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市占將達66%,持續稱霸全球晶圓代工!2025年半導體8大趨勢解析
台積電市占將達66%,持續稱霸全球晶圓代工!2025年半導體8大趨勢解析

研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追蹤情報」預測指出,由於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攀升,從雲端資料中心、終端裝置到特定產業類別,各個主要應用市場均面臨規格升級趨勢,半導體產業將再度迎來嶄新榮景。

IDC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表示:「在AI持續推升高階邏輯製程晶片需求,以及高價HBM滲透率提升的推動下,預計2025年整體半導體市場將成長超過15%;半導體供應鏈包括設計、製造、封測、先進封裝等產業,在上下游合作之下,將共創新一波成長契機。」

IDC指出,2025年半導體市場將有8大趨勢:

趨勢一:AI驅動的高速成長仍將持續

IDC估計,2025年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成長15%。記憶體領域可望成長超過24%,主要動能來自AI加速器需要搭配的HBM3、HBM3e等高階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新一代HBM4預計於2025下半年問世所帶動。非記憶體領域則可望成長13%,主要受惠於採用先進製程晶片,如AI伺服器、高階手機晶片等需求暢旺,另外成熟製程晶片市場也將在消費電子市場回溫激勵下預期有正面表現。

曾冠瑋表示,PC等終端應用在2025年適逢換機潮,因此對終端晶片需求也會進一步提升。

趨勢二:亞太區IC設計市況升溫,2025年可望再成長15%

曾冠瑋指出,亞太IC設計業者產品線豐富多元,應用領域遍布全球,包含智慧型手機晶片(AP-SoC)、電視晶片(TVSoC)、面板(OLED DDIC)、液晶面板(LCD TDDI)、WiFi、電源管理晶片(PMIC)、單晶片微電腦(MCU)、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等必要晶片。

隨著庫存水位大致得到控制、個人裝置需求回暖,以及AI運算需求延伸至各類應用都帶動整體需求,預計2025年亞太IC設計整體市場將持續成長,年成長率達15%。

趨勢三:台積電將持續稱霸Foundry1.0與Foundry2.0領域

在Foundry 1.0定義(涵蓋製程技術與晶圓代工服務)下, 台積電市佔從2023年的59%穩健攀升,預期2024年將達64%,2025年更將擴大至66%,遠超三星、中芯國際、聯電等競爭對手。

而在Foundry2.0定義中(包括晶圓代工、非記憶體IDM製造、封測、光罩製作),2023年台積電市佔為28%,但在AI驅動先進製程需求大幅提升的態勢下,預期市佔將在2024、2025年快速攀升,展現在新舊產業結構下的全方位競爭優勢。

趨勢四:先進製程需求強勁,晶圓代工廠擴產加速

先進製程(20nm以下)在AI需求推動下加速擴產。台積電不僅在台灣廠區持續打造2奈米及3奈米,美國廠區4/5奈米也即將量產。三星則憑藉著搶先進入GAA世代的經驗,在韓國華城(Hwaseong)打磨2奈米

。而英特爾在新策略規劃下壓注18A製程開發,並以吸引更多外部客戶為未來幾年的目標。整體來看,預計晶圓製造2025年產能年增7%,其中先進製程產能將年增12%,平均產能利用率可望維持90%以上高檔,AI需求驅動引爆的半導體榮景持續發酵。

趨勢五:成熟製程市況回溫,產能利用率將逾75%

成熟製程(22nm-500nm)應用範圍廣泛,涵蓋消費性電子、車用、工控等領域。展望2025年,預期在消費電子帶動,以及車用與工控領域可望出現零星庫存回補動能下,整體需求將持續回溫。8吋晶圓廠平均產能利用率可望從2024年的70%攀升至75%,12吋成熟製程平均產能利用率也將提升至76%以上,預期2025年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平均提升5個百分點。

