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慧城市展」於3月19日揭開序幕,三大電信也前往參展,除了各自展現出AI資通訊的實力,同時也強調「綠色環保永續」概念——尤其電信業者高層剛從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回台,到底如何讓數位轉型搭上淨零轉型,吸引媒體的目光。
其中,最核心的議題就是「電」,就電信業者而言,沒有電,就無法發射無線電波,民眾無法使用行動網路。既然要「永續」又要兼顧「消費者的網路體驗」,那勢必要調整行動基地台的效率及耗電量,這正是電信業面臨的挑戰。
此外,經濟部即將在4月調漲電價,就營運成本考量,身為「用電大戶」的電信業還有什麼對策方案來降低成本,也成為展會現場的聚焦議題。
在這場展會中,有什麼重點?三大電信業者如何看待今年通訊市場發展?
重點一:AI無所不在,但問題是要怎麼用?
「AI就像是30年前的電腦一樣,當時大家都覺得『哇電腦好難啊』,現在每個人都用得很自然。」遠東集團、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表示,每樣東西都需AI化,不過AI牽涉的範圍太廣,「如何AI?哪一個類別?執行力多少?這些都是各個公司要努力的範圍,現階段才剛開始發展而已。」
對於AI應用,遠傳總經理井琪也形容「AI無所不在」,無論傳產或是科技公司,都有很廣泛的應用,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特性,要根據產業特性規劃出最快、最好、最節省、最功能化的AI路徑。
就遠東集團而言,內部團隊已經導入AI,像是紡織業遠東新世紀公司已經導入AI驗布機;遠傳電信在5G網路部署時即與愛立信(Ericsson)合作AI選址,平時也透過AI根據網路使用情況機動調配網路。
另外像在今年MWC上,微軟(Microsoft)也宣布將與遠傳合作開發語音通話「AI辨識防詐應用」;遠傳也與國際大廠Allot合作推出「遠傳守護網」服務,這些都是AI導入的案例,幫助消費者使用行動網路的過程更加安全。
徐旭東也強調,對企業而言,AI化的成本也必須要控制,不能反映到消費者身上,因此,遠傳的總經理及副總們都在找出對應的領域,研究出最好的AI方案。
重點二:「節能」的智慧應用,還有哪些?
這幾年,電信業者陸續端出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文創、智慧物流等領域,除了常見的應用之外,也開始發揮「電信大數據」的優勢,跨領域達到數位淨零雙軸轉型——「智慧充電、節流」就是明顯的案例。
以科技電信為發展策略的台灣大哥大,今年聚焦在「移動設備」,也就是從手機的「行動」網路應用,進一步往電動汽車的「移動」車聯網,打造新的應用方案,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一站式充電營運服務「MyCharge」。
在充電服務上,遠傳也沒有缺席,像是遠東集團的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等,也開始導入「智慧充電服務」,甚至逐步拓展至全台公有停車場,目前已經建置數百支充電樁。
不過比起充電,中華電信則是透過電信大數據進行交通分析,也就是搭配AI技術,預測未來30分鐘內的交通路況,進一步協助地方政府進行交通管理。這樣的作法,其實就是管理人潮、車潮的問題,可以優化經濟活動,同時也在交通上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益。
重點三:4月調漲電價,三大電信怎麼看?
針對4月即將調漲電價,身為「用電大戶」的電信業者來說,營運成本的壓力勢必不小,外界也關注當電費上漲之後,是否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中華電信:透過科技「碳排脫鉤」是長期目標
「電費上漲後的成本,並不會轉嫁到一般消費者。」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
他強調, 一般使用電信服務的消費者並不會受到影響 ,但其他服務如雲端服務、IDC資料中心則是另當別論,不過電價調整幅度尚未定案,目前還不用這樣推估。
事實上,回顧2023年,電價就已經漲價過一次,但中華電信的營收、獲利仍是成長並創6年新高。因此郭水義認為,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要數位轉型及永續轉型,並透過科技減碳讓「碳排脫鉤」的方法引入再生能源,這些都是中華電信正在準備的策略。
遠傳電信:用AI科技,找出與電價上漲的平衡點
遠傳總經理井琪則說,公司用電量有四分之三是行動網路,因此電費上漲一定會影響獲利——但為什麼「萬物齊漲只有電信費沒有漲」,就是因為電信業者可以用AI科技找出與電價上漲的平衡點,同時達成「不轉嫁給消費者」為目標。
舉例來說,遠傳基地台5G、4G網路都導入AI智能方案,透過AI觀察單點基地台的使用量情形,如果使用量不高,例如深夜時多數用戶們都在睡覺,那麼AI就會適度調整「當下不需要的頻譜」,在不影響其他用戶的網路體驗,節省能源的損耗。
台灣大哥大:做好節能減碳,降低電費負擔
台灣大哥大商務長林東閔則表示,台灣的電價已經相對國際電價相對低廉,即使如此,台灣大哥大也在內部努力做好節能,降低電費的負擔。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