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大火因「鋰電池」更難撲滅!惡臭彌漫雙北,空氣品質有疑慮嗎?怎麼看?
深坑大火因「鋰電池」更難撲滅!惡臭彌漫雙北,空氣品質有疑慮嗎?怎麼看?

新北市深坑區的一處倉庫在20日下午發生火災,火勢強烈,延燒到晚間6點多,隨後因為地形和風勢關係,氣味飄散到大台北地區南部、西部等地區,影響範圍包含新店、中永和及北市文山區等住宅眾多的地點,許多居民都抱怨都聞到惡臭,且持續一整晚。

深坑大火延燒,「鋰電池」讓火勢更難撲滅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指出,20日下午接獲相關通報,失火地點為深坑北深路3段141巷內、東南科大對面建築的地下室勢延燒到同棟建築的1到3樓,消防局派遣百人到場灌救,晚間6時31分暫時撲滅火勢。

根據警消單位的初步調查,失火的倉庫所屬公司為電信設備工廠中華大雄股份有限公司。

臉書社團「消防設備師/消防設備士」有網友指出,現場義消表示,起火點中存放大量鋰電池產品,如藍牙耳機、行車記錄器LED燈等,每層樓約有7000顆。新北消防局也說,儘管初步撲滅火勢,但鋰電池熄滅後經化學反應仍會復燃,導致滅火相當困難。

也因此,現場工作人員截至今(21)日凌晨1時許,仍採取防守方式,持續布水線降溫,並先以重機具開挖燃燒嚴重的1樓,再嘗試往2樓搶救。

新店、中永和、文山區飄臭味!雙北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出爐

雖然火勢已於20日晚間撲滅,但因為風勢關係,大台北西南邊的許多居民皆有聞到臭味,有許多民眾在社群平台上抱怨「空氣很臭」、「等捷運的時候都有聞到」、「整個房間跟火災現場的味道一樣」,甚至有民眾引發氣喘反應。

對此,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指出,目前空氣品質改善中,但因擴散條件不佳, 提醒周遭及下風處(深坑、新店以及中永和地區等)民眾暫時緊閉居家門窗,外出配戴口罩,避免於戶外長時間逗留,以減少呼吸道及眼睛不適感。

今(2/21)早上7時許,環保局監測火災現場風速0.0m/s ,電子鼻讀值為1,多功能氣體偵測儀數值(SO2=0,VOC=0,NH3=0,H2S=0)。至於鄰近空品感測器數值已恢復正常,皆已小於10ug/m3,

但受風向影響,因吹東風,濃煙擴散至下風處,監測鄰近火災現場區域之微型感測器一度於昨晚20時有偵測到PM2.5濃度介於50~60ug/m3,而新店空品監測站則是在昨晚20時監測到PM2.5濃度66ug/m3之峰值。唯上述皆為短時間峰值,隨即下降,皆未超過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PM2.5平均大於35ug/m3始超標)。

有關是否涉及違反法令部分,目前尚待釐清起火原因,待事故判定是否有涉及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2條管理不當產生自燃致產生異味污染物,如有違反法令則後將依法告發處分。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指出,20日晚間均有持續監測各區空氣品質,數值均正常。同時持續監控北市木柵、南港、信義、大安等14個一般空氣品質監測站數值變化,初步分析PM10、PM2.5、CO、O3、NO2等空氣品質污染物都低於空氣品質濃度標準。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則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的確當時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偏高,尤其細懸浮微粒(PM2.5)達每立方公尺50至60微克,特別在昨天晚上到深夜之間。」

彭啟明指出,目前已大致緩解。北台灣的污染物濃度都回到和昨天同時期的數值,尚無直接危害疑慮。

空氣品質怎麼看?兩大工具一次收

一、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

環境部官方數據,能夠快速查找區域空氣品質相關數據

台北市環境品質資訊網

二、AQI全球空氣品質監測

全球性的AQI空氣品質網站,不可以看到範圍內地區的AQI品質。

醫呼籲:敏感族群勿出門!金寶率先宣布居家上班

不過對於空氣中持續有異味,仍讓許多網友感到擔憂。

媒體報導指出,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毒理學專家顏宗海指出,如果工廠內有塑膠物質,燃燒後恐會產生人類一級致癌物「戴奧辛」,這是絕對應避免吸入的有毒物質;如果有鋰電池,遇上火警、燃燒會產生「氟化氫」,可能刺激呼吸道,傷害肺部,甚至嚴重造成呼吸衰竭。

他呼籲,中永和、新店、木柵等下風處居民,盡量不要外出、門窗緊閉。若一定得出門,一定要戴上N95口罩保護自己。

馬偕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健則建議,家中若有空氣清淨機,建議全部打開運轉;若是有長輩患有肺病、小孩有氣喘,也千萬不要出門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也說,需特別注意老人、兒童、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的身體狀況,深坑衛生所門診自今日起,提供3日隨到隨看服務。

辦公室位於深坑的公司金寶指出,火災位置是附近141巷的工廠,與辦公室尚有一些距離,但考量空氣品質不佳,空氣中仍瀰漫電信產品燒毀後的氣體,因此改為居家上班。

深坑大火
圖/ 侯友宜FB
深坑大火
圖/ 侯友宜FB

雙北市長怎麼說?

由於臭味從昨晚就開始蔓延,許多民眾湧入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長蔣萬安的臉書抱怨。

侯友宜今天上午至深坑了解最新進度,他在接受聯訪時指出,經過環保局的監測,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戴奧辛,但仍持續密切關注。

他提到,在第一時間就責成環保局、消防局、教育局成立應變中心,密切關注火災狀況。

蔣萬安則在21日上午發出5點聲明,強調北市將持續監控,且昨晚到今早各污染物數值符合標準。

延伸閱讀:【觀點】睡覺時,手機充電整晚安全嗎?邊充電邊玩好嗎?一文破解鋰電池迷思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