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2001.04.01 | 科技

聽起來令人匪夷所思:所有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美國企業,不約而同在3月間宣佈以千人為單位的裁員計畫,思科、英特爾、康柏全都在劫難逃。即使是最樂觀的經濟學家,在道瓊指數跌破萬點之後,都不得不承認「不景氣」(recession)已經在美國大門口。即使聯準會在3月20日降低利率2碼,還是無法振衰起蔽。
思科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早就預言:美國企業的資本支出可能趨緩,同時這現象會擴散到全世界。果然一語成讖,不只美國,「不景氣」的旋風也把亞洲和歐洲企業吹得東倒西歪。
企業意識到未來景氣衰退,首先將會削減員工,接著減少庫存。

**美國需求衰退骨牌效應

**
對遠在台灣的投資人,美國企業裁員,不過是兔死狐悲,但是當美國市場需求不再暢旺,不但銷售額會降低,企業減少庫存,將會對需求降低產生乘數效果。舉例來說,原本預計會有100元銷售額的企業,會囤積150元的存貨,如今不但預計只有70元的銷售額,存貨比率也將降低為110%,只需要77元的存貨。因此30%率退,其實降低了50%需求。
美國企業降低存貨的努力﹐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美國的不景氣將會像雙刃一般,大規模削減對台灣的訂單。而由於不景氣時,著重成本控制,恐怕也將加速台灣企業出走大陸及其他成本較低地區的步伐。總之,美國不景氣對台灣企業的打擊,恐怕超乎我們想像。
因此,雖然3月中台灣股市無懼美國股市下跌陰影,連續上漲,但是投資人仍不適宜對台灣經濟太過樂觀,因為台灣股票市場兩大主流──電子股及金融股,還是各有一本難念的經。電子股業績控制權其實在美國企業,當美國景氣好時,台灣訂單就多;當美國需求衰退,台灣訂單則加倍減少,台灣企業並不易力挽狂瀾。

**最好把錢留在身邊

**
另一方面,台灣金融業的未來,更像一團迷霧。雖然台灣政府一再宣稱:台灣是亞洲少數金融業未受1997金融風暴空襲的地區之一,但是過去幾年來政府的做法並未治本。台灣金融業的整頓,主要是由政府指名指定換股比率的金融機構合併,加上遲遲不肯打消呆帳,做法和日本金融業如出一轍,下場如何不難預料。
在日本銀行所謂十年生聚教訓,還是遭到國際金融評等機構Fitch降為「負面」評等之後,臺灣銀行業的未來恐怕也不樂觀。大部份觀察家相信,台灣金融機構的實際逾放比,還要超過表面的數字。
至於其他傳統產業,在資本市場難以提供新血的情況下,可能會紛紛以合併的動作來減少開支,東元和聲寶的結合就是最好的例子。食品業和紡織業,可能是下一個合併發生的領域。
對台灣經濟最惡劣的影響,恐怕在於資金更趨緊峭。雖然存款利率在低空盤旋,但是市場上的游資,多已在去年網路電信業吸金狂潮中損耗,例如三家固網公司所募集的2000億資金,比起大部份投信業管理的資金規模還大。更雪上加霜的是,大陸B股旋風,可能將少數剩下的資金席捲殆盡。
台灣經濟前景不明,對於投資人而言,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將資產以現金的方式保管,或是以長期投資的方式持有股票。至於近來沸沸揚揚的大陸B股,投資人可能不宜忘記A股和B股的合併還遙遙無期,更危險的是:中國加入WTO之後,改採浮動匯率,長期被訂在高點的人民幣可能在短期內下跌30%以上,在如此多不確定因素籠罩之下,還是小心為上。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