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4月喊漲,「用電大戶」的電信業跟著漲價?三大電信巨頭怎麼說?
電價4月喊漲,「用電大戶」的電信業跟著漲價?三大電信巨頭怎麼說?
2024.03.19 | 5G通訊

「2024智慧城市展」於3月19日揭開序幕,三大電信也前往參展,除了各自展現出AI資通訊的實力,同時也強調「綠色環保永續」概念——尤其電信業者高層剛從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回台,到底如何讓數位轉型搭上淨零轉型,吸引媒體的目光。

其中,最核心的議題就是「電」,就電信業者而言,沒有電,就無法發射無線電波,民眾無法使用行動網路。既然要「永續」又要兼顧「消費者的網路體驗」,那勢必要調整行動基地台的效率及耗電量,這正是電信業面臨的挑戰。

此外,經濟部即將在4月調漲電價,就營運成本考量,身為「用電大戶」的電信業還有什麼對策方案來降低成本,也成為展會現場的聚焦議題。

在這場展會中,有什麼重點?三大電信業者如何看待今年通訊市場發展?

遠傳電信智慧城市展
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左)、遠傳總經理井琪(右)參訪2024智慧城市展。
圖/ 楊絡懸攝影

重點一:AI無所不在,但問題是要怎麼用?

「AI就像是30年前的電腦一樣,當時大家都覺得『哇電腦好難啊』,現在每個人都用得很自然。」遠東集團、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表示,每樣東西都需AI化,不過AI牽涉的範圍太廣,「如何AI?哪一個類別?執行力多少?這些都是各個公司要努力的範圍,現階段才剛開始發展而已。」

對於AI應用,遠傳總經理井琪也形容「AI無所不在」,無論傳產或是科技公司,都有很廣泛的應用,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特性,要根據產業特性規劃出最快、最好、最節省、最功能化的AI路徑。

就遠東集團而言,內部團隊已經導入AI,像是紡織業遠東新世紀公司已經導入AI驗布機;遠傳電信在5G網路部署時即與愛立信(Ericsson)合作AI選址,平時也透過AI根據網路使用情況機動調配網路。

另外像在今年MWC上,微軟(Microsoft)也宣布將與遠傳合作開發語音通話「AI辨識防詐應用」;遠傳也與國際大廠Allot合作推出「遠傳守護網」服務,這些都是AI導入的案例,幫助消費者使用行動網路的過程更加安全。

徐旭東也強調,對企業而言,AI化的成本也必須要控制,不能反映到消費者身上,因此,遠傳的總經理及副總們都在找出對應的領域,研究出最好的AI方案。

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
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介紹充電營運服務「MyCharge」,從規劃、建置到營運,一站式給予專業協助,號召更多企業加入永續。
圖/ 楊絡懸攝影

重點二:「節能」的智慧應用,還有哪些?

這幾年,電信業者陸續端出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文創、智慧物流等領域,除了常見的應用之外,也開始發揮「電信大數據」的優勢,跨領域達到數位淨零雙軸轉型——「智慧充電、節流」就是明顯的案例。

以科技電信為發展策略的台灣大哥大,今年聚焦在「移動設備」,也就是從手機的「行動」網路應用,進一步往電動汽車的「移動」車聯網,打造新的應用方案,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一站式充電營運服務「MyCharge」。

在充電服務上,遠傳也沒有缺席,像是遠東集團的辦公大樓、百貨商場等,也開始導入「智慧充電服務」,甚至逐步拓展至全台公有停車場,目前已經建置數百支充電樁。

不過比起充電,中華電信則是透過電信大數據進行交通分析,也就是搭配AI技術,預測未來30分鐘內的交通路況,進一步協助地方政府進行交通管理。這樣的作法,其實就是管理人潮、車潮的問題,可以優化經濟活動,同時也在交通上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益。

中華電信智慧城市展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中)、中華電信企分總經理張本元(右)、中華電信國分總經理陳錦洲(左)合影。
圖/ 楊絡懸攝影

重點三:4月調漲電價,三大電信怎麼看?

針對4月即將調漲電價,身為「用電大戶」的電信業者來說,營運成本的壓力勢必不小,外界也關注當電費上漲之後,是否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中華電信:透過科技「碳排脫鉤」是長期目標

「電費上漲後的成本,並不會轉嫁到一般消費者。」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

他強調, 一般使用電信服務的消費者並不會受到影響 ,但其他服務如雲端服務、IDC資料中心則是另當別論,不過電價調整幅度尚未定案,目前還不用這樣推估。

事實上,回顧2023年,電價就已經漲價過一次,但中華電信的營收、獲利仍是成長並創6年新高。因此郭水義認為,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要數位轉型及永續轉型,並透過科技減碳讓「碳排脫鉤」的方法引入再生能源,這些都是中華電信正在準備的策略。

遠傳電信:用AI科技,找出與電價上漲的平衡點

遠傳總經理井琪則說,公司用電量有四分之三是行動網路,因此電費上漲一定會影響獲利——但為什麼「萬物齊漲只有電信費沒有漲」,就是因為電信業者可以用AI科技找出與電價上漲的平衡點,同時達成「不轉嫁給消費者」為目標。

