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細算,自己手邊有多少顆行動電源?據調研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未來五年全球行動電源市場規模預計將再成長50%,從2025年的20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近300億美元,其中成長最迅速的地區正是亞太市場。
如影隨形的缺電焦慮,讓行動電源成為現代人僅次於手機的隨身物品,出門沒帶會不安。但,即使普及率已這麼高,主打「隨借隨還、臨時救急」的共享行動電源市場仍相當暢旺。
「我自己也買好幾顆,但出門還是會借。」ChargeSPOT董事姜建丞說,即便台灣幾乎每人擁有一顆以上行動電源,「 忘記帶、忘記充、不夠用 」三大痛點,仍給他們留下不小的市場空間。
成立於2019年的ChargeSPOT,是台灣第一批投入共享行動電源的新創之一,也成為目前市場上活得最好的那一家。ChargeSPOT已在全台建置超過12,000個借電站,遍布超商、百貨商場、車站等200家品牌,會員數達370萬人,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共享行動電源平台。
ChargeSPOT起源:西門町起家、打進北捷,鎖定每一種臨時用電場景
ChargeSPOT從西門町、信義區等上班族與遊客集中地起家,接著打進北捷、機捷、高捷等五大捷運系統,強攻民眾日常應急充電需求。「我們在信義區幾台最熱門的借電站,平均每天超過百次租借。」姜建丞分享驚人使用率。
為擴大服務範圍,ChargeSPOT也逐步打入日月潭、茂林等觀光景區,在遊客中心與周邊店家插旗,搶攻旅遊中「突然沒電」的商機。官方統計,目前台灣活躍會員比率已超過一成,其中甚至有一群「重度用戶」,每天使用次數接近2次。
這套在台灣跑出的高使用率模式,也讓他們成為母公司眼中的獲利明星。自2024年10月起,ChargeSPOT正式成為日本INFORICH INC收購後的全資台灣子公司。根據INFORICH 2025年第一季財報, 台灣ChargeSPOT以2.56億日圓(約新台幣5,118萬元)營收位居集團第二大市場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更高達49%,穩居集團第一名, 單季貢獻母公司獲利1.25億日圓(約新台幣2,499萬元) 。
ChargeSPOT靠什麼幫母公司賺這麼多?
如此高獲利,關鍵在於ChargeSPOT與通路端的合作方式。姜建丞指出,目前店家合作主要有三種模式:租賃、分潤,以及占比超過八成的「行銷資源交換」。這類交換多半有兩種形式,一是透過萬台以上的充電站螢幕幫合作店家投廣告,另一種則是透過自家App發送優惠券。
像是過去與屈臣氏的合作,只要用戶到屈臣氏租借電源,就會自動收到購物金。「有時到店會員不見得有該通路App,我們等於是幫他們代發優惠券的平台,」姜建丞表示,因為使用者當下人就在店內,使用意願比線上發券還高,也有助拉高客單價。
據ChargeSPOT統計,用戶進入合作店家借電後, 平均停留時間會增加30~60分鐘,有66%會員會現場進行二次消費 。「這些都是讓店家願意無償合作的重要誘因。」
不過以台灣ChargeSPOT來說,目前95%業績都來自電源租賃,但單一業務占比過大,讓團隊也正發展其他業務,讓收入更多元分散。姜建丞透露,未來可能效法日本,跨足共享雨傘、交通工具等生活場景,「我們不一定要去OWN(擁有)一套新的硬體,國內已有不錯的共享(雨傘、機車)業者,我們可以只當平台角色做服務串接。」
此外,近期台灣ChargeSPOT也推出全新偶像應援互動服務「CheerSPOT」,主打能讓使用者透過App自行選擇偶像、素材、播放時間與指定地點,以少量金額即能在全台的ChargeSPOT螢幕上投放應援廣告。
從首季財報推估,今年台灣ChargeSPOT營收有望突破新台幣2億元,而目前台灣市場的獲利率也高出其他海外市場雙位數以上(澳洲市場EBITDA率為27%)。「我們今年也會陸續把在台灣發展的好經驗(行銷資源互換的合作模式),看能否複製到集團的其他市場。」姜建丞說道。
延伸閱讀:饗賓又開新高檔Buffet!解密台灣吃到飽霸主,第三大上市櫃餐飲業者要誕生了?
Dream Plaza風光開幕!羅智先數十億豪賭背後:挾著統一強勢資源,能突破0.1%成長率困境嗎?
本文不開放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