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綠電還有低消、買多又會剩!台達能源靠兩大招,說服企業買「預售電」
買綠電還有低消、買多又會剩!台達能源靠兩大招,說服企業買「預售電」

「我的初衷很簡單,看市場上有沒有很大的問題,當時採購綠電、處理餘電都是很困難的事,但兩件事情合起來就變成是一個新事業,」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點出成立再生能源售電業——台達能源的初心,這個近50人的團隊,要手把手帶領企業規劃綠電採購。

自2022年張立業向公司提案成立新事業單位,順利審核通過後,台達能源於2023年2月正式成立,並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

目前國內再生能源售電業多達63家(截至4月2日統計),競爭越來越激烈,站在母公司台達電肩膀上的「台達能源」,除了媒合綠電買賣外,以販售離岸風電為目標,今年希望有成功的案例出現。

母公司台達電做靠山,台達能源提供綠電媒合、匹配服務

台達能源業務內容分成三大塊,綠電交易、綠電匹配、減碳諮詢。綠電交易主要媒合再生能源開發商及需要綠電的客戶,洽談的綠電包含太陽能、離岸風電,水力發電等,目前台達能源跟逾十家再生能源開發商洽談中,並且每週持續更新。

第二塊是綠電匹配服務,透過模擬企業的用電情境,評估需要購買哪種組合的再生能源與數量,達成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目標占比。張立業提到,「 做售電業不只有綠電交易,而是需要做服務 ,提高企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

台達能源
台達能源透過分析企業用電行為,讓綠電匹配更精準,協助企業達成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圖/ 台達能源

尤其母公司台達電使用再生能源比例相當高,擁有多年能源規劃的實戰經驗,成為台達能源接洽客戶的最好宣傳。 台達電在全球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其中台灣更超過80% ,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大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做到這麼高的綠電比例,台達電已設定2030年達成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目標。

台達電
台達電在全球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其中台灣更超過80%。
圖/ 台達電 Facebook

第三塊減碳諮詢服務,台達能源提供客戶節能減碳診斷服務,若客戶有設備上的需求,也會優先考慮台達的樓宇自動化、工業自動化、儲能等設備。

解決綠電市場兩大難題,降低餘電、販售離岸風電

同時,台達能源目標解決2個存在綠電市場的難題,第一處理購買綠電的「餘電」問題,第二販售離岸風電。

不過,當一個企業使用綠電的比例越高,餘電問題也越明顯,通常客戶做到再生能源占比40%就容易有餘電問題。舉例來說,一家公司為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若一年用電量達1億度,採購了1.2億度綠電,其中2千萬度用不完的綠電就是「餘電」,這些餘電不僅拿不到經濟部標檢局核發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又稱綠電身分證),也增添購電成本。

為降低餘電問題,必須使用不同的電力來源做用電匹配。例如白天用電使用太陽能,晚上就靠水力或風力發電。同時台達能源會向客戶取得用電資料,按照客戶的綠能目標、成本、餘電比例等要求,給予客製化建議。

同時台達能源也增加不同的綠電來源,正積極促成離岸風場綠電交易。和購買太陽能綠電不同,購買離岸風電的門檻較高,台達能源目的是解決「國際信評」、「量」的問題。

過去離岸風電的綠電主要賣給國營企業台電,或像台積電這種大買家,若是其他企業想購買離岸風電,就會卡在缺乏良好的國際信用評等。

信用評等是用來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與償債能力,台達電具備良好信用品質,國際信用評等為BBB+,張立業說,「現在我們台達電已經跳出來,願意幫助一些信評較低的企業來取得離岸風電。」

台達與台汽電綠能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採購台汽電集團風力發電裝置量7.2MW
過去離岸風電的綠電主要賣給國營企業台電或像台積電這種大買家,若是其他企業想購買離岸風電,往往會卡在缺乏良好的國際信用評等。
圖/ 台達電

除了解決信評外,企業無法買離岸風電的另個原因在於「用電量不夠多」,即便是大型金融業,其用電只有辦公室或分行,本身就不是用電大戶。

張立業曾分享,拜訪一家離岸風電開發商想購買綠電,但對方回答,「離岸風電的最低消費是5億度,」換算一年成本幾十億元,最後只能謝謝再聯絡。

未來台達能源將扮演售電業「中盤商」角色,媒合買賣綠電雙方,透過採取企業團購綠電的方式,來達到規模經濟;同時為降低購電合約的複雜度,一座離岸風場的買主會控制在5家以內。

綠電市場觀望氛圍濃厚,台達能源建議:提前部署累積經驗

看待當前綠電市場的供需情況,張立業認為價格是最大障礙,「沒有買不到的綠電,只有買不到的價格,大家都想買便宜的綠電。」

他觀察,國內企業購買綠電缺乏急迫性,即便目標設定2030年達到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但目前客戶多是觀望心態,「先出個價,如果買不到,就等明後年再看看。」

還有的企業盤算買綠電只要買當年度的,例如2030年買到RE100,就不會提前到2027年購買。張立業直言,「這根本不可能,當大家都等到2030年才要買時,你可能也搶不過別人。」

台電投入綠電市場
企業在規劃綠電目標時,張立業建議至少提早兩三年前部署,包含建置再生能源案場,並累積洽談的實戰經驗。
圖/ 台電

企業在規劃綠電目標時,張立業建議「至少提早兩三年前部署」。目前很多再生能源開發商或售電業在賣的電,已經是2025至2027年的綠電,這類似預售屋概念,先把房子賣給你,等待蓋好、交屋已經是5年後。

因此企業規劃購買綠電「越早買越好」,可以累積洽談的經驗。雖然許多企業會擔心太早買、買貴了,對此張立業認為未來的綠電價格難以預測,建議企業可以先分階段買進。

不過他也提醒,如果國內企業都不願買離岸風電,開發商沒有取得合理的售電利潤時,最終開發商很可能撤出台灣市場,進而導致再生能源售電業沒有綠電可以賣,企業也買不到綠電,結果是影響台灣企業在國際綠色供應鏈上的競爭力。

面對離岸風電價格居高不下,台達能源研擬企業團購綠電模式,代表不是只有一家公司買,而是大家一起促成買電這件事,解決價格跟量的問題,讓企業更有信心進場買電。

延伸閱讀:一年一家外商不玩了,台灣風場「棄標潮」怎麼回事?3大難題解析:綠電要怎麼走下去?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