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與衛星科技新創——創未來科技(Tron Future)在近期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67億元)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華威創投共同領投,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工研院子公司)、大亞創投以及合庫創投跟投。
曾經在創業初期短短150天內就拿下國家太空中心訂單,打響品牌知名度,如今就連國防部、經濟部都是關鍵客戶。
究竟創未來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
把雷達「半導體化」,發展無人機防禦、低軌道衛星通訊市場
根據內部團隊表示,公司產品以雷達技術為核心,分成2大塊:無人機防禦系統,以及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
過去常用的機械掃描雷達主要依靠「轉動天線」來改變雷達波束指向,但這種方法存在慣性大、探測目標範圍有限的問題;現在,隨著低軌道衛星與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雷達需要具備更精確的探測能力以及更廣泛的覆蓋空域,這意味著雷達觀測技術必須更上一層樓。
創未來創辦人暨執行長王毓駒(首圖右)說明,創未來的核心是相位陣列(AESA)雷達技術,通過電子方式控制雷達波束方向,讓波束可以在幾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內於全空域內跳躍,波束形狀靈活多變,並且能夠直接由電腦進行訊號處理、控制雷達,達到即時和彈性的效果。
而為了追求輕薄、提高雷達的性能與效率,創未來把雷達「半導體化」,意思是把複雜的技術做成小小的晶片。
王毓駒分享,創未來推出的「可攜式超薄型陣列微型雷達」寛度不超過60公分、重量在15公斤以下,比中科院推出的AESA雷達的體積與面積都要縮小超過二分之一,「不但減少雷達厚度與通訊功耗,偵測掃描範圍還較以往擴大。」
據了解,創未來的「無人機反制系統」已經應用在國防軍事場域、水力發電廠與核電廠等基礎建設,也將進駐新竹科學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提供保護,「算是竹科管理局(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這邊進行招標,尋找可以提供無人機防禦技術的廠商,有些招標案還沒有開出來。」
單看無人機反制系統的營收,國防大約佔5成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創未來也投入衛星科技研發,其支援國家太空中心的B5G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計劃的關鍵配備將陸續到位。
A輪資金用途:新產品開發、新市場拓展
針對本輪募資,領投者之一、台杉投資執行合夥人李晃表示:「在軍工支出暴增的背後帶出各國對於嶄新軍工科技的渴望,其中衛星科技、無人機應用正是備受全球關注的核心技術。
創未來科技以其強大的技術團隊為後盾,除將助力台灣軍事防衛,伴隨創未來科技逐步擴大海外布局,有望將台灣強大的軍事科技能量接軌國際供應鏈,在全球軍事科技商戰中嶄露頭角。」
王毓駒則回應資金用途,包含新產品開發與新市場拓展:「公司將擴展無人機反制系統的產能並持續研發新產品,以滿足台灣的長期防衛需求。同時,面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大增,在中東、東歐、印度和東南亞等地對無人機防禦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長,創未來已與當地的軍工企業合作。」
王毓駒強調,除拓展海外無人機防衛市場,更要將台灣軍工創新產能推展至海外,讓國際看見台灣軍工產業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