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大廠聯發科技27日召開113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蔡明介、執行長蔡力行主持。
蔡明介指出,聯發科過往產品在手機佔比相對高,未來持續往客製化IC(ASIC)、車用邁進,AI和車用將是未來10年的成長機會。
蔡力行表示,去年因高通膨及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全球半導體產業充滿挑戰,在生成式AI、車用、聯網技術演進下,聯發科經由過去幾年紮實的技術投資,建立了業界領先的產品組合,持續努力應對挑戰。
聯發科2023年全年營收新台幣4,334.4億元、年減21.0%,毛利率47.8%、年減1.6%,每股稅後純益(EPS)48.51元。
2024年第一季則有較好表現,合併營收1,334.5億元,毛利率52.4%,每股稅後純益19.85元,創下歷史第三高。
去年營收、毛利率雙減?蔡明介:景氣循環正常波動範圍
蔡力行指出,今年第一季成績不錯,因為客戶庫存降低開始回補,第二季後進入到較平衡的狀態,經營團隊將努力達成今年營運目標,預估以美元計營收成長將為14%至16%。
針對聯發科去年營收及毛利率較前一年衰退,有股東提出疑問。蔡明介表示,這是由於新冠疫情期間缺貨供不應求,使得營收及毛利增加,去年則因整體產業處於消化庫存階段,導致業績及毛利率下降,尚屬景氣循環正常波動範圍。
也有股東提問,聯發科為何負債增加,由1600億元增加至2600億元?對此聯發科說明,負債比之所以增加,主要為配發股利所需,以及因應銷貨退回及折讓的準備。
車用、ASIC成長可期
蔡明介提到,聯發科成立20多年,明天將滿27週年,從PC等消費型電子進展到手機及Wifi產品,核心技術環繞著計算、多媒體、通訊,透過整合各項IP及運用台積電先進製程及封裝技術,持續優化PPA(效能、功耗、面積),是聯發科作為IC設計公司的優勢。
另外,在AI的快速發展之下,聯發科在過去四五年也花了很多精神,運用AI優化工作流程,從核心的設計領域到製造,在未來十年將持續擴大影響。
對於聯發科未來幾年的成長動能,蔡力行指出,除了5G旗艦型手機晶片在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去年貢獻10億美元營收,也預期車用、客製化IC及安謀(Arm)運算架構等產品應用,在未來三到五年會有很好的成長。
聯發科本次股東常會並進行第十屆董事改選,蔡明介、蔡力行、總經理陳冠州等經營團隊維持原董事席次,值得注意的是,新入列的獨立董事包含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這是他首次擔任獨董職位。
股價創史高
由於外資看好聯發科未來營運將受惠AI,且適逢COMPUTEX前夕,市場預期其與輝達(Nvidia)合作AI PC晶片及汽車平台的進度備受矚目。聯發科早盤大漲逾110元,攻上漲停價1310元,創歷史新高,市值一舉突破2兆元大關。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