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Neuralink晶片植入人腦:能用意念控制滑鼠!如何運作?大腦晶片能解決什麼?
【圖解】Neuralink晶片植入人腦:能用意念控制滑鼠!如何運作?大腦晶片能解決什麼?

美國超級富豪伊隆.馬斯克(Elon Musk)1月在社群平台X(原推特)發文,共同創辦的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首度完成人體實驗,將大腦晶片成功植入一名患者體內。馬斯克表示,該名患者的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脈衝檢測很有前景。」

日前,馬斯克更新了該名患者術後的最新動態,他指出手術進展良好,看來已經完全康復,同時表示,「現在已經出現可以察覺到的神經效果,患者已經可以透過想法、意念就直接在螢幕上控制滑鼠。」

Neuralink先前曾將原型晶片植入猴子頭骨中,並在去年9月獲得人體試驗的招募核可,上月成功在第一位人類患者身上植入晶片。究竟馬斯克成立Neuralink想透過大腦晶片完成什麼?Neuralink晶片又是如何運作的?以下為2024年1月整理報導。

Neuralink成立於2016年,終極願景是通過腦機介面(BCI, 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術來增強人類能力,意思是在人類大腦與外部裝置之間建立直接連結,藉此讀取與分析人類大腦訊號,對於癱瘓或神經肌肉系統失能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

馬斯克在29日發文指出,該設備將被稱作Telepathy(心電感應),以解決當前與腦神經有關的疾病。他聲稱植入晶片裝置可以幫助治療帕金森氏症、解決聽力衰退與失眠問題,甚至有可能讓失明者重見光明。

Neuralink展開人體實驗招募

在去年5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後,Neuralink便開始招募潛在的人體測試對象進行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在招募網站上寫道,他們希望找到22歲(含)以上因為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而四肢癱瘓的患者,「手術時會植入定製的微型針頭,尖端寬度只有10~12微米,只比紅血球的直徑稍大,這種尺寸允許細線插入皮層時造成最小損傷。」Neuralink說明,透過侵入性的開顱手術將晶片植入人腦,實驗過程將不斷解讀受試者的大腦神經活動,而受試者們僅憑思考(意念)就可以控制電腦或手機。

Neuralink晶片如何運作。
Neuralink晶片如何運作。
圖/ 數位時代

《彭博》(Bloomberg)則指出,此類研究通常會招募5~10名患者,持續長達1年。下一步是可行性研究,然後才是關鍵性研究,大致類似於藥物的三期臨床試驗。如果一切順利,商業化估計需要5~10年的時間。

馬斯克和Neuralink希望用大腦晶片做什麼?

等到商業化成功,Neuralink的Telepathy系列產品有望幫助更多的癱瘓病人,甚至是聽力與視力喪失者改善生活。

「想像一下,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溝通速度,能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馬斯克給出美好想像,並指出Telepathy將優先提供給失去肢體控制能力的人使用,最終目標則是實現人機之間更緊密的融合。

Neuralink過去的2大里程碑

2020年:用3隻小豬做實驗

2020年8月,馬斯克在發表會現場請來「三隻小豬」,現場演示了這項腦神經技術。

第一隻小豬喬伊絲,沒有植入腦機界面,是隻普通的健康小豬;第二隻小豬桃樂絲,曾經植入腦機界面後取出;第三隻小豬葛楚,已經植入腦機界面約2個月,可以紀錄與鼻子有關的大腦訊號。

當「葛楚」用鼻子拱起飼料,或者被工作人員觸碰時,現場會響起遊戲般的電子音樂,並且紀錄下腦波變化,Neuralink希望能藉此展現腦機界面讀取腦波反應的能力。

馬斯克表示:「這些小豬都很健康、快樂,和一般的豬沒有任何不同。」且透過腦機界面取得的數據,Neuralink團隊可以精確地預估小豬的四肢移動。

Neuralink pig
經由腦機界面偵測到的小豬腦波變化,每當鼻子被觸碰時便會產生電子音。
圖/ Neuralink

2021年:用猴子試驗

到了2021年2月,Neuralink再次揭露技術進展,這次邀請一隻名為Pager的9歲猴子透過腦機介面連線打電玩遊戲。

在一段長達3分半鐘的展示影片裡,Pager靠意念就能在螢幕上玩乒乓球小遊戲。

Neuralink在新聞稿中指出,團隊以1,024個電極紀錄猴子腦中傳輸的數據。由於晶片完全植入動物的腦袋中,因此外觀上看起來沒有任何異樣。

Neuralink晶片有什麼優勢?

根據《彭博》報導,Neuralink裝置包含1,000多個電極,遠遠多於其他的醫療植入物,意味著可以更細緻地觀察與紀錄大腦神經元活動,並且精準判讀腦部訊號。

Neuralink技術引發爭議,晶片植入大腦合法嗎?

問題是,將晶片植入大腦是否合法?

在過去幾年間,Neuralink因為對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進行手術,受到許多醫師公會與動保團隊的嚴厲批評。

一名內部員工在2022年向《路透社》透露,Neuralink急於上市,結果導致許多動物在研究過程不小心死亡,該事件在當時遭到聯邦調查。

馬斯克對此回應:「沒有猴子因為植入晶片而死亡。」他補充說道,在早期測試中,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猴子的生存風險,團隊選擇接近死亡的猴子進行實驗。

儘管馬斯克多次向外界保證,未來植入Telepathy時會像近視雷射手術一樣安全,但這項技術的風險不僅僅與個體健康有關,更牽涉到社會倫理與道德議題,「是否能夠監測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與情緒」,還有待商榷。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Anne Vanhoestenberghe則表示:「對於任何生產醫療器材的公司來說,首次人體測試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她同時強調,這類技術的研發必須謹慎,「真正的成功」只能從長期來評估。

「我們知道伊隆.馬斯克非常擅長為他的公司進行宣傳。」Anne Vanhoestenberghe補充。

延伸閱讀:馬斯克Neuralink「沒有猴子因實驗而死」遭爆謊言:出現癱瘓與腦水腫後,被安樂死⋯

資料來源:BloombergNeuralinkBBCReuters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伊隆·馬斯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