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因疫情經營權易手的「立法院康園國會餐廳」,新團隊憑藉扎實餐飲真功夫,搭配獨特歷史地位、獨到的服務哲學與不隨波逐流的精準客群經營,短短三年間在美食環伺的台北餐飲市場殺出重圍,緊抓疫情後回流的本地政商名流及海外遊客訪台熱潮,成為體現在地文化的宴客美食新地標,讓昔日立委諸公品嘗家常菜的立院福利餐廳搖身一變,成為饕客私藏不斷回訪及政商名流聚餐宴客的高端美食體驗。
站在歷史巨人肩上,善用優勢擄獲政商名流
1993年跟著第二屆立法委員就任一起登場的康園餐廳,幽靜隱身於立法院內濟南路側門旁三層樓古蹟中,建造於日治時期的雅緻建築,前身是見證與典藏許多台灣民主歷程中經典時刻的國會圖書館,承襲台灣豐厚的歷史與文化成為康園的獨特賣點。國會餐廳孫敏華(Jenny)經理表示:「我們因為擁有如此獨特的歷史底蘊,創造了無可取代的專屬賣點,這也是我們整體經營規劃與策略的起點。」
由圖書館轉型成餐廳的三十多年來,隨著時間更迭康園餐廳經過多次的經營與菜色轉變,從最初專注於台灣本地菜系,逐漸擴展至融合菜系與創意料理。現今經營團隊在2021年接手經營後,回歸餐廳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定位,導入當代經營思維,精準分析客群,善用位處行政中心核心位置與高規格維安控管的優勢,瞄準在地政商名流等高端客群宴請賓客需求,全面改採預約制,提供客製化服務,打造結合傳統與創新的餐酒宴席文化體驗。
孫敏華經理進一步表示:「過往的康園主要是針對院內委員用餐宴客使用,現在的康園國會餐廳是對所有人敞開大門,我們希望能將融合文化美學的多元饗宴與更多人分享,在享受美食之餘,還能有更深刻多元的體驗。」
傳承與創新絕佳平衡,成功擄獲老中青三代客群
「在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場域中,如何保留品牌歷史特色,又同時將創新的元素平衡地融入,吸引更多新世代消費族群是最大挑戰。」孫敏華經理談起面臨疫情後及數位世代的消費習慣轉變,在營造整體特色上下足功夫,從大至硬體整體文化美感的增強,將當代名畫置入歷史文化場域中;小至服務人員的年齡均衡分布,經驗與活力並濟、現代感卻不突兀的送餐推車等,在細節中體現整個餐廳的核心品牌精神,找到經典文化與當代生活美學的完美平衡,成功豐富顧客光譜,擄獲老、中、青跨年齡層客群。
在菜品料理的設計上更是獨具巧思,康園國會餐廳不隨波逐流以傳統宴席大菜系為基底,創新推出「雙主廚料理」,鮮美豐富的江浙及上海料理,搭配充滿視覺美感的廣東料理與烤鴨,不僅滿足傳統宴席的味蕾享受,同時也兼顧新世代社群思維,創造更多數位自主擴散的宣傳機會。
細緻溫暖客製化服務,同時征服顧客的味蕾與心
除了雙主廚料理的深厚飲食實力外,讓國會康園餐廳能成為宴席首選的核心,就是針對高端客群量身訂製的溫暖細緻服務。被客戶形容為充滿嚴肅正氣的立法院中最溫暖的存在,國會康園餐廳以熟客為主軸的經營策略,專業用心的桌邊宴席服務是關鍵。「留住每一個來到餐廳用餐的客人,用完餐的當下立即預訂下一次用餐。」孫敏華經理分享獨到的現場客戶經營學,不盲目跟風大把抓入新客,而是用心招待每一位踏進國會康園餐廳的顧客,不只征服味蕾,更要贏得他們的心,提供最舒適開心的宴席體驗,將顧客當下滿意的體驗實際轉換成下一次的消費。
「希望能將台灣的傳統人文歷史風情與豐富的飲食文化帶入國際,讓世界更瞭解臺灣宴席文化。」孫敏華經理表示未來會透過更多的跨界合作,持續擴大品牌的數位影響力,與新世代及世界持續接軌、走向國際,成為台灣文化與美食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