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AI軟體公司Palantir,挾帶3750億美元市值與美國政府合作經驗,7月29日來台灣參加亞馬遜公司(Amazon)旗下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台北舉辦的台灣雲端高峰會。
資深顧問馬納斯科(Shon J. Manasco)在演講中宣布,未來將會有更多與台灣產業合作的計畫,並明確宣示將深化在台醫療、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這不僅是Palantir全球商業佈局的關鍵一步,也預示著台灣產業與國際頂尖AI技術結合的新契機。
Palantir是什麼公司?
Palantir是一家美國軟體公司,專注於大數據分析和資料融合平台。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由Peter Thiel、Stephen Cohen、Joe Lonsdale和Alex Karp共同創辦,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丹佛
Palantir最初以提供國防機構AI軟體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國土安全部(DHS)密切合作,因此也被市場視為AI軍工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名稱源自托爾金小說《魔戒》中的「真知晶球」(palantír),象徵其資料洞察能力。
Palantir在7月25日正式躋身美國市值前20大的企業之列。當天,Palantir股價上漲至歷史新高,收盤市值達3,750億美元,超越了家得寶(Home Depot)、寶僑(Procter & Gamble)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等老牌巨頭。
Palantir市值為何水漲船高?
這波上升主要受到AI平台需求大增、美國政府AI政策支持,以及獲得多項大型政府合約的推動。7月31日,Palantir股價上漲了1.52%,收盤價為158.61美元。
2025年,Palantir宣布與xAI、控股公司TWG Global合作進軍金融AI領域,同時獲得多個政府新合約。美國的財經新聞和評論網站《24/7 Wall st.》指出,Palantir的政府業務線占其收入的一半以上,但2025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來到13美分,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美分,高出62.5%。
《24/7 Wall st.》分析,Palantir雖然主要營收來自政府業務, 但其在能源、數據保護、醫療、零售、半導體和電信等商用領域也有佈局,近年其業務呈現「政府+企業」雙線增長趨勢。
2024年Palantir在美國的商業部門營收同比成長55%,2025年預計商業收入將年增至少68%,成為增長主力。2025年第一季,營收年增39%,調整後淨利大增70%。
而Palantir最賺錢的產品則是其在2023年推出的AI平台(AIP),旨在協助企業建構、部署和管理大語言模型與AI工具,目標是幫助企業量身打造內部AI工具,協助公司更快做出決策。
Palantir也找來微軟雲端Azure、亞馬遜(AWS)合作,擴展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訂單。目前Palantir研發的企業數據處理與分析平台Palantir Foundry也和亞馬遜旗下機器學習平台Amazon SageMaker整合,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平台上開發、整合AI模型,對企業來說,能夠更快速的整合公司資料。
Palantir此次為何來台?
Palantir訪台主要目的為推動台灣產業的數據治理與AI應用轉型,尤其是結合台灣在全球製造業(如半導體、電子、醫療)中的領先地位,藉由其核心平台Foundry和AIP(人工智慧平台)賦能企業實現決策自動化與營運優化。
馬納斯科提到,隨著AI革命的到來,台灣的製造業具有領先地位,但是台灣是否能抓住AI變革的機會?馬納斯科指出,其AI平台除了可以幫助製造業最佳化生產時程,優化設備運作時間,而在大型醫療院所也能透過這個平台來強化照護現場的病床調度和護理人力的安排。
目前Palantir Foundry已與Amazon SageMaker機器學習平台整合,並利用AWS台北區域新啟用的資料中心提供低延遲與合規的本地資料儲存服務,特別適合金融、醫療與製造等高監管產業。
此外,這種整合讓台灣企業能在本地直接部署AI模型,加速AI轉型。目前Palantir也在台灣設有辦公室,為後續在台計畫鋪路。
目前Palantir正處於由「國防/政府主導」轉化成「AI商業雙引擎」模式的高速發展階段。AI成為其在今明年的營收及市值主要驅動力,美國本土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仍是其最大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數年,Palantir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商業化浪潮中依然被視為重要的軟體與平台企業之一。
資料來源:《24/7 Wall st.》、《Britannica Money》、《中央社》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