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科技|AI PC用途、定義是什麼?AI PC概念股有哪些?一次看懂
白話科技|AI PC用途、定義是什麼?AI PC概念股有哪些?一次看懂
2025.03.02 | 3C生活

2024年被稱作「AI PC元年」,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更指出「AI PC將是顛覆PC產業的重要轉捩點」,預估2028年AI PC市占率將達到80%,隨著定義更明確,PC大廠如華碩、宏碁、微星都推出產品迎向新趨勢。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針對2025年科技產業發展預測,具有AI功能的筆記型電腦未來幾年內將逐漸成為市場標配。預計2025 年AI 筆電的滲透率將達到 21.7%,並在 2029年攀升至接近 80%。

而AI筆電的增量也將成為Arm架構滲透率攀升的一項主因。相比傳統的 x86 架構,Arm 具更高的能效和更強的可擴展性。隨著終端推論的需求與日俱增,節能省電的議題將帶動Arm 架構筆電的市占率逐年增長,而Windows on Arm系統的普及,則會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這些高效能、低功耗的 AI 筆電。

作為科技界最熱議話題之一,AI PC到底是什麼?能做到什麼事?又有哪些概念股可望受惠?本文一次看懂。

AI PC定義|算力須達40 TOPS、至少16GB記憶體

shutterstock_2337052459.jpg
一台AI PC能夠運行文生圖、離線聊天機器人等用途。
圖/ shutterstock

AI PC在初期僅定義為「效能足以運行AI」的PC產品,不需要連接網路、傳輸到雲端資料中心運算,可以在地端運行AI應用。

隨著今年更多處理器、軟體應用推出,對PC的要求更升級,其中又以微軟和英特爾喊出的硬體規格最具體。

AI PC定義

微軟陣營提出的AI PC概念,主要利用Windows系統優勢,與自身AI軟體Copilot綁定,除了需要支援微軟Copilot服務外,鍵盤更需要擁有一顆Copilot實體按鍵,才能獲得Copilot+PC的稱號。

微軟陣營喊出的「AI PC」定義

  1. 要能和NPU、CPU及GPU共同運作、算力須達 40 TOPS

配備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是生成式AI對終端裝置最重要的要求。過去的手機和筆電演算主要依賴的是CPU(中央處理單元)和GPU(圖形處理單元),其中CPU擅長處理複雜任務,GPU則專精於圖形處理的工作。然而,AI技術還需要NPU的能力,因為NPU擁有大量小核心,擅長同時處理大量重複性任務,且能耗更低,這是生成式AI運算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成為新一代AI PC、AI手機必備的規格。

NPU具有「核心數多」的特色,適合進行大量重複性的運算,適合運行生成式AI必備的「訓練」(training)和「推論」(inference)兩大能力。

因此AI PC必須和NPU、CPU及GPU共同運作,微軟也特別提出,算力要求 40 TOPS(每秒兆次運作)以上,為市面上大多僅10 TOPS以上的PC產品立下高標準。

2.要有一顆Copilot

需要支援微軟Copilot服務外,鍵盤更需要擁有一顆 Copilot實體按鍵,才能獲得Copilot+ PC的稱號。

3.其他規格需求

除了前兩大新概念,在既有的硬體規格上也有升級的需求,包含至少16GB記憶體、256GB儲存容量,能夠讓AI擁有更多的「記憶力」,同時也要具備全天續航力,確保能耗不受AI功能影響。

華碩AI PC發布會 微軟copilot熱鍵
具備微軟copilot熱鍵的筆電產品。
圖/ 隋昱嬋攝影

AI PC用途|文生圖、聊天機器人、照片編輯⋯⋯盤點6大功能

目前AI PC仍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今年預計將推出的產品大多忙著追趕規格,可運行的應用較少,主要做到的是能在PC離線運行生成式AI功能,並將資料保留在本機上,保障用戶的資料安全。

於COMPUTEX中亮相的AI PC功能包含以下幾種類型:

  1. 文生圖:依照文字指令生成圖片。
  2. 離線聊天機器人:不用連接網路,AI可以利用本機資料回答問題。
  3. 照片編輯功能:可以離線AI修圖、消除背景。
  4. 文字潤飾、總覽:幫助寫作時校正、整理重點等功能。
  5. 即時翻譯:翻譯影片提供即時顯示字幕。
  6. 效能管理:可以靠AI記住使用者的習慣,自動調校CPU、GPU等用量。

AI PC概念股|哪些台廠供應鏈受惠?

AI PC帶動低迷市場,台廠供應鏈預計也將受惠,從上游的晶片、晶圓代工,到下游的組裝、品牌廠,對應廠商都可望吃下一塊餅,各領域相關台廠組成「AI PC概念股」受到市場矚目。

AI PC概念股

AI PC概念股:

晶片設計: 聯發科(2454)
晶圓代工: 台積電(2330)
封裝測試: 日月光(3711)
記憶體: 華邦電(2344)、南亞科(2408)
高速傳輸: 譜瑞-KY(4966)、祥碩(5269)
載板: 欣興(3037)、景碩(3189)、南電(8046)
電源: 台達電(2308)、光寶科(2301)
散熱: 雙鴻(3324)、奇鋐(3017)
組裝代工: 廣達(2382)、緯創(3231)、鴻海(2317)、仁寶(2324)、英業達(2356)、和碩(4938)
品牌廠: 宏碁(2353)、華碩(2357)、技嘉(2376) 、微星(2377)

隨著定義更完整,AI PC落地應用戰也跟著開打,台灣四大PC廠華碩、宏碁、微星、技嘉都推出AI PC。《數位時代》也實測AI PC哪家好用,文章請見:AI PC實測:AI PC可以做什麼?華碩、宏碁、微星哪家好用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