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焦慮症因網路退燒痊癒
資訊焦慮症因網路退燒痊癒
2001.03.01 | 科技

新經濟退燒後,說不定你以為,這類行業的員工正因預算緊縮、或者即將裁員而驚惶失措。對於許多吃這行飯的人而言,驚惶失措,不過是個稍縱即逝的過渡期,他們多不會為此而恐懼地號哭,頂多不過是一聲長嘆罷了。
這是因為從矽谷沙丘路(Sand Hill Road)創投專家、紐約獵人頭公司到中西部律師,一直都在網路熱潮中享受秘密樂趣。沒錯,枯燥乏味的投資報告、小布希警告經濟前景看壞的言論,的確令人提不起興致。
對於許多專業人士而言,他們之所以能支撐起新經濟不斷衝刺的步調,是因為他們同時做著相當於三份工作的事情:一邊忍受著客戶吼叫說現在立刻要把成果做出來,一邊懷念著度假的滋味、以及與家人聚餐甚至是性生活的感覺。

**總算可鬆一口氣

**
到現在這些專業人士疲憊已極,他們一點也不懷念以前那種工作狂的生活(至少目前是如此)。「現在大家比半年之前更快樂,心情也更好,」馬克.譚奈利(Mark Tanoury)表示,他本身是矽谷哥德華法律事務所(Cooley Godward)商業部門的主管。
大家都承認,以前那個步調,快得要人命:當時的美國人,比10年前每年多工作1個月,而且工作時數比世界其他國家的勞工還要高。這個現象,在某些公司中達到不可思議的顛峰:致遠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甚至不得不制定政策,禁止員工在週末收聽留言或是查看電子郵件。「夙夜匪懈、全年無休」工作的惠普,不但要求某些員工設立個人事業目標,更要求他們必須設立個人休閒目標。
畢竟,因為經濟走下坡而雀躍不已,難免會被視為異端。況且,經濟局勢亦可能持續轉壞。的確,冷卻的景氣可能會在今年引發新一波的裁員風潮。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統計,1999年前三季(也就是上一次的非理性活力達到高峰時)的解僱人數,比2000年前三季還高了11%。但今年的裁員率到底會不會高過去年?仍有待觀察。

**搶人大戰尚未結束

**
說真的,對那些橫豎都會接到裁員通知的人,好比說很快就將走路的摩托羅拉、通用汽車和NBC員工而言,長嘆一聲的感觸將不會持續太久。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的資深顧問,海倫.韓菲瓊斯(Helen Handfield-Jones)表示,未來20年,市場上對於熟練工作者的需求,仍然很殷切。「有些公司以為,爭取人才的大戰已完全結束,這個觀念根本就錯。」韓菲瓊斯說。
到了2008年,美國市場對於熟練工作者的需求,將比1988年時增加27%。而且,需要熟練勞工的工作機會,將遠比他們人數還多,多到幾乎是兩倍。這也就難怪,現在美國的失業率仍處於30年來最低點,被解僱的人多在短時間內就找到新工作。
不過,我們還是得面對一個事實。即使你並未像旁人一樣興災樂禍,你也不得不承認,在這段歷史上最強大的財富創造期間,矽谷人出手購買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地產時,竟然連貸款都不需要,這樣演變的確有些討人厭,尤其是對於被遺忘在新富身後的大多數人而言,這種體會更是特別深刻。當新經濟大亨嘴裡開始講著都是什麼升級7英吋寬的輪胎、什麼私人飛機何時起飛出發等等,不禁令許多人感到事情已經走調得太厲害了。

**惹人眼紅的快速致富

**
這麼多人同時迅速地變成這種程度的富有,不但影響到工作態度,也影響房地產、入學申請的競爭,甚至於交通狀況。「我們創造了『一群怪獸』,」李察.亞法洛斯說。亞法洛斯是GlobalCenter公司的主管。他講的是許多求才者心中職場怪現象--驕寵自大。
對於景氣榮枯毫不以為意的高中輟學生,才來公司3個月就要求加薪升職,而且最後他們竟也如願以償。網路退燒之後,還有個令人甚為寬慰的變化:就是這些還不到30歲,原先威風不可一世,認為自己該升做營運長的年輕人們,都變得謙虛了起來。「一年之前,我們很缺中駟,甚至連下駟也缺,」人才招募公司克利斯簡暨丁伯斯(Christian & Timbers)的董事長兼營運長,傑夫.克利斯簡(Jeff Christian)說:「現在,我們只找真正是人才的人才。」

**回歸傳統商業價值

**
至少就現在而言,這個已經精疲力竭的族群,也覺得現況值得感激,因為某些舊式的傳統商業價值又回來了,許多問題迎刃而解,畢竟要分析實實在在的公司會容易得多。
以史都華.艾索(Stewart Alsop)為例,艾索任職於矽谷沙丘路上,門羅公園(Menlo Park)旁的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創投公司。「現在的我,比以前手上股票漲70%時還有信心,」艾索如指出,「對於從事創投與經營企業的人來說,現在比以前好得多。現在我懂得要用什麼來衡量自己,然而在6個月之前,這一點沒人做得到。」
就算經濟慢了下來,也不是樣樣都差勁!至少目前看來如此。
話又說回來,要不是當初事情出乎意料地急轉直下,現在大家也不會有這些感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