趨勢六:2025年是2奈米晶圓製造技術關鍵年

曾冠瑋指出,2025年將是2奈米技術的關鍵年,三大晶圓製造商都將進入2奈米量產。

台積電於新竹及高雄擴廠,預計在2025下半年穩健邁入量產。而三星將依循往年一貫作風,預計較台積電早邁入生產。英特爾則在戰略調整下,全力聚焦導入晶背供電(BSPDN)的18A。

曾冠瑋提到,在2奈米世代,三大廠商將面臨PPAC(效能、功耗、體積、價格)的嚴峻挑戰,包括晶片效能、功耗表現以及單位面積成本的整體最佳化,尤其2奈米製程將同步啟動智慧型手機晶片(AP-SoC)、挖礦晶片(Mining Chip)、AI加速器等關鍵產品的量產,到了明年,各家的廠商的晶片良率爬升速度與擴產節奏將成市場關注焦點。

曾冠瑋指出,預計台積電A16奈米片(Nanosheet)製程可能會在2029~2030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量產,而4奈米製程2025年可在美國量產。曾冠瑋補充,目前美國商務部對台積電66億美元的補助款已經撥款10億。

趨勢七:封測產業生態重整,中國市佔將持續擴張,台灣AI封測優勢攀升

在地緣政治影響之下,全球封測版圖正在重組。曾冠瑋指出,中國在「半導體自主化」政策推動下,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快速成長,下游OSAT產業也隨之擴張,正形成完整的製造產業鏈。

而台廠在此態勢下也展現另一面產業優勢,不僅加速在台灣及東南亞布局產能,也深耕AI晶片先進封裝技術。展望2025年,中國封測市佔將持續上揚,台廠則鞏固在AI GPU等高階晶片的封裝優勢。預計2025年整體封測產業將成長9%。

趨勢八:先進封裝FOPLP布局深耕,CoWoS擴產倍增

半導體晶片功能與效能要求不斷提高,先進封裝技術日益重要。在FOPLP方面,2025年起將快速成長,目前以玻璃Base製程為主,應用於PMIC、RF等小型晶片,預計技術累積數年後可望進軍封裝面積要求更大的AI晶片市場,並導入技術門檻要求更高的玻璃Base產品。

另外,在NVIDIA、AMD、AWS、Broadcom與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等高效能運算客戶需求推動下, 台積電CoWoS產能持續倍增,目標將從2024年的33萬片大幅擴充至2025年的66萬片,年增100% ,其中以CoWoS-L產品線年增470%為主要動能,而台灣設備供應鏈包括濕蝕刻、點膠、揀晶等關鍵製程設備廠商,將在此波擴產潮中獲得更多成長契機。

IDC指出,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持續以雙位數成長 ,但仍需因應多重變數: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政策(包括產業補助、貿易關稅、貨幣利率等)、終端市場需求以及新增產能帶來的供需變化,都是2025年半導體產業值得關注的重要面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AAMA台北搖籃計畫自2012年成立以來,他引領的團隊累積輔導近300位創業學員、106位導師,並形塑超過500人跨領域社群,是臺灣深具規模有影響力的新創社群之一。

如今,他不僅見證許多新創從成立到成長,更親身參與多家企業上市前的治理輔導與制度建立。面對今年證交所迎來創新板2.0的制度升級,顏漏有直言:「現在是許多蓄勢待發的臺灣新創,邁向資本市場的絕佳關鍵時刻!」

企業四階段成長曲線,以治理五力找到最佳時機點

不是所有的新創都能順利上市,但要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治理就是必修課。新創企業的發展曲線可歸納出四個主要階段:創建(Create)、產品市場適配(Product-Market Fit)、快速成長(Growth)以及持續成長(Sustainable Scale),顏漏有指出,「治理介入的黃金時機,大約從第三階段展開,因為前兩個階段是企業還在求生存的時候,當企業走到快速成長期,這時候營收規模擴張、組織變大,治理力就會決定企業是否走得穩健。」

