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真,更要現場目擊
除了傳真,更要現場目擊
2001.04.01 | 人物

立法委員羅福助拳打李慶安,引起了全國民眾的譁然,在眾聲譴責之下,羅福助宣佈停止參與議事3個月,甚至不排除退出政壇。
老實講,羅福助的打人事件時有所聞,但多數是雙方各執一詞,以口水戰告終,而媒體基於「平衡報導」原則,經常也只好羅列兩造說法,「真相」,則留待讀者自行去發覺。
這一次的打人事件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羅福助委員更是史無前例地「自我了斷」,關鍵的原因,在於有了直擊現場的錄影帶。是的,讀者需要真相,但是經常獨缺「現場」,特別是在這個資訊太多,而事實卻太少的時代。
曾有讀者來函建言,數位經濟的資訊變化太快,《數位時代》是否考慮轉型為周刊?就我們的觀察來看,周刊在資訊量的提供,或是回應社會變化的速度上頭,確實不比月刊遜色,但是否能展現更多的現場目擊,為讀者盡可能還原更多的真相?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4月號《數位時代》的出刊略有延宕,主要原因便是在於我們相信,提供更多的「現場」給讀者,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儘管時間的考量,同樣是新聞工作者念茲在茲之事。
在元智大學的校慶現場,徐旭東臨時決定要到桃園的愛買量販店視察。徐旭東讓《數位時代》的記者錢欽昭、廖國寶坐上他的賓士車,沿路接受採訪,一同前往愛買量販。在愛買量販,徐旭東從大門口商品陳列方式、走道上花車位置,到貨架上的排列順序都有意見,充分展現了徐旭東事必躬親的一面。對媒體一直保持一定距離的陳文琦,《數位時代》靠著採訪團隊多方接觸,甚至一路追索到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才完成這次關於威盛多達58頁的完整報導。
您是不是也有資訊成群,卻真相難尋的感嘆?我們不敢妄稱掌握了經濟與產業的真相,畢竟現象太紛雜,而趨勢太多變,我們小小的努力與願望,是希望讀者能如臨現場,做你自己的判斷。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