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9/27、28盛大登場!逾170家新創共襄盛舉
2024 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9/27、28盛大登場!逾170家新創共襄盛舉

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參展商名單再創新高!

今(2024)年有來自海內外超過170家新創團隊共襄盛舉,來自日本、泰國與港澳等地超過10組新創團隊的參與更是創下歷屆之最,從創業多樣性、永續在地性及科技賦能力等面向勾勒出今年參展團隊的樣貌,將為9月27、28日的雙日展會,帶入海外創業的不同視角,讓國際經驗注入花蓮,一同在展會平台的搭建下創造跨城市鏈結與精彩對話,策展內容更是圍繞四大產業趨勢、三大青創主題及二大風格展區等項目。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以四大產業主題、三大在地青年創業培力主題,及風格手創跟風格餐飲等分類,串起今年不同團隊的解決方案與服務內容
圖/ Meet創業小聚

產業主題展區創新量能爆發,海內外匯集激盪創業火花

今年四大展區分別為「美好生活」、「永續ESG」、「旅創Workation」及「數位創新」。外地與本地新創的參與呈現五五波,顯見花蓮在地創新創業生氣蓬勃,而外地新創也積極帶著解方期待能活絡地方傳統產業,以轉型開拓新契機。特別在歷經0403震後,喚起醫療場域如何發揮科技力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視,讓今年美好展區專注醫療照護解決方案的參展團隊大幅提升,不僅如此,人才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有不少人才媒合平台或賦能人才的新創前進花蓮。

2024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
山海百貨X練習曲,打造在地好物的選品商店,更肩負起新城街區地方創生的使命
圖/ Meet創業小聚

而永續ESG不同於以技術推動淨零碳排的創業題目,參展團隊如奇萊美地創生體驗農場、可澍科技及天賜糧源等,更偏向如何賦予天然資源更多生命力,及如何用更少的破壞創造與土地鏈結,呼應更加有溫度的創業精神,同時亦把永續DNA融入青年返鄉創業;以餐飲觀光為經濟命脈的花蓮,旅創Workation參展團隊更是豐富多元,從文化議題到自然生態,從城市行銷到內容包裝等應有盡有,不只展現花蓮獨有的狹長地理環境,也以各式數位工具創造觀光產業再升級與行銷推廣的火花。

2024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
山海百貨X練習曲,打造在地好物的選品商店,更肩負起新城街區地方創生的使命。
圖/ Meet創業小聚

至於在數位創新的議題上,今年有超過半數的外地與海外新創帶著各式數位工具與解決方案,前進花蓮希望能以科技力推動地方傳統產業的數位轉型與升級。包括AR/VR、互動科技,又或是針對不同領域的數位行銷科技與數位治理等,協助不同場域突破營運關卡,加速花蓮產業發展接軌未來趨勢。

在地軟實力文創能量不容小覷,日、泰講者帶來產業新觀點

為呈現花蓮創新創業多元樣態,從產業切題尋找對應解決方案的新創外,在花蓮好山好水與文化多樣性下,也孕育不少具軟實力的風格創業團隊。今年,由《Meet創業小聚》自行號召的風格餐飲與手創品牌,集結近50家極具特色與亮點的團隊,從在地食材衍伸出包羅萬象的鹹甜食餐飲文化,到質感選物與手工技藝的傳承,更首度開闢植栽小嶼的主題,展現出花蓮在地文創產業的多種可能性。

2024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
九日良田,大量使用花蓮在地食材,並以玉里景物為型的日式甜點。
圖/ Meet創業小聚

此外,為了讓更多花蓮創業量能被看見,同時展現花蓮如何以豐富資源挹注、推動創新創業發展,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首度攜手地方型SBIR、新創基地進駐團隊、青年夢想家與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計畫等,將微型創業團隊帶入展會平台,藉此機會觸及更多創業家與業界先進,從中將前人經驗化作養分並透過跨域對話創造無限可能。

而大會雙論壇不僅邀請到4位日籍講者與會,也同時迎來泰國知名文青市集ArtBox Thailand的共同創辦人Phanarat Muennoi,擔任今年全球創業趨勢論壇的壓軸講者,為展會增加一大亮點。藉由Phanarat Muennoi從品牌塑造到網路社群媒體的擴散,以及對於市集內容的構思等強項,分享如何透過品牌力策劃市集活動,並藉由社群媒體的力量創造網路聲量與關注度,為花蓮在地帶來文創產業的新觀點。

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即將於9月27、28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無論是希望了解花蓮創新創業生態的民眾,或期待與跨域業者對話的創業家,甚至是正在尋找創業題目的你,在這場來自海內外超過170家團隊齊聚的嘉年華中,肯定能有精彩的相遇。

觀展資訊

2024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
日期:9/27(五)、9/28(六)
時間:11:00~18:00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免費報名觀展

延伸閱讀:日本最大二手電商Mercari悄悄登台!台灣人最瘋哪3類商品?為何中日韓電商都搶進台灣?

本文授權轉載自:Meet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