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高代表一定賺錢? 專家:擁有「這項能力」,才是會賺錢的好公司
毛利率高代表一定賺錢? 專家:擁有「這項能力」,才是會賺錢的好公司

一個能夠長期穩定獲利的公司,大多擁有短期不易被超越的優勢所在。例如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製程短期內無人能及,這讓它可以開很高的價格;全聯的超市家數已經超過1,000家,更把營業利益率壓到2%左右的水準,這讓全聯可以用規模經濟壓低採購價格,以及僅賺取2%的利潤率,這兩項優勢讓其他業者很難進入,但全聯反而可以靠著規模及低利潤,穩定的「大賺其錢」。這些公司都因為優勢相當明顯,是具有「 堅實的結構性獲利能力 」的公司。

很不幸的是,大部分公司都很難開創出「堅實的結構性獲利能力」。雖然打造「堅實的」結構性獲利能力很難,但打造「結構性獲利能力」倒是相對容易。我常聽到人們以毛利率或EPS,來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具有「結構性獲利能力」,但這種評估方法其實有所偏頗。

沒有營收的高毛利率是沒有意義的

台灣有兩家聞名全球的企業,一家是名列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的聯發科,其毛利率大概40%左右,一年大概為股東賺進230多億元,是台灣的驕傲之一。另外一家公司是從事電子產品組裝的鴻海,鴻海以毛利率極低而備受批評,2019年的毛利率連6%都不到,但這家公司一年好歹也幫股東賺進1,300億元,ROE也比聯發科高。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迷信毛利率高的公司或產業,其實犯了下列迷思:首先,毛利率高不代表一定會賺更多的錢。我舉個例子,法國料理的毛利率通常都非常非常高,但是如果你把法國餐廳開在合歡山上,看看會不會賺錢?答案當然是不會!因為沒有營收的高毛利率是沒有意義的。

賺錢與否,還必須考量所投入的資金

其次,毛利率高的產業,費用率通常也比較高,以便利商店、超市及量販店為例,他們的毛利率及費用率都相差10個百分點左右,但最後的淨利率大抵都在2% ∼ 3%之間。所以看一家公司的結構性獲利能力,一定也要仔細研究其費用率。下是分別代表便利商店、超市及量販店的全家、美廉社(三商家購) 及美國Costco的毛利率及費用結構。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圖表1
圖/ 商周出版

再來,賺錢與否還必須考量所投入的資金。以百貨業龍頭遠東百貨為例,其2019年的營業額高達379億元,毛利率52%,營業利益率有12%,稅後淨利也高達6%,共為股東賺進22億元,比2018年成長了30%。可是經營百貨業需投入的資源相對較高,其EPS居然只有1.26元,ROE更只有5.6%,遠低於鴻海的9.4%。獲利與投入不成比例的原因是,百貨業間的競爭比電子組裝業還可怕!百貨業的案例也告訴我們,只有把所投入的資金也都考慮進去,才能算出到底賺不賺錢。

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成本及費用率

下表是告訴我們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成本及費用率,投入的資源也不同,我們不宜單方面依據毛利率、費用率來判斷企業是否賺錢,是否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字看懂產業本質圖表2
圖/ 商周出版

最後,賺到的ROE還要再考慮值不值得。受景氣影響大的產業比受景氣影響較小的產業,承受較高的風險,理論上要有較高的ROE,否則這項投資就划不來。不過因為商業競爭激烈,只有追求卓越且紀律極佳的經營者,才會重視ROE這個觀念。

總而言之,只要不違反法律以及社會的道德與公益認知,能夠為所投入的資源賺到合理報酬的事業,就是好事業,不同產業有不同的成本與費用模式,不要太迷信所謂的毛利率。

毛利率什麼時候很重要?

既然如此,難道毛利率就不重要嗎?其實毛利率還是很重要的。你會疑惑怎麼又顛倒過來了?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另一個觀念。毛利率還是很重要的,但什麼時候很重要?就是比較相同產業公司的獲利能力時很重要,因為同產業的公司間,彼此的成本及費用結構差異不大,所以通常誰的毛利率高,誰就更會賺錢,他的結構性獲利能力就越好。

我們必須評估營收、毛利率、費用率、負債比率及ROE後,才能斷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結構性獲利能力」。不管是要了解公司獲利不佳的原因,還是要改善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都可以從這些數據中找到初步答案。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張明輝著,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