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業面臨到數位科技的衝擊時很難以一己之力突破困境,我們需要群策群力重新建構新的產業生態系,」社團法人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如此倡議著。
正因生成式AI技術興起,讓瀕臨嚴重信任危機的新聞媒體產業又面臨到更嚴峻的挑戰。陳正然表示,Google在去年(2023)成立「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承諾三年內投入資金支持台灣新聞媒體的轉型與創新。DTA作為基金獨立管理者也展開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New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grams,簡稱 nDX計畫),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協助台灣新聞媒體人掌握數位工具啟動轉型腳步。
打造資安防護媒體平台,建立與閱聽眾之間的信任
在社群媒體上點開新聞時,是否能完全信任這則報導的真實性與資訊來源?或這張新聞照片從何而來?做為一名閱聽眾,在各種新聞媒體平台上註冊會員,相關資安防護又能多嚴實?正因各種挑戰接踵而至,轉型的不只是傳統產業、科技業,新聞媒體產業也是箭在弦上。
「或許你能以『網路黑暗森林理論』來解讀這一切,」社團法人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玉華如此形容,介於黑暗網路(Dark Web)與黑暗森林(Dark Forest)之間的Cozy Web,可能是創造閱聽眾最緊密的一環,這包括臉書社群、LINE群組等,將會是媒體產業需緊抓的重要群體。
懷生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發展處處長黃繼民說使用者需具備隨時可能在網路世界被侵犯的準備,「自我警覺是首要條件」,但這並非否決媒體平台應盡的資安防護責任。他表示,數位信任的危機多來自勒索威脅或資料竊取等,因此平台端應藉由智慧端點防護、人工智慧或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資安層級,並輔以資安專家團隊從旁協助化被動為主動,除提升數位內容透明度與可信度也可有效改善媒體平台對資安攻擊的預測與防護能力。黃玉華補充道,如此閱聽眾註冊在各大媒體平台上的個資也才更有保障,而這座媒體信任的橋樑才能被建立。
藉區塊鏈技術輔助,建立具可信度的媒體產業
但閱讀新聞資料正確性這道媒體信任呢?黃玉華不諱言生成式AI已開始顛覆閱聽眾想像,過去仰賴流量的新聞農場正扼殺從業人員的熱情,內憂外患的夾擊讓媒體產業需擁抱新科技與技術轉型,並從中摸索出可行的新商模。對此,黃玉華說在nDX計畫支持下,已有三個團隊正針對產業的不同環節給予解決方案。
首先,針對文字與影像內容的把關,炭谷數位執行長潘希晴說他們以News Press新聞上鏈工具庫,透過內容查證、數據記錄、分散式儲存及智能合約,讓媒體從業人員能透過不改變原始上稿行為,讓上鏈的文字具備無法竄改與可供查證,強化媒體信任;而主張數據生態系成長部門負責人方君哲則表示,影像在生成式AI發達的此刻變得更難辨識,透過區塊鏈技術打造新聞影像驗證/授權平台,藉以保存新聞影像、確保影像來源,並導入國際標準Numbers Protocol的分散式技術,加入C2PA(內容出處和真實性聯盟),從源頭處把關影像資訊的真實性是符合國際標準,讓每張照片都有「完整履歷」。
除文字與影像外,閱聽眾使用媒體平台的習慣也可藉由區塊鏈輔助,蛻變成不同想像。鏡週刊技術長簡信昌表示,有鑒於閱聽眾的閱讀習慣直接造訪單獨媒體網站的比例不到2成,若能打造對產業更友善的平台,將有機會創造更健全的新聞生態系。對此,簡信昌說平台上擁有新聞、讀者與媒體三方角色,藉由廣告分潤、讀者支持與代幣撐起生態圈運作。他解釋,讀者能在公開透明的資訊裡有脈絡的閱讀,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從業人員讓利潤在生態圈中循環;而商業媒體也能在讀者支持下,投入更具影響力的報導獲取有機流量創造價值。
無論以區塊鏈技術解決數位出版問題,還是有效進行數位內容溯源與版權的管理,甚至是透過代幣經濟創造生態圈,不同團隊正以多元方式重建媒體與閱聽眾數位信任的基石。黃玉華說,每個挑戰都極為艱鉅,而技術的導入加速媒體產業轉型只是第一步,當閱聽眾、記者與新聞媒體產業能有更正向的循環時,衍生出創新商業模式的下一步才是令人期待的發展。
人才是產業重要資產,探索新商模創造雙贏
「『人才』才是媒體產業的最大資產,」黃玉華道破背後關鍵之所在,缺乏優秀的從業人員將難以產製出具影響力的報導,而閱聽眾也可能缺少更多元視角,因此她認為這場倡議與努力只是數位信任的起點,「期待能為華文媒體轉型樹立新典範,」黃玉華引頸期盼的說著,而DTA也將持續舉辦nDX Meetup活動,促成台灣新聞媒體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以期成功推動本地新聞媒體生態系的健全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