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素有中小企業的原鄉之譽,工廠數量超過1.3萬家,其中不乏傳統產業,也孕育多家世界隱形冠軍。面對全球永續浪潮,環境部已規劃於2025起課徵碳費,企業將面臨日益嚴峻的減碳壓力,為應對挑戰,彰化縣政府透過SBIR計畫及減碳輔導,積極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及低碳製造,鼓勵在地企業創新轉型,把握永續新商機。
全方位輔導資源 推動企業淨零轉型
「彰化1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佔絕大多數,20人以上就算是比較大型的企業。」彰化縣政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處長張寒青表示,面對全球淨零趨勢,首當其衝的一階供應商(Tier 1)多已進行碳盤查,但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在「成本」與「人才」方面仍面臨困境。
為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彰化縣持續推動「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SBIR)」計畫進行資金補助外,也積極媒合產學合作。今年10月成立「產業淨零減碳輔導團」,結合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中部9所大學資源,未來將以「淨零學院」架構推動各式課程,提供企業諮詢輔導。
「減碳成本高有時只是迷思。」張寒青指出,透過產線或動力馬達的調整,就能達到節電減碳效果。但事實上,許多企業對於減碳如何起步,經常毫無方向。目前市面上雖有顧問公司提供服務,但費用較高,縣府特別推動產學合作,讓企業能以較低成本獲得專業輔導。「與其等到最後關頭被迫改變,不如及早布局。」
創新研發補助 實踐永續轉型
彰化的SBIR計畫補助多家優秀廠商投入永續創新。其中,彰化社頭「二拾家居」於112年以開發的「不完美花器」系列申請補助,利用白陶土廢料製作新產品,實踐資源循環理念。創辦人陳柏瑋說明,這項創新不僅解決廢料處理問題,還可以增加產品的結構強度,更透過3D列印技術,創造出新料無法產生的獨特紋理,增加商品的獨特性與市場競爭力。
陳柏瑋表示,SBIR計畫除了提供人事費用的支持,更讓他有機會聘請專業領域的顧問,協助企業完成技術轉移。他回憶起初次使用新設備時,「包括我和新進的設計師,都對設備不太熟悉。有了顧問的協助,從基本操作到參數校正、圖檔處理等技術細節,都能獲得專業指導。」
透過計畫協助,二拾家居成功開發了11件以上的創新產品,並在2024年下半年於香港、東京、巴黎展出,獲得市場關注;陶瓷廢料循環的技術,更被指定運用在其他商品,開拓永續設計的創新商機。
SBIR計畫經費創新高 擴大轉型力道
彰化縣今年SBIR計畫總經費達4800萬元,包含縣府編列2700萬元及中央補助2100萬元,創下歷年新高。首先是因應2025年起碳費徵收,淨零轉型迫在眉睫,縣府擴大補助規模,鼓勵企業投入淨零轉型及智慧製造,特別是協助中小企業突破研發資金不足的困境。
其次,為了促進產業多元發展,今年首次開放「不限產業範疇」、「企業聯合申請」,鼓勵上下游或合作廠商共同提案。「一家企業做好是自己的事,大家一起做好就是整個產業的事。」張寒青表示,今年試辦兩家企業聯合申請,已核准兩件提案,期望明年計畫擴大更多企業共同申請,透過產業鏈合作,全面性提升創新價值。
縣府帶頭示範 引領企業減碳行動
「縣府以身作則,從自身開始推動碳盤查!」在彰化縣長王惠美支持下,縣府團隊包括經綠處、行政處及環保局等單位,參與推動本縣不同面向的「溫室氣體盤查」,行動甚至擴及縣府大樓,成為全台六都以外第一個主動示範作碳盤查的地方政府。張寒青強調,縣府雖非最迫切需要碳盤查的單位,但仍選擇帶頭示範,期望帶動更多企業及早投入淨零轉型。待年底盤查行動告一段落,未來將根據盤查數據,制定具體減碳目標與行動方案。
張寒青表示,即便是產業明星如台積電,也需要數以千計的供應鏈廠商支持,才能撐起龐大的半導體產業,「如果企業無法跟上轉型,最後會被迫關門。這不只影響單一廠商,更可能衝擊整個產業鏈。」希望帶動中小企業「低碳化」與「智慧化」,迎向淨零挑戰。
王惠美強調,彰化中小企業向來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以外銷為主的產業結構,面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挑戰尤其嚴峻。縣府SBIR計畫將持續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轉型的動能,今年更大資源挹注,透過產學合作強化技術升級,期望協助企業掌握轉型契機,為彰化產業注入永續發展新動能。
(彰化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