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電信總局2000年8月開放國際海纜電路出租業務申請,覬覦商機者眾,至11月截止申請時,便有5家業者提出申請。上月中旬,由亞洲環球電訊(Asia Global Crossing)和國內台揚科技合資成立的全球光網公司(Asia Global Crossing Taiwan)脫穎而出,率先通過交通部電信總局審查,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海纜執照的業者。 全球寬頻化趨勢已是銳不可當,被形容為高速公路的頻寬便成為炙手可熱的金礦。有人比喻說,當年美國西部淘金熱最大的獲利者是Levi's牛仔褲,而寬頻時代最大的獲利者則是賣頻寬的人。經營國際海纜電路出租的業者便是賣國際頻寬的人。
**寬頻市場發展蓬勃
**
市場預測專家洋基集團(Yankee Group)預測,2003年時,亞洲地區使用寬頻的人口數將達到1100萬人,伴隨而來的商機,每年高達50億美元。另外,嘉納集團(Gartner Group)則預估,未來4年,亞太地區(日本除外)電子商務將呈現爆炸性成長,到了2004年時將高達1兆美元。強烈的頻寬需求勢將大大刺激海底電纜的市場大餅。 全球光網的海纜電路已經在淡水八里登陸,總經理錢鋒指出,未來全球光網在亞洲地區的海纜電路將超過4萬公里,連結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及中國大陸等8個國家。而所有海纜電路則全部由投資者之一「亞洲環球電訊」的母公司「環球電訊」(Global Crossing)鋪設。環球電訊目前已經投資150億美元,在全球27個國家及200多個商業城市鋪設海纜。 全球光網初期資本額新台幣八億元。錢鋒指出,全球光網所提供的國際海纜電路出租業務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海纜長期使用權(Indefeasible Right of Use,IRU),使用權限達25年;二是國際專線出租(International Private Leased Circuit,IPLC),也就是電路出租,通常按月計算。 中華電信指出,一條含有10多萬條電路的海纜,成本約新台幣10多億元,但是租用一條STM-1(約2000多條電路),年租金就要10億元,而海纜興建一次就可使用數十年,所以海纜出租業務之商機可想而知。 不過,看好亞洲海纜市場商機的業者可不止全球光網1家,金鼎集團旗下的燿華電子也和國內CDR大廠中環聯手,與全球第一大海纜公司TyCom合作,成立台灣國際纜網通信公司,預備搶食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