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信業者來說,企業用戶正是那創造80%營收的20%客戶。為了緊緊抓住他們,電信業者都會特別針對他們設計服務項目。特別是對企業而言,當資訊流通愈來愈重要的時候,就需要專線來提升經營效率。因而可以提供專線的ISR(international simple resell)就成為1990年代中期非常熱門的電信業務之一。
為了提升經營效率,企業通常都願意付較高的成本獲取本身需求的服務,對電信業者來說,ISR的吸引力在於他們可以較高的價格出租專線給企業用戶,獲取較多利潤。各國在開放電信市場時,ISR自然就成為所有電信業者全力角逐的熱門執照。
**ISR面臨網路的挑戰
**
然而當新、舊電信業者都在為「什麼地區應該開放ISR」、「何時開放」,以及「誰能取得執照」等問題爭鬧不休時,出現了網際網路,創造出一股新風潮、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並迫使全球頻寬資源重整(realigned)。因為需求不斷成長,愈來愈多新的頻寬應運而生。ISR不再如過去般享有高額毛利。與此同時,全球電信自由化大大降低電信費用,也大大降低ISR的主要價值,ISR不再誘人。
以香港為例,ISR在當地已開放多年。一開始的確是相當有利可圖的電信業務。不過,當愈來愈多ISR執照釋放出來之後,價格開始惡化。特別是當市場老大哥香港電訊為了搾乾ISR業者,大幅降價後,價格惡化地更加嚴重。過去2年,香港許多ISR業者為了生存,紛紛被迫合併。結果是ISR不再熱門。這種現象正好也是美國許多競爭性地區交換業者(CLEC, competitive local exchange carriers,不需要自建電信網路,只要跟既有電信業者承租網路,就可以提供電信服務)面臨的處境。
台灣去年開放固網執照,新業者亦陸續在今年開台後,下一步應該就是開放ISR執照。電信自由化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電信業者公平競爭。不過,電信事業過去幾十年來都是獨佔事業,要打破這種局面並不容易。以往ISR曾是打破獨佔局面的成功方法之一,不過未來ISR能否如過去般經得起考驗,還是個問號。
另一方面,網路電話(VoIP, Voice over IP)自1997年出現以後,已經成為許多電信業者打破獨佔局面所採用的新技術。VoIP提供的多元應用和彈性,大大優於ISR。如何評估這些技術,以及提供哪些服務,是所有新、舊電信業者營運上的關鍵。
以香港為借鏡,台灣於今年7月開放ISR執照時,新業者必須想清楚,ISR能否提升競爭優勢。大家都知道,台灣人很喜歡跟風,假如我要在台灣經營ISR業務,我一定會在投資之前確定營運計畫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