舉例來說,遠傳基地台5G、4G網路都導入AI智能方案,透過AI觀察單點基地台的使用量情形,如果使用量不高,例如深夜時多數用戶們都在睡覺,那麼AI就會適度調整「當下不需要的頻譜」,在不影響其他用戶的網路體驗,節省能源的損耗。

台灣大哥大:做好節能減碳,降低電費負擔

台灣大哥大商務長林東閔則表示,台灣的電價已經相對國際電價相對低廉,即使如此,台灣大哥大也在內部努力做好節能,降低電費的負擔。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生成式AI來襲、資安成焦點!AWS白皮書揭密金融業上雲契機
生成式AI來襲、資安成焦點!AWS白皮書揭密金融業上雲契機
2025.07.15 |

生成式AI詐欺暴增700%、嵌入式金融快速興起,數位轉型已成金融業不可逆的未來!金融機構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與信任危機,從資安、AI應用,到用戶體驗與法遵合規,皆須重新部署,對此,AWS推出《金融科技創新與雲端應用白皮書》,結合全球趨勢與在地洞察,為台灣金融業提供明確的上雲行動方針。

金融詐欺事件因AI暴增,資安成雲端平台要務

隨著生成式AI迅速發展,金融詐欺的門檻大幅降低、手法愈加複雜。Deloitte金融服務中心預估,在「激進」採用GenAI的情境下,2027年電子郵件詐欺損失可能高達115億美元;美國的AI詐欺損失更將從2023年的123億美元,飆升至400億美元。

面對此等威脅,金融業無法再以傳統方式應對。AWS成為眾多金融業者信賴的資安後盾,Bowtie執行長Michael Chan表示:「AWS 擁有最多的安全認證,為我們的客戶和我們帶來其他雲端平台無法提供的安心感。」在生成式AI引發的新風險時代,選擇可信的雲端夥伴至關重要。

圖片1.jpg
圖/ aws

金融業大量部署AI,AWS協助企業提升效率與風控力

白皮書指出,40%的金融企業正積極學習如何部署AI,藉由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改善風險管理、詐騙偵測與投資策略。根據Gartner調查,34%的企業已部署AI應用,22%計畫在未來12個月內部署;IDC則預估,2026年全球AI支出將達3,000億美元,成長速度為一般IT支出的4.2倍。種種跡象指出,AI正快速融入金融核心流程。

為了跟上這波AI浪潮,越來越多金融業者採用AWS解決方案。以拉丁美洲新創銀行Nubank為例,不僅以AWS技術打造完全手機化的信用卡體驗,還成功管理超過7,000萬名客戶。其基礎設施領導者Renan Capaverde直言:「我們能達成目標,很大程度仰賴AWS提供的技術和架構。」

嵌入式金融正夯,AWS技術助銀行敏捷推新服務

應用內支付與嵌入式金融正逐步改變大眾對銀行的想像,根據Deloitte預測,社交平台上的應用內支付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30%成長,從2024年的191億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945億美元,甚至上看1,971億美元,成為社群商務支付的重要一環。

企業與金融機構要在這場變革中勝出,需倚賴更快速的產品開發與數據分析能力。透過AWS雲端平台與機器學習工具,銀行不但能加速新產品上線、改善用戶體驗,還能即時分析大量交易資料、交叉比對異常行為,強化風險控管能力。

銀行在AWS上營運,年省10兆瓦電力

AWS也能幫助金融業在推動ESG上一臂之力。根據Deloitte與AWS報告,AWS基礎設施的能效比美國企業數據中心高出3.6倍,並計畫於2025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

美國Capital One銀行在全面遷移至AWS後,關閉了8座資料中心,回收了41噸銅和62噸鋼,並從資料中心拆除了總計1,350萬英尺的電纜,總計每年可節省10兆瓦電力,相當於65萬個LED燈泡。

金融機構雲端轉型3階段:策略、導入、維運

Deloitte也在白皮書中建議,金融機構若真的想使用雲端服務,可採三階段策略推動雲端轉型。準備階段時,可確認雲端策略,進行雲適性評估,規劃長期願景;導入階段,金融業就要選擇合適雲技術,規劃雲原生架構,建立治理與搬遷計畫;最終維運時,強化DevOps與自動化,持續優化成本與效益。

台灣金融業上雲關鍵時機!AWS台北區域即將上線

隨著台灣金融法規逐步鬆綁,加上2025年AWS亞太(台北)區域啟用,現在正是台灣金融業上雲的關鍵時刻!屆時將包含3個可用區,支援資料落地、低延遲與高營運韌性,每個區域都具備獨立的電源、散熱與物理安全性,並透過冗餘的超低延遲網路連接,大幅強化災備能力與業務持續性。

此外,AWS台北區域將提供廣泛的核心雲端服務,包括運算、儲存、資料庫、網路、安全、監控等,讓台灣金融機構能在本地部署高效能的雲端應用,並享有國際級的安全與合規標準。

圖片2.gif
圖/ aws

立即下載《金融科技創新與雲端應用白皮書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金融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