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只落後台積電3年?日研究公司拆解華為Pura 70 Pro:美國封鎖令刺激中國自主生產
中芯只落後台積電3年?日研究公司拆解華為Pura 70 Pro:美國封鎖令刺激中國自主生產

據《日經亞洲》報導,日本半導體研究公司TechanaLye拆解了華為手機後指出, 中芯國際的技術水準已經達到與台積電2021年接近的水準,其技術水準僅落後3年。 該公司主攻各種產品的拆解調查,每年會拆解超過100台電子設備。

TechanaLye拆解的是華為今年4月推出的旗艦手機Pura 70 Pro,並與2021年的華為手機比較。前者使用的麒麟9010由華為海思設計、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代工;後者使用的麒麟9000,同樣由華為海思設計,不過由台積電代工,並採用5奈米技術。

中芯晶片硬傷,仍在良率

一般來說,半導體的奈米數越低,代表著製程越先進、性能更高、晶片越小。不過TechanaLye聲稱,中芯國際生產的晶片,已經可以在相仿的大小下,達到與台積電接近的性能,中芯的7奈米晶片大小為118.4平方公釐,而台積電5奈米晶片大小為107.8平方公釐。

單純以晶片性能來說,中芯國際的產品已經接近台積電2021年的水準,不過中芯國際較大的問題仍是良率。

依照先前披露的資訊,中芯7奈米的良率還不到50%的水準,遠低於業界90%的標準。 另外,晶片性能的提昇也有一部份可能跟華為海思的設計能力有所提高有關。

中芯投入7奈米製程已經有好一段時日,最早在2020年就宣佈了7奈米製程技術,並在同年聲稱完成首個N+1 7奈米製程晶片,後續還開發了N+2 7奈米製程技術。

2022年時,就有逆向工程公司發現,中芯國際為比特幣礦機代工的SoC晶片,就運用了7奈米製程技術。

依照當時的說法,中芯國際的製程技術與台積電非常相似,被認為可能是複製台積電的技術,再加上,中芯國際過去曾有兩度被台積電控告抄襲其技術的經歷。

中芯國際
日本TechanaLye認為,中芯國際代工晶片已在性能、大小上達到與台積電2021年5奈米製程相仿的水準。
圖/ 中芯國際

Pura 70 Pro已逼近100%國產化

而這次使用在Pura 70 Pro上的晶片,則是採用N+2 7奈米製程技術,雖然根據各方媒體的測試,該晶片性能不如當前的中階手機晶片,但較華為先前推出的麒麟9000s晶片有了15%到20%的提昇。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主要的麒麟9010晶片,Pura 70 Pro上的半導體已經大幅實現中國國產化,整台手機內部使用的37個半導體中,14個來自華為海思、18個來自其他中國半導體廠商,只有5個是海外供應,例如SK海力士的DRAM和博世的運動感測器。

中美晶片戰也有利多?TechanaLye:刺激中國國產化

美國近年持續加強對中國的半導體封鎖,繼2023年10月推出新版禁令,防止輝達等公司的先進AI晶片銷往中國外,今年3月底再次升級出口管制,防止中國取得AI晶片及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甚至未來有意加碼到中低階的成熟製程領域。

但在中國大舉投資半導體產業、力求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制裁短期內能有效能,長期則無法遏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TechanaLye執行長清水洋治認為,美國的技術封鎖僅僅只是稍微延後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創新,同時還激發了中國力求國內自主生產的努力。

shutterstock_561915229_made in china.jpg
外界認為,美國技術封鎖終究擋不住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圖/ Shutterstock

中芯只落後台積電3年?業界未達共識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也預估,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090億美元,而對中國的出口將占3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該協會也推測,近年大舉投資半導體產業後,中國在2025年在半導體設備花費的金額將減少。

《日經亞洲》評論,中芯國際利用不受出口管制的設備持續擴大生產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以7奈米晶片實現與台積電5奈米晶片相仿的性能,對整個產業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先進製程邁向更小奈米數的難度持續攀升,台積電要保持技術領先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不過,目前中國半導體技術究竟追趕到什麼程度?各個機構有著不同的看法。雖然TechanaLye聲稱僅落後3年,今年8月美國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協會發布的報告則認為,中國在先進邏輯晶片製造上,還落後領先者5年之久。

延伸閱讀:象帝先回應了!「中國輝達」遭傳全員解散,官方聲明:正進行人員配置優化

資料來源:Nikkei Asia南華早報Reuter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在資訊爆炸的投資時代,面對琳瑯滿目的投資選項,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其實「選對工具」比「努力研究」更有效率。長期深耕金融科技的鉅亨買基金,早已洞察基金投資領域中資訊分散、選擇障礙、操作繁瑣的痛點,透過科技與使用者中心的系統設計,致力打造更方便、效率的智能投資體驗。

