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營收大衰退,股價卻漲了!馬斯克口中的「AI機器人公司」為何重燃投資人希望?
特斯拉營收大衰退,股價卻漲了!馬斯克口中的「AI機器人公司」為何重燃投資人希望?

特斯拉(Tesla Inc.)公布的第一季營收大衰退、年減幅創2012年以來新高,但2025年初將提前生產全新平價電動車、同時揭露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盤後股價應聲飆高。

特斯拉第一季營收2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9%、創2012年以來最大年減幅

CNBC、Business Insider、路透社等外電報導,特斯拉23日盤後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顯示,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大減9%至213億美元、創2012年以來最大年減幅,遜於LSEG調查的分析師預估值221.5億美元;汽車部門營收年減13%至173.8億美元;每股盈餘僅0.45美元,遜於分析師預估的0.51美元。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23日在電話會議表示,最新款平價電動車若不是在今(2024)年稍晚、就是會在明年初投產,時程比先前預估的2025年下半年要早。

馬斯克並強調特斯拉對AI基礎建設的投資行動,直指該公司正在跟「某家汽車大廠」洽談、準備授權駕駛輔助系統「Full Self-Driving」(FSD)。

特斯拉23日在正常盤上漲1.85%、收144.68美元;盤後聞訊大漲12.18%至162.30美元。年初截至4月23日為止,特斯拉股價已重挫41.77%,主要是受到交車數據疲軟、中國競爭激烈、公司持續降價促銷的衝擊。特斯拉4月稍早公布,Q1交車量較去年同期萎縮8.5%之多。

特斯拉在23日釋出的財報簡報中悲觀預測,2024年銷售量成長率也許會顯著低於2023年。該公司正在加快新車款的發表時程,當中包括更多平價款式,這些新車能運用現有系列產品的生產線製造。特斯拉目標是讓現有的產能全開,並在投資新的生產線之前,讓產量比2023年多出50%以上。

不過,對於分析師提問,新車款究竟是「全新款式」、抑或只是稍稍更動現有車款,馬斯克23日不願回應。

Guidehouse Insights分析師Sam Abuelsamid表示,看來新車平台可能已暫時擱置,次世代汽車理應使用跟現有車款完全不同的生產流程。在特斯拉無意耗資數十億美元投入新廠房或為現有工廠安裝新設備的情況下,看來特斯拉應會繼續製造當前就有的產品。

特斯拉的「robotaxi」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簡報提到一款「專門打造的robotaxi產品」,計畫以「革命性」的製程進行生產,但未提供明確時間表。特斯拉並在簡報秀出一張圖,內容預覽了智慧型手機螢幕上的Robotaxi叫車app介面(如下圖)。

Robotaxi.jpg
圖/ 特斯拉

馬斯克把電話會議多數時間花在AI、人形機器人及數百萬台自駕車隊的營運上頭,這些全都是基於特斯拉尚未開發完全的軟硬體產品。馬斯克說,特斯拉「應被視為一家AI機器人公司」。

這暗示,特斯拉營運將有根本上的轉變。特斯拉Q1營收仍有超過80%來自販售電動車。

特斯拉Q1營益大跌18%,部分是受到公司今年降價促銷影響。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討論了紅海供應鏈干擾等Q1營運挑戰後,表示「我們認為Q2表現會好上許多。」

特斯拉指出,Q1總體營收額涵蓋稍早於北美發行的FSD全自動停車新功能「Autopark」所帶來的遞延收入。Siena Capital汽車分析師Chris Redl估計,特斯拉Q1約認列最多7億美元的FSD遞延營收。

Q1期間,特斯拉資本支出年增34%至27.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量由正轉負,從去年同期的正4.41億美元降至負25.3億美元,主因庫存增加27億美元、以及對AI基礎建設的10億美元資本支出。

延伸閱讀:特斯拉首度大裁員、蒸發百億美元市值!馬斯克的「自駕計程車夢」搞砸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MoneyDJ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及對支付工具的使用需求,間接促使金融支付服務在近年來出現許多重大變革,從主動融入生活場景、串連數位實體通路,讓服務無所不在、再到如今因應超維金融時代到來,支付服務走向「超越維度、微至個人」,已成未來必然趨勢。

