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OpenAI都是金主!才2歲的Figure AI是誰?怎麼讓機器人不只「耍特技」?
黃仁勳、OpenAI都是金主!才2歲的Figure AI是誰?怎麼讓機器人不只「耍特技」?

近期或許沒有哪家新創公司,比Figure AI更受到科技大廠的青睞,近日這間機器人新創宣佈的B輪募資中,參與的投資者幾乎個個重量級,包括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Microsoft)及OpenAI,為什麼他們如此受到巨頭偏愛。

Figure AI近日宣佈在B輪中獲得6.75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6億美元,投資者除了上述的科技巨頭外,還有方舟資本、Align Ventures、Parkway Venture Capital等創投公司。

此外,Figure AI也藉由這次募資的機會,與OpenAI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將結合OpenAI的研究成果及Figure AI在機器人領域的積累,為人形機器人開發AI模型。該公司聲稱,此次合作將提昇機器人處理及推理語言的能力,進而加速商業化的腳步。

微軟也將為Figure AI提供雲端運算平台Azure的多項功能,來加速人形機器人落地,進到現實世界實際執行任務。

成立不到一年端出人形機器人,致力緩解人力短缺

這間得到科技巨頭青睞的機器人新創,究竟是何方神聖?Figure AI成立於2022年,其團隊由來自波士頓動力、特斯拉、DeepMind、Archer Aviation等公司的AI及機器人專家所組成。

創辦人布萊特.艾德卡克(Brett Adcock)是位連續創業家,在投入Figure AI之前,他曾創立人力資源公司Vettery及飛天計程車公司Archer Aviation,乍看之下似乎全無關聯,但他在Figure AI追求的便是過去經驗的集大成──利用機器技術解決人力問題。

艾德卡克的動作很快,2023年3月,當時成立不到一年的Figure AI就發表了人形機器人Figure 01,它的外觀及動作都是模擬人類所打造,預計將用於製造、運輸、物流及倉儲等領域,協助緩解這些產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現在的人形機器人都只能耍特技或單純展示用途。」艾德卡克表示, 「我們希望打破這個狀況,證明人形機器人能夠很有用。」

該公司曾在今年1月宣佈與BMW達成合作,未來將把人形機器人導入汽車工廠,負責處理困難、不安全、繁瑣的任務,讓員工可以將心力投注在無法自動化的技能與流程上,進而提昇生產效率及工作安全。

且在宣佈完成B輪募資的前幾天,Figure AI還發布影片再次展示Figure 01。不到1分半的影片中,機器人拿起藍色塑膠箱,置放在產線的輸送帶上,聲稱目前的工作效率比人類低約16.7%。在另一則稍早的影片中,則展示了機器人怎麼操作咖啡機泡出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不過仍需要人類從旁協助將杯子放定位。

Figure AI目標機器人之後能自主執行更多例行任務,不過這就需要AI技術的幫助,也是與OpenAI締結深度合作的原因所在。

探索AI結合機器人,OpenAI持續展開投資

在瀰漫科技界超過一年的AI風潮下,生成式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但無論再進步的AI模型若要走出螢幕,都得有具身體才行,因此對於各家科技公司來說,這也是AI技術投資的延伸。

「我們一直計畫重返機器人技術。」OpenAI產品及合作夥伴關係副總裁威靈德(Peter Welinder)表示,「Figure讓我們看到人形機器人結合強大多模態模型,可能會開闢出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OpenAI首次投資機器人公司,去年3月他們就投資過總部位於挪威的機器人新創1X Technologies。

《彭博社》指出,近來機器人領域可說相當熱鬧,除了OpenAI投資的Figure及1X之外,總部位於溫哥華的Sanctuary AI也在開發一款人形機器人Phoenix,另外,預計最快2025年登場的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被馬斯克視為他最重要計畫之一。

資料來源:CNBCFast CompanyBloomberg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機器人 #open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