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何看上PC home與城邦?
李嘉誠為何看上PC home與城邦?
2001.06.01 | 科技

香港的五月天,沈悶溼熱,短短為期3天的財富論壇(Global Fortune Forum)剛結束,法輪功信徒示威以及新經濟議題的各式議論喧鬧,早已隨炎日蒸發。直到5月15日這天早上,香港民眾翻開報紙,各大報財經版頭條突然出現一年多前大家熟悉的TOM.COM,要入股台灣的PC home與城邦出版集團。
TOM.COM去年3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曾經讓150萬香港股民瘋狂追逐,為求一股,大批民眾不惜徹夜在香港中環恆生銀行前排隊領取申請書,甚至驚動香港特首董建華出面,呼籲群眾保持冷靜。

**香港首富難逃網路風暴

**
一年前,.com風暴還未吹起,全球包括台灣、香港各地成立的網路公司多如過江之鯽,TOM.COM的魅力當然不只是因為.com,真正吸引香港人的,是因為主要投資者是香港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的背書,使TOM. COM成為當年.com中的當紅巨星。李嘉誠從賣塑膠花到成為地產及碼頭貨運大君的傳奇,在香港人眼中,無疑是生意眼光獨到的第一商人,李嘉誠掌控的長江與和黃兩家控股公司入股,等於就是TOM. COM的未來獲利保證書;尤其還有李嘉誠次子李澤楷麾下電訊盈動投資5%股權,更是讓TOM.COM的大股東名單錦上添花。
TOM.COM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前任執行長張承勷一年前曾對TOM.COM的未來,立下成為華人世界的美國線上加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的誓願。宏願雖大,但跟多數入口網站相同,TOM.COM的A計畫,是建立包括新聞、財經、娛樂、遊戲、旅遊等8個媒體內容入口網站,至於營收,則是靠網路廣告。
大同小異的網路事業劇本,憑著李嘉誠「超人」和李澤楷「小超人」的名號,在網路熱潮時能賣,但網路風暴一來,同樣不靈光。
TOM.COM去年3月1日掛牌時,當天股價從1.78元港幣一路飆到接近10元,收盤在7.75元港幣,其後一個月內更創下15元的高峰。
好景不常,去年4月開始,.com風暴開始席捲全球股市,TOM.COM的股價如同溜滑梯般。
去年9月之前,TOM. COM的股價還維持5元港幣以上,最近這一個月則在2元左右徘徊。

**一連串的拯救計畫

**
眼見TOM.COM就快砸了李家的招牌,去年7月開始,TOM.COM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拯救計畫。
首先是7月中,執行長一職改由原本擔任TOM.COM投資業務的王兟接任,而原本有媒體事業經驗的張承勷則回到和記黃埔。王兟曾經在高盛(Goldman Sachs)服務過7年,負責高盛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業務。
接著8月,TOM.COM跟所有網路公司一樣,在找到開源的金雞母之前,得先進行裁員。一個月內,王兟將公司人力減少了130人,其中大部份都是香港的網站內容生產人員。這項動作暗示,TOM.COM的經營焦點將是在中國大陸,而且內容的取得,不見得靠自己生產。
37歲的王兟,雖然不像前任執行長張承勷熟悉媒體運作,但談到併購、投資等運作,絕對是一等一的高手。2000年7月開始,TOM.COM不但成立投資控股公司以對外進行企業收購,而且進行增資,重新募集4.78億元港幣。接下來3個月內,TOM.COM更買下中國熱門的運動訊息入口網站鯊威體壇(Shawei.com),以及經營體育活動籌辦和行銷的羊城公司70%股權;而擁有超過1100萬名登記會員,號稱中國最大的免費電子郵件網站163.net也是100%成為TOM.COM囊中物。