除了有全站基金終身 0 手續費的吸睛誘因,更重要的是鉅亨買基金解決了投資人的實際困擾;透過動態篩選熱門基金、自動化投資工具等創新功能,將過去需要專業知識和複雜操作的投資流程,簡化為直覺易懂的數位體驗,逐步改變了傳統的基金交易模式,讓理財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可及的日常選擇。

這次鉅亨買基金全新改版 App 正式上線,更進一步強化平台體驗。以看得懂、找得到、學得快的設計精神,整合多項創新功能,讓基金投資輕鬆上手、事半功倍。無論是理財新手、基金老手,或有多個家庭帳戶需要管理的財務大臣,透過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即可一站掌握市場情報、熱門標的、專業策略與帳戶總覽。

其中,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更力助投資人掌握高手秘笈,有機會跟著前輩練功,一步步練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眼光。

功能全開箱!一站搞定找基金、看標的、管帳戶

打開鉅亨買基金 App,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乾淨、精準、快速。設計邏輯不複雜,透過快搜、熱門標的、帳戶整合與自選捷徑設計,將過去繁瑣的基金投資流程化繁為簡,打造一個隨時可啟動、易於操作的投資入口,讓資訊不再分散,動作更精準。為降低基金學習與決策門檻,即使尚未開戶,仍可下載App使用以下亮點功能:

一、基金搜尋:輸入關鍵字如「高股息」、「ESG」、「科技」等,即可快速列出相關標的。配合風險等級、配息頻率、基金品牌、幣別、投資區域等條件篩選,搭配報酬率或績效排序,為投資人有效縮短挑選時間。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快速輸入關鍵字,一鍵篩選條件,精準找到符合需求的基金。
圖/ 鉅亨買基金

二、夯股基金:針對市場熱門題材,使用者可點選最多五檔熱門持股,如輝達、蘋果等,快速查詢各基金的持股比例,並依喜好排序篩選。對於想掌握趨勢卻擔心判斷失誤的投資人而言,「夯股基金」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參與方式,透過專業基金經理人篩選與靈活操作,幫助新手建立題材導向的選基邏輯,同時分散個股波動風險,不漏接每一波趨勢財。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APP下方「找基金」中選擇「夯股基金」,再進行持股篩選,即可點選熱門持股,掌握基金布局,輕鬆跟上市場趨勢不怕踩雷。
圖/ 鉅亨買基金

三、首頁自訂:App 首頁支援「快捷功能」自訂,用戶可釘選「投資儀表板」、「定期定額查詢」、「追蹤清單」、「歷史交易」等常用模組,打造專屬操作首頁,一目了然。

獨家「大師榜」看懂行家怎麼買,用策略練投資

想知道高手怎麼配置資產、為何績效穩定領先?鉅亨買基金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為市場上少見的「社群式基金學習機制」,主打以「透明數據」與「解鎖追蹤」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實際參考高手的操作邏輯。

只要是已開戶會員,就能在首頁下方開啟「大師榜」功能,從每日更新的績效中,篩選出表現突出的高手帳戶,並依報酬率、AUM規模、投資方式(單筆投資或定期定額)與年齡層等條件進行排序比較。

鉅亨買基金
大師榜揭露高手投資組合,可依績效、規模等多條件篩選,輕鬆找出適合參考的對象。
圖/ 鉅亨買基金

看見感興趣的大師後,即可選擇追蹤,最多可追蹤 50 位;若想查看其前五大持有標的與近期申購紀錄,則可使用即享券解鎖。而即享券則可透過任務或活動獲得。

除了即時榜單,App 另設有「名人堂」,聚焦季度與年度績效穩定的代表性帳戶,適合進行中長期追蹤。所有已追蹤與解鎖紀錄,也整合在「我的專頁」中,便於隨時復盤與管理。此外,平台還支援多帳戶綁定與一鍵切換,讓家庭理財配置更直覺、清楚,亦能搭配大師榜策略靈活操作。

對投資新手而言,這項功能不只讓投資更有依據,也是一套練習市場判斷、進階布局的工具。善用大師榜,從觀察、到解鎖、再到內化策略,循序建立自己的判斷力與投資思維。

鉅亨買基金
點擊會員專區,在「會員權益/獎勵領取」中每週即可領取即享券,解鎖大師榜投資組合。
圖/ 鉅亨買基金

三分鐘開戶,鉅亨買基金終身0元手續費

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不只是投資資訊平台,更整合了策略學習、操作效率與資產管理功能,從搜尋、觀摩到實際執行,每一步都為投資人設計。

想掌握市場、練出判斷、做對決策,就從下載App開始,為自己打開一個更有效率的投資未來。目前 App 用戶只要完成開戶,即可享「全站基金終身0手續費」,從此投資每一步都更划算。

App 下載:https://anuefund.tw/bk7Yi
立即開戶,搶先加入行家行列:https://anuefund.tw/jbp5b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