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交易市集第二回合
打造交易市集第二回合
2001.04.01 | 科技

回頭看看去年轟動一時的電子交易市集(e-Marketplace)廠商,如今在Nasdaq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去年2月成功替通用汽車、福特與克萊斯勒汽車建置線上採購聯盟的第一商務(CommerceOne),股價從去年3月最高點120美元,一路下跌到10元左右。它的競爭對手艾瑞巴(Ariba),2000年9月歷經160美元高點後,如今也跌破11元以下。
是市場面對網際網路泡沫化的衝擊下,對任何與網路沾邊的產業都不再看好?還是B2B也繼B2C之後,走上窮途末路?
事實上,大部份市場人士對於電子交易市集仍抱持樂觀態度。麥肯錫顧問公司預估,2004年時,將有5.7兆美元商品會以電子形式在企業間進行交易,其中53%的交易金額會在電子交易市集上完成。台灣麥肯錫副董事笛太叡指出,亞洲是製造業經濟,有80%交易是採購直接性生產原料,採購效率亟需提升,對電子交易市集的需求更迫切。
面臨市場調整的步伐,第一商務和艾瑞巴並沒有慢下來。

**提升附加價值

**
第一商務持續與多家區域型電子交易市集合作,以策略聯盟與全球化交易網絡平台,搶佔市場。在台灣和首席電子商務(Com2B)交互持股,並在3月初,由首席電子商務結合中、港、台三地資金,前進大陸江蘇省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東方首席電子商務公司,特別協助買方在美國、接單在台灣、生產在大陸的台商,建立B2B電子化系統,提供差異化服務。
艾瑞巴不落人後,也宣佈大中華計畫,包括中國實華開電子商務公司(Sparkice)採用該公司的電子交易市集平台,成為艾瑞巴全球交易市集中的重量級製造供應中心;在香港,也納入電訊盈科旗下MartPOWER電子貿易市場的商業伙伴,進一步提供製造業、金融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電子採購服務。
「電子交易市集是個進入障礙低,但營運成本高的行業,」台灣康柏董事長何薇玲解釋,為何之前大鳴大放的電子交易市集廠商,在邁入2001年之際,所剩無幾;而僅存的幾家廠商,必須不斷透過結盟和購併,尋求生存之路。她分析,電子商務中的「3流」:資訊流、物流與金流,除了資訊流之外,另外兩項都不容易解決,「因此電子交易市集業者不能只做採購,必須提升附加價值。」

**提高交易價值

**過去,電子交易市集建置商,以提供多樣商品選擇、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數量吸引廠商聚集。但光靠採購電子化,已經缺乏吸引力。下一步,該將交易價值往企業內提升。
中鋼和遠東集團合資成立的網際優勢技術部副理李菊花舉例,企業在電子交易市集向不同廠商訂了50捲鋼條,每一批貨的尺寸、規格都不一樣,如果交易市集只完成雙方採購的步驟,後端還需要企業內部一筆筆資料仔細建檔,對整體企業的效率並沒有太大幫助。
因此,電子交易市集廠商最近紛紛強化功能,購併B2B廠商或與之合作,提供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協調統合,或是企業內部訂、發、待交貨管理與資料整合的服務,有點類似從外往內的企業e化過程。
但回過頭來思考,當初被眾人視為企業開源節流的電子交易市集,為何一年後面臨轉型之途?
笛太叡認為,之前大多數電子交易市集建構者,都認為電子交易市集可行,但作法錯誤,以建立私有交易市集為主,「加入者只有少少幾人,」根本無法支撐整個交易市集的生存,成為雷聲大雨點小的失敗例子。

**電子市集的生存挑戰

**
首席電子商務總經理李浩正舉例,台灣廠商買一個杯子,如果原先是1塊錢的價格,現在變成8毛錢,廠商能感受到中間的價值;但如果中間交易過程從30個人經手,變成15個人,台灣廠商往往無法察覺其中的實質好處,「台灣企業太不敏感,」他無奈地說。
收費模式也是另一個電子交易市集的生存問題。之前交易市集鼓吹的收費模式,是根據買賣雙方成交金額的固定比例,以支撐交易市集營運。如今,「手續費」的收費模式已漸不可行,「未來手續費將不存在,」李浩正大膽預言。他認為,電子交易市集要具備促成交易的流通性(liquidity),就必須聚集足夠數量的買方和賣方,所以下一步是將這兩者形成社群,從中創造價值,而不再只是考慮手續費。
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的交易市集廠商,目前轉而從不同模式中收取費用。除了繼續保留替客戶建置個別交易市集的「建置費」、維護個別資料的「管理費」外,甚至有某些電子交易市集將郵寄、下單、以及排定物流等個別項目定義成不同的「訊息」,每月根據廠商的「訊息」量來收取費用,以取代傳統手續費。

**亞洲推動的困境

**
此外,買賣習慣也是導致電子交易市集在亞洲地區難以推動的原因之一。打一場高爾夫球,或一通電話就可以談成生意的交易模式,在亞洲地區行之已久。這個講究人情、講究關係的商場,面臨全新的交易模式,一個不太友善又資訊透明化的介面,難免會產生排斥感。「甚至擔憂自己的交易模式或商業資訊會不會被他人剽竊,」笛太叡點出亞洲廠商對於進入交易市集的疑慮。
但這是否代表電子交易市集在亞洲地區毫無機會?倒也不見得。
台灣康柏今年初成立的高科技產業電子交易市集Converge,目前已能供應18種個人電腦相關零件與產品;首席電子商務從去年成立至今,也成功完成東南鹼業的電子採購流程、新光保全的電子交易市集,以及遠東紡織線上招標建置。尤其是遠紡的線上招標,去年替該集團節省6億新台幣,幾乎把遠東集團在首席上的投資都賺回去。
另外,今年2月7日,一筆由中鋼提供的2000噸「熱軋Leeway鋼材」於網際優勢交易市集上公開拍賣,最後十分鐘的激烈競爭下,原本不相識的買賣雙方,在網路上達成一筆為數上千萬台幣的交易。為了搶奪這筆生意,據說,某家不會使用電腦的廠商,甚至委由兒子代為操作,自己則在一旁親自監督,競爭之激烈,連中鋼董事長王鍾渝都不敢置信。

**業務員更加重要

**
有了此番成功的線上交易經驗,李菊花認為,國外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在亞洲地區,「就像我們跟艾瑞巴合作一樣,只是用他一小部份解決方案。」而為了順應亞洲地區特殊交易模式,她甚至認為,未來業務員的角色不但不能少,反而更重要,「一個交易市集反而讓業務員的工作份量乘以兩倍。」開拓客源、節省企業成本即使重要,如何套用在企業運行已久的交易模式,並達到加乘效果,是企業對電子交易市集的最大要求。
回顧發展才2年的電子交易市集,從行銷宣傳戰的鑼鼓喧天,終也回歸實質獲利考量。面對一波波經濟走勢疲軟,如何提升企業效率,供應企業更有效的附加價值,是電子交易市集業者思考的下一步。「電子交易市集的起飛時機,現在才開始,」台灣第一商務總經理喬豫松樂觀地說。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