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興起,推動新一波企業AI應用浪潮。國際研究機構 Gartner在2024 年《十大戰略性科技趨勢》中預測,生成式 AI 將迎來更大規模的應用,未來3年內,全球企業採用Gen AI的比例將急遽攀升,由2023年不到 5%成長至2026年的 80% 以上。
安永於2024年1月發布的《CEO展望脈動調查》亦看好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高達99%受訪執行長表示,已經開始或計畫對生成式AI進行重大投資,其中更有70%執行長表示會加速推動相關投資,以保持企業競爭優勢。此外,安永已經投資 14 億美元建置EY. AI 平台,將AI應用在內部營運及客戶服務上,透過AI生態系統來增強相關能力。
安永企業家獎開辦20年,見證台灣科技業成長軌跡
科技產業的快速變革,不只改寫人類生活樣貌,亦深深牽動著台灣科技製造業的發展,而自2005年起在台灣開辦的《安永企業家獎》,則是台灣科技業變革與成長的見證者。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傅文芳所長表示,《安永企業家獎》是全球第一個表彰優秀企業家的國際性獎項,在台灣開辦至今已近20年,共表揚超過上百位優秀企業家,不只見證了產業發展的軌跡,更透過優秀企業家的選拔,看見他們在永續經營、決策謀略及創新的企業家精神與經營藝術。
從《安永企業家獎》歷屆得主名單中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得主都是業界領袖,且涵蓋台灣具有優勢的硬體或機械,及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的軟體兩大領域。
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高新明、盟立自動化總裁孫弘、佳世達科技董事長陳其宏、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均以前瞻目光及擘劃未來發展藍圖,帶領公司持續升級與轉型,維持市場競爭優勢。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中磊電子董事長王煒、台達電子工業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與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憑藉自身紮實產業經驗,積極拓展產品應用領域,順利搶攻全球市場,成為塑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
軟體服務業的獲獎領袖,包括宇匯知識科技董事長周培林、智崴資訊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歐陽志宏,以及訊連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黃肇雄,無懼外界目光,以彈性思維積極尋找市場機會,順利挺過成軍初期的虧損階段,成為台灣軟體創業的佼佼者。而沛星(Appier)共同創辦人游直翰、KKday創辦人陳明明及91APP董事長何英圻,更是憑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打造創新科技解決方案來解決使用者痛點,帶領公司順利度過新創發展的關鍵10年,這些軟體業領袖的成就,再再顯示台灣近年來在軟體與新創產業的推動有成。
這些卓越的台灣企業家們,憑藉著充滿韌性不畏挑戰的積極精神,不只聲名遠播全球、吸引世界將目光聚焦臺灣,更在不同領域繳出漂亮成績單。像2023《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得主徐秀蘭,便是從全球45個國家49名企業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為台灣企業界奪得第一座《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更成為舉辦以來第三位獲此殊榮的女性企業家。由商轉政的經濟部部長郭智輝,早在2017年便以崇越集團董事長身分,獲得《安永企業家獎》年度大獎得主。
每8年一次的創新變革,驅動科技產業的發展
科技趨勢快速更迭下,面對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Google DeepMind 紀懷新博士認為,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所具備成熟的推理能力、進階的程式設計和策略,是此波生成式AI革新的科技基礎,也是改變人類與AI互動方式的關鍵。
所謂成熟的推理能力是指,LLM可以理解與使用人類語言,故能從大量資料中整理出難以理解的知識,或進行複雜的數學與物理推理,有時其產出結果甚至還優於人類。以Google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Gemini為例,其在進行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Massive Multitask Language Understanding;MMLU)測試時,獲得90%的高分,成為第一個超越人類專家的AI模型。而進階的程式設計和策略則是指LLM在程式撰寫與測試上的能力。
不過,生成式AI會成為熱潮並不令人意外,回顧科技產業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實每8年就會迎來一次創新變革。
1991年,美國開放網際網路給大眾使用,成為現代科技生活的濫觴。1999年,搜尋引擎Google問世,改變了人們搜尋和使用資訊的方式。2007年,第一代iPhone智慧型手機及開源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的推出,為人類生活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2015-2016年,深度神經網路竄起,AI可以產出一段文字來描述圖像、將聲音轉成文字或進行翻譯,AI應用趨勢於此時隱約成形。2023年,ChatGPT快速崛起,越來越多人將生成式AI應用於工作或學習中,驅動AI應用再造一波發展熱潮。
安永企業家獎20年來也持續見證著產業與科技的脈動變化,「20年不只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傅文芳強調,台灣各界的支持,是《安永企業家獎》邁向下一個20年的力量,未來,安永將持續尋找以熱情實踐理念、用理想改變人生與世界的企業家與領導者,並透過《安永企業家獎》與其共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