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報告,所謂超維金融意指,金融服務不只要跨越客群、通路和場景等各個面向,更要確保服務維度可以細緻到滿足每一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在超維金融時代下,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使用自己喜好的支付工具進行交易,成為金融業者發展支付服務的重點。

一直致力提供完善金融商品與服務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下簡稱中信銀),從跨場景、跨境與跨平台三個面向出發,發展出多元、便利及優惠的支付服務,不只符合民眾希望金融服務可以跨維度與個人化的期待,領先趨勢的佈局策略,亦讓中國信託成為支付產業裡的領導品牌。

跨場景|打造超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從跨場景的角度出發,中信銀的佈局策略是,積極與不同場景的領導品牌合作,包括航空、交通、電信、百貨、電商、外送、社群與公益等,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且最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在跨場景支付生態圈,中信銀除了提供包含辦卡、刷卡、累點、折抵、查詢資訊等無斷點支付服務,更整合合作夥伴力量創新刷卡回饋機制,讓民眾在消費的同時也能享有超值優惠。中信銀與LINE Pay合作發行聯名卡,並推出刷LINE Pay卡便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回饋的創新機制,不只突破傳統聯名卡只能回饋紅利點數或現金的框架,LINE POINTS可以折抵消費、購買LINE貼圖或是電子票券、捐款、轉換成其它點數或航空哩程的使用彈性,也讓LINE Pay卡成為台灣民眾最愛用的信用卡之一。

此外,中信銀除了與台灣中油合作發行中油聯名卡,更進一步協助台灣中油推出台灣第一個行車交通電子錢包「中油Pay」,並創新推出中油 Pay綁定中油卡先儲值再加油最高可獲得6.8%回饋,及加油時自動優先折抵紅利金的服務模式,成功獲得廣大開車族的肯定,創下發卡量近130萬的佳績。

跨平台|整合最多元的商戶金流服務

就跨平台的角度來看,中信銀則推出整合多元支付工具的商戶金流服務。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在不同通路使用不同支付工具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此外,不同年齡階層消費者偏好使用的支付工具亦不一樣,由這兩點調查結果來看,商家必須提供多元化支付工具,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帶來好的交易體驗。

為協助商戶跟上多元支付趨勢,中信銀事先串起刷卡機、行動錢包等不同支付工具,讓收單金流服務可以跨越不同平台,不僅為商家省下自行整合的時間與成本,也提供消費者自由選擇付款方式的彈性。目前中信銀的收單金流服務共有手機刷卡機、多元支付刷卡機及雲端收款三種,商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營運型態及應用場域做選擇,輕鬆跟上多元支付趨勢。

手機刷卡機則是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將手機或平板化身為刷卡機,消費者可以使用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支付工具感應付款,適合移動收款商戶,也適合沒有實體門市或門市空間有限的商戶。多元支付刷卡機整合20種以上支付工具,且同時具備刷卡、感應及掃碼等各種功能,商戶只需要一台設備就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雲端收款則讓商家可以發送付款連結給消費者,消費者點選網址後輸入信用卡相關資訊,就能完成付款。

DSC04898-2.jpg
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可將手機或平板輕鬆化身為刷卡機, 無論消費者使用的是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 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都可以透過支付工具感應付款、快速結帳,適合移動收款商戶。
圖/ 中國信託

跨境|發展更便利的跨境支付工具

站在跨境的角度,中信銀看準跨境電商網購趨勢,且觀察現行主流跨境支付工具的種種不方便,例如:使用ATM/Web ATM轉帳必需重覆輸入資訊、使用超商繳費要特地走一趟便利商店等,中信銀近年積極與跨境業者合作推出更便利的台幣存款帳戶支付(ACL)服務,為民眾提供跨境支付新選擇。

目前,中信銀已經於淘寶APP上推出ACL服務,淘寶會員只要綁定中國信託台幣存款帳戶,日後購物結帳時,便能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無需重覆輸入轉帳帳號等資訊,也不必特別出門,既安全又便利,而且手續費只有1%,亦沒有其他額外費用,交易成本比起傳統支付工具還要低。

面對超維金融時代的到來,中信銀除持續擴展跨場景支付生態圈、與更多境外業者合作,以及協助更多商戶建構便捷且安全的收款服務,還會依照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期待–超越維度、微至個人–與時俱進的完善支付體驗,實踐「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的承諾。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