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前可以洗洗睡」!上半年PC還是苦、AI也難救援,景氣陰霾什麼時候散?
「吃粽子前可以洗洗睡」!上半年PC還是苦、AI也難救援,景氣陰霾什麼時候散?

科技中下游業者先前熱烈期待2024年能夠一掃2023年的陰霾,不過今年一開年,業界便充滿各種壞消息,今年科技產業的景氣究竟如何?

台灣科技中下游業者去年講了一整年2024年就要復甦了,到了2024年,卻可能是一場空?

科技業享受了兩年疫情紅利後,2022下半年開始過「苦日子」,PC與消費性電子庫存升高、訂單一路下滑。不過,台灣中下游科技業去年的共識是,零組件庫存已經修正完畢、客戶庫存水位已是歷史低點,加上微軟結束Windows 10的更新服務、企業在2019年與疫情初期期間採購的筆電與PC,已經到了該更新的時候,可望帶動筆電換機潮,為了抑制通膨的升息也有機會停下來、甚至逐步降息,2024年就能迎接需求反彈。

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便在去年11月的法說會中預告,在伺服器、筆電、消費性產品都回溫下,在傳統淡季的今年第一季,營收有機會優於第四季,今年全年營收也能比去年成長;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在去年第三季時,也是樂觀看待2024年需求,並認為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在AI的新功能,將刺激筆電換機潮。

不過,2024年一開年,科技圈各種壞消息滿天飛,似乎印證了華碩在去年11月率先下修今年的筆電展望,是其來有自。

業界傳出,一線筆電品牌大廠去年下半年的傳統旺季銷量不如預期,飽受庫存水位過高所苦,一線品牌大廠紛紛出手調整今年第一季的訂單。業界評估,首季大型代工廠筆電出貨量比去年同期負成長,已成定局。

Q1出貨量驟降,筆電代工雙雄業績不樂觀

曾預期今年第一季筆電比去年第四季好的英業達,已經改口為,在季節性因素影響下,第一季筆電出貨量將季減高個位數百分比。以英業達去年第四季的筆電出貨量為450萬台來推算,英業達今年第一季筆電出貨量應該會比去年首季的440萬台衰退。

全球筆電代工兩大龍頭廣達、仁寶同樣不樂觀。廣達去年第四季筆電出貨量為1040萬台,供應鏈預期廣達今年第一季出貨量將季減約雙位數,換言之,今年第一季筆電出貨量可能降低至8、9百萬台,相較於去年同期,衰退幅度高達雙位數百分比。

仁寶去年第四季筆電出貨量為830萬台,市場預期仁寶今年第一季筆電也會季減1至2成,相對去年首季出貨量1080萬台,第一季仁寶筆電年減幅度恐將超過兩成。

筆電代工產業第一季出現罕見的全面年減、第二季目前暫時看不到明顯復甦下,筆電供應鏈業者苦笑,「在吃粽子之前(意指端午節),都可以洗洗睡了。

不只是筆電,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也異常慘淡。據了解,兩大遊戲機業者索尼PlayStation、微軟Xbox,都面臨去年耶誕旺季銷售不如預期、庫存過高的挑戰。為了清庫存,索尼已經通知包括組裝廠鴻海、電源供應器業者台達電與光寶在內的供應鏈,今年第一季PlayStation訂單「對半砍」,由每個月約百萬台水準,下調至50萬台,而微軟更告知組裝廠和碩與鴻海、電源供應器廠群電與光寶,「第一季Xbox全面停工」。

即使是正當紅的AI概念產品,也不能從大環境不佳中「免疫」。新創業者Humane在去年11月推出整合手勢與語音操作、微投影顯示、ChatGPT的AI Pin,獲得滿堂彩,AI Pin並將在今年3月正式出貨。然而AI Pin開放預購後,市場反應顯然不佳,根據供應鏈傳出的消息,今年初Humane已經通知代工廠和碩,AI Pin的訂單量從每個月1百萬台「腰斬」至50萬台。AI Pin還沒上市,Humane便在1月上旬的CES期間啟動裁員,幅度達到4%。

AI pin
即使是正當紅的AI概念產品,也不能從大環境不佳中「免疫」。
圖/ Humane

AI續當領頭羊,伺服器需求料將高於去年

而近期台灣中下游科技業高層在自家尾牙的發言,也多少顯示出,2024年景氣可能還沒走出2023年陰霾,尤其是上半年,很不好過。

金寶總經理陳威昌直言,下半年景氣可能有樂觀轉折,但「2024年市場氛圍保守」;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認為今年「還是滿辛苦的1年」,和碩執行長鄧國彥、鄭光智表示,「全球經濟不明朗、上半年需求不強、(AI PC這類新品)不確定今年是不是到了需求爆發的時候,今年景氣變數大。」只能期待通訊新產品上市與新客戶帶動下,下半年能變好,就連去年在營收下滑下,獲利也能成長的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也坦言,「今年景氣有很多壓力。」

而今年科技中下游景氣的「一線曙光」,依舊是伺服器。受惠於網際網路服務業者投資生成式AI之故,到目前為止,包括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都普遍認為,將帶動今年AI伺服器出貨量比去年大增,通用型伺服器需求也會比去年的谷底翻揚。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