**跨媒體變身策略奏效

**
TOM.COM股價雖然不爭氣,但李家的「超人」招牌,究竟是有不同於人的「生意經」。王兟上任後除了快速的購併動作,另一個重大經營策略變化則是不再以網路廣告作為收入唯一來源。
從去年10月起,王兟首先買下了中國第二大,客戶名單包括可口可樂、東芝及威名百貨的戶外廣告看板公司風馳明星;接著又把在上海擁有2600個腳踏車亭看板的另一家戶外廣告公司美亞文化50%股權納入TOM.COM;再來是收購原本香港明報旗下的時事刊物《亞洲週刊》一半股份。
TOM.COM針對傳統媒體的一系列涉足,亞洲荷蘭銀行(ABN Amro Asia)分析師認為:「他們顯然已經理解網路廣告的商業模式不可行,為了尋找新收入來源,他們正努力轉型成為一家(傳統)媒體企業。」
這些併購動作的執行者王兟,也很坦白表示:「目前網路外的媒體廣告利潤遠比網路廣告來得高,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跨媒體企業,必須要有更多的非網路廣告營收來源。」
TOM.COM的變身策略是否管用,2001年最新一季的財報可以說明。和去年第四季的營收及虧損數字比較,營收增加了700萬元港幣,而相對虧損少了800萬元港幣,這個數字消長,包括《亞洲華爾街日報》在內的許多媒體都認為是得助於跨媒體廣告營收的策略奏效。
既然跨媒體的特效藥起作用,要將TOM.COM起死回生,就得加重藥劑。5月中,在TOM.COM過去10個月的併購動作中,金額最高,也被視為意義最為重大的入股PC home與城邦合併後新公司的計畫,在經過4個月祕密協商,終於拍板定案。根據協議,TOM.COM將投資13億元新台幣,其中7.5億元為現金,其餘用TOM.COM股票交換(以每股5.51元港幣作價),取得新公司的49%股份,並儘快將這家新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PC home與城邦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成為華文出版企業的頭號旗艦。經營雜誌出版及發行的PC home和擁有18個出版社品牌的城邦,兩家公司的歷史雖然不過短短5年,但去年一整年的雜誌圖書總發行量高達1600萬冊,營收和獲利更分別達到20億元及8億元新台幣。

**與詹宏志合作
放眼華文出版市場

**
TOM.COM與PC home和城邦的合作,不但是繼《亞洲週刊》後,進一步跨足中文平面媒體,也是背後大老闆李嘉誠對中文出版市場願景的重要佈局。如同王兟在這項合作協議的香港記者會上所宣稱:「這項合作不但為TOM.COM建立一個目前中文平面媒體世界的最大出版企業,它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未來我們歡迎包括其他台灣媒體的出版者加入。」
被香港人譽為「最精明生意人」的李嘉誠,正將事業發展版圖瞄準「中文出版」。李嘉誠從早年的房地產生意、港口經營(長江實業),到後來經營大哥大電信事業(和記黃埔),幾乎都是擁有先見之明的投資。至於這次向中文平面媒體伸臂,PC home及城邦的大家長詹宏志,在對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提到他個人與李嘉誠接觸互動中所發現的共同理念:「中文出版將是最有發展也最有貢獻的事業。」
李嘉誠心裡頭的算盤,中文出版市場是塊超過百億美元的大餅。在一場針對分析師的發表會中,TOM.COM執行長王兟,根據2000年台灣的出版市場規模,以及平均圖書花費佔一般人民收入的比例,對中國的出版市場潛力做出了116.7億美元的預估。目前中文出版市場規模不到7億美元。

**大陸出版市場
開放腳步仍有變數

**
中國百億美元的出版事業美景是否樂觀,沒人敢下定論,但立即可實現獲利的雜誌廣告卻是肯定。根據調查研究機構Zenithmedia的報告,中國大陸1999年的雜誌廣告刊登花費為1.1億美元,這個數字將以19.5%的複合成長率增加,到2003年時,將翻升一倍成為2.2億美元規模。
看到這些想像之外的數字,難怪香港的媒體界都一致認為詹宏志被TOM.COM佔了大便宜。因為王兟買下新公司接近一半股權的代價不過是7.5億新台幣的現金,加上溢價超過2.5倍的新股發行作價;這比起今年3月TOM.COM買《亞洲週刊》時,6000萬港幣全部以現金支付,情勢的確不同。
TOM.COM在過去一年的.com風暴中,隨著執行長從媒體人轉為銀行家接手,短時間內,從一個立志作華文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的.com,成為掌握網路及其他傳統媒體的虛實整合媒體企業,更精確地說,是一個企業體的控股公司。
李嘉誠手下的TOM. COM,是否真能讓李嘉誠成為梅鐸(Rupert Murdoch)第二,恐怕還有中國大陸出版市場開放腳步快慢的變數;但對當年熬夜排隊申購TOM.COM的投資人而言,TOM.COM透過跨媒體經營和網路外廣告收入的營收快速成長,李嘉誠的超人招牌,的確讓大家再開一次眼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