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晨喊出電信是「兩大一中」,為何有自信?除了momo外,他要再孵兩隻小金雞
林之晨喊出電信是「兩大一中」,為何有自信?除了momo外,他要再孵兩隻小金雞
2024.04.02 | 5G通訊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4年前即預言,台灣電信業會由5家變3家。如今他認為,比起三分天下, 未來會是「兩大一中,各自表述」 ,甚至是「一新兩舊」;除了momo電商,台灣大孵育的兩隻「大金雞」也逐漸成形。

4年前台灣5G剛開台,林之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曾表示,「10年後,如果台灣只剩下3家業者,大家也不要太意外」;如今這個局面比預期更快發生,國內電信業今年整併完成,確定重回三雄局面。

對於自己當初「神預言」,林之晨近日再度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從電信產業原理來看,必須發生併購,不只台灣,國際上也有很多案例」。他援引馬斯克(Elon Musk)信奉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說明,認為「在4G時代達不到經濟規模的業者,更不可能在投資金額更龐大的5G時代達到」。

根據財測顯示,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後,今年營收將增加12%至14%,首度突破新台幣2000億元大關,緊追產業龍頭中華電信,3家業者的行動用戶數也都在近千萬戶的伯仲之間。

電信三雄「兩大一中」 林之晨:找不同賽道對手

電信產業未來看似「三分天下」,中華電高層頻頻公開重申「一大兩中」格局,強調必定站穩龍頭地位,隔空宣示主權的意味濃厚。林之晨表示,「這象徵電信產業往後的競爭程度會更大」;若要描繪未來電信產業發展走勢,他認為,將是「兩大一中,各自表述」,甚至是「一新兩舊」。

林之晨進一步說明,從年營收的角度來看,中華電、台灣大都在2000億元規模,正是所謂的「兩大一中」;台灣大與台灣之星併購後3年內,估計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EBIDTA)共可增加180億元,期許未來獲利、股價表現上,都會更接近中華電信。

何謂「一新兩舊」,他指出,因為台灣大轉型後, 非電信營收已達6成 ,是全球電信轉型之最;而中華電、遠傳仍以電信收入為主,「從營收角度而言,台灣大已不是電信公司,應該要尋找發展同樣事業的賽道和對手」。

不過,台灣大6成營收來自轉投資子公司電商momo的貢獻,而富邦媒(momo)已是上市公司,外界質疑兩者在投資市場似乎是「重複的存在」。

林之晨回應,台灣大集團中,電信及電商其實正在發揮「1加1大於2」的經營綜效,目前資本市場尚未反映,台灣大會持續努力展現加乘效果,並孵育更多新科技服務事業,有朝一日成為像是momo一樣的「大金雞」,甚至讓電商對台灣大的營收貢獻,重新降至20%至40%的健康水位。

台灣大再孵金雞 林之晨欽點兩大潛力事業

林之晨具備創投背景,台灣大近幾年與AppWorks合作密切,許多大放異彩的新創團隊,都有台灣大領投的身影。各界都很好奇,哪些事業有長成「大金雞」的潛力。

「現在的USPACE,就像早期的momo」, 林之晨首先欽點以「共享車位」起家的台灣新創團隊USPACE ,台灣大2022年領投2億元,取得1/3股權,USPACE已在日本、泰國拓點,未來幾年也有IPO計畫;台灣大也擴大車聯網布局,盼再先行布局新的典範轉移,並與USPACE結合發揮綜效。

再者,他也看好台灣大的遊戲事業 ,林之晨說明,去年第4季遊戲事業整體營收年增達2.5倍,規模已超過百萬戶。

「Z世代族群使用網路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玩遊戲,遊戲很可能是未來取得食衣住行育樂的方式」,他認為,這就與元宇宙的想像不謀而合,台灣大也希望在這樣時代來臨前,取得關鍵領先地位。

除了上述「有控制權」的強連結投資事業,林之晨說,台灣大也有許多「還在約會、熟悉階段」的弱連結轉投資。例如,台灣大投資和momo策略相似的越南電商平Tiki,以及布局AI與雲端服務的供應商Cloudmile「萬里雲」,未來都希望加深合作關係。

而投資KKCompany是戰略性選擇,林之晨指出,音樂OTT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台灣大旗下Mymusic決定「打不過、就加入」,未來將攜手與KKBOX一起打國際盃。

AI「幻覺」5年都難解決 最後一哩靠人類把關

面對生成式AI浪潮大爆發,林之晨表示,台灣大在產品端,已透過AI技術研發安心call、反詐戰警等防堵詐騙的科技工具,並導入金融與電商產業,同時推出「反詐戰警」個人版,可幫助用戶過濾詐騙電話、簡訊、網站等,顯示AI商機已有高潛力的變現能力。

另一方面,台灣大內部也透過AI檢視各項業務流程問題,成果斐然。林之晨分享,「去年31項專案,每月共計節省78.87個人力」,許多事業部都因為導入AI,效能大幅提升。例如台灣大客服在每通電話後,改用AI撰寫談話紀錄,逾千名客服都可節省30%的時間;軟體工程師也發現利用AI撰寫程式,生產效率可提升2至3倍。

林之晨看好,台灣大哥大未來將加速在產品端與內部運作導入AI協作,可帶動業務高速成長的飛輪效應。

但他坦言,AI仍有其瓶頸與問題,例如讓人難以分辨真假的「AI幻覺」,可能5到10年都不會解決,「最後一哩路還是要人類完成,但透過AI,人類可以專注在更高價值的事情」。

針對市場擔憂AI模型生成的輸出資料,將醞釀重大資安危機,林之晨則認為,AI浪潮無可避免,資安是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台灣大會做好相關資安解決方案,將危機化為商機。

延伸閱讀:電價4月喊漲,「用電大戶」的電信業跟著漲價?三大電信巨頭怎麼說?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