換言之,產品技術好≠有治理能力,企業必須有系統性建立起管理制度。顏漏有分享他觀察企業的治理體質,通常會從這五個面向來剖析,分別是:董事會結構與功能、股東權益保障、利害關係人管理、法遵與內控、以及財務透明即時揭露。以董事會結構為例,不再是從熟人朋友人選當董事,而是要設立審計、薪酬、永續等專業委員會,才能真正發揮董事會的監督、策略指引功能。

不過顏漏有也強調,這五大面向不容易全部一步到位,關鍵在於創辦人的mindset轉變,當有想要走向資本市場的意識後,接下來就要有所行動,例如準備財務公開、關注利害關係人權益等等,並藉由外部資源像是證交所、承銷商及會計師的輔導,更全面檢視公司的財務、內稽內控制度。「所以當你有這個想法,應該愈早準備愈好。」顏漏有的建議凸顯出,治理力,不僅是遞交資本市場的門票,更是企業的永續競爭力。

制度健檢到長期策略,創新板為何是治理升級加速器?

3F0A3003_0.JPG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長期與新創企業互動之下,顏漏有透露,目前AAMA所輔導的新創當中,預計未來三年約有30家企業有上市準備,其中不乏鎖定登上創新板為優先目標。換言之,創新板的上市制度設計,也是推動新創企業治理升級的加速器。例如企業要具備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治理架構,同時決策者從「內部運作邏輯」轉向「對外負責思維」,藉此建立起與投資人與合作夥伴的信任感。

確實有幾家具備成長潛力而登上創新板的新創企業,藉由資本市場資源,落實治理轉型甚至成功拓展國際市場。顏漏有提到,Gogolook就是代表案例之一,他觀察Gogolook在申請創新板並準備上市過程,便啟動治理優化的行動,這幾年也針對董事會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引入有產業、資安、金融科技背景的獨立董事,讓董事會組成更多元,對營運策略提供實質指導與監督。

另外,顏漏有還指出Gogolook以技術產品切進2C市場,隨著登板後這幾年,商業模式也持續調整,開始與國家政府單位合作,跨入反詐領域打開2B商機。Gogolook在財務透明與創新板制度背書的基礎下,不僅取得國際合作的信任,營收表現也高出市場平均水準,更於去年透過國際擴張完成海外併購,成為創新板企業成功轉型的典範。

不過,顏漏有強調,新創企業登板後才是挑戰的開始。治理的強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思索3到5年的長期成長策略,而非僅止於短期的營收擴張。「你必須要跟投資人講清楚公司的成長故事,市場機會在哪裡?未來商業模式預計怎麼落地?」他解釋,唯有建立長期成長的思維,新創企業才能在治理打底後,真正走向可預期、可擴張、可實現的未來藍圖。

創新板2.0新局面,推動新創資本市場群聚效應

為了幫助新創企業的長期策略具體可行,顏漏有提到今年證交所的創新板2.0制度,不僅取消合格投資人門檻、提升市場流動性,更優化創新審查制度,深化與投資人的媒合互動。隨著新制上路,資本動能逐漸發酵,「相信這幾個月的交易規模、成交筆數已有明顯增長,當投資人參與意願提升,就有更多新創公司加入創新板,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也會隨之提升。」顏漏有補充道。

除了制度改革,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新板的產業結構定位與政策意圖。顏漏有指出,創新板特別聚焦數位經濟、AI、生技、智慧領域等具成長性與國際潛力的產業。這樣的定位讓創新板有機會在地形成「群聚效應」,不僅推動更多新創企業深化治理,也有助於吸引國際人才,促進跨國併購與鏈結更多資源。

最後,顏漏有也提到,他期待看到創新板在幾年內,吸引上百家新創企業掛牌的規模,讓臺灣資本市場在亞洲新創浪潮中,發揮關鍵影響力。「當時90年代臺灣有一波科技業群聚奇蹟,今年創新板制度革新後,等於是水到渠成,我們也看到許多企業蓄勢待發。在整個創業生態系當中,資本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而創新板將是重中之重!」顏漏有也肯定表示。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