導體的歷史,沒有哪個國家主宰這個行業,台灣可能主宰了製造業,但供應鏈很長,它每一部分的創新都有助於行業的增長。」

對於北京能否在中國內部重建從原材料、設計到高端生產的供應鏈,史欽泰表達懷疑:「如果他們想創造一種不同的模式,我祝他們好運。因為如果你真的想要創新,你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一起共事,這不是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能做到的。」

但對於像美國一樣把中國排除在外,史欽泰同樣表示懷疑。他說,「我認為那可能是一個重大的錯誤!」

史欽泰說:「回顧過往,我很幸運能見證台灣經濟的非凡成長和長時間的和平。現在我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衝突,我擔心它可能波及亞洲。我希望人們能夠珍惜我們所付出的寶貴努力,不要將其摧毀。」

延伸閱讀:張忠謀:台灣掐半導體咽喉,中國「做不了」!一本教科書,創造台積電護國奇蹟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蘇祐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為提供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照護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早在數年前就展開智慧醫院布局,並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創下許多台灣第一。舉例來說,中國附醫不僅連續完成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 INFRAM Stage7認證、EMRAM Stage7認證、AMAM Stage6認證並獲得亞洲首座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大獎,更進一步獲得HIMSS「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ion,DHI)」全球最高成績殊榮。

中國附醫是如何辦到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副院長陳俊良面帶微笑的說:「在蔡長海董事長以及周德陽院長高瞻遠矚領導下,我們早在2021年就擘劃清楚的智慧醫療藍圖,還有專職單位負責各項工作,此外,還可以彈性因應業務需求敏捷展開跨部門合作。」舉例來說,在數據管理與應用這個領域,資訊室負責臨床醫療數據資料的蒐集,大數據中心則肩負巨量數據挖掘與應用,至於人工智慧中心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醫療各個領域的關鍵推手。「在實踐智慧醫院這個旅程中,資訊室肩負數據治理重責,必須從(醫護)需求面、(數據)來源面、(安全/隱私)技術面等構面進行規劃與啟動相關實務。」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從身分驗證管理到內部通訊,自由系統助中國附醫深化安全防護力

為發揮醫療數據的最大價值,中國附醫尤其重視資訊安全防禦,陳俊良表示:「第一前提是合規、因應資安法優化系統、數據、裝置設備與人員的安全性。」具體作法有二:首先是因應資安法以縱深防禦的方式持續強化對私有雲環境與設備的安全管理;其次是加強整體資安可視性與自由系統合作,由其協助導入微軟各項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資安監測與即時異常通報等服務,讓中國附醫可以更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過濾與發現異常事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維護組組長李祥民進一步解釋:「資安威脅無所不在,過去幾年,勒索軟體威脅更是防不勝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是保護數據資料還不夠,必須從身份、裝置、帳戶等多元角度切入,因此,微軟在2021年開始提供資安解決方案時,我們就開始評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廠商,決定合作廠商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原廠推薦,由原廠的角度評估廠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是自由系統展現出的專業技術與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即時監測並提供通報服務,極大程度緩解中國附醫在資安人力與能力的欠缺,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落實安全防護。」

因此,中國附醫順利在2022年導入微軟資安解決方案,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附醫的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分別在2022年跟2023年預先偵測異常事件並成功防堵來自外部的安全攻擊,也讓資訊同仁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極大化資訊與數據價值。良好的合作體驗也讓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式端的安全防護,例如,將地面郵件系統搬遷到微軟的雲端服務,藉此降低Email Server的維運成本與損壞風險,同時,優化帳戶登入管理等。

陳俊良表示:「過去幾年,資安威脅不減反增,但是,透過縱深防禦的強化並且經由合作廠商加強即時監控與協助行政通報等服務,我們可以逐步優化資訊安全防護能量,並成功讓異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附醫可以順利獲得HIMSS的INFRAM Stage7跟EMRAM Stage7等認證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後續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與時俱進的深化安全防護能力。」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透過雲端身分驗證落實Single Sign On以提升縱深防禦能力

除了導入資安與雲端郵件之外,李祥民表示,中國附醫更於日前將雲端身分驗證跟院內簽核系統的登入機制彙整在一起,以優化登入安全。「接下來,我們會與自由系統合作,重新盤點、評估有哪些院級服務適合以Microsoft Azure AD進行單一登入與多因素驗證,藉此提升安全防護機制。」

自由系統業務經理許廷輔表示,資訊安全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的,需要長期、動態的進行調整與優化,因此,需要組織上下齊心、一同落實安全防禦。「從2021年至今,我們發現,中國附醫不僅重視資訊安全,更身體力行、彈性敏捷的因應潛在威脅做出調整、改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為進一步擴大成效,自由系統將針對中國附醫在(數據)資料安全與雲端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多適合中國附醫的產品及服務。」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不可能單憑己力完成,需要專業的外部夥伴提供最佳支援與服務,我們很開心可以有自由系統這樣的夥伴,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火花,讓中國附醫可以一步一腳印的建構與完善安全智慧醫院布局。」關於中國附醫與自由系統的未來合作,陳俊良如是總結。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