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科技|ASIC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中美半導體熱戰,ASIC也是要角!
白話科技|ASIC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中美半導體熱戰,ASIC也是要角!

近年AI淘金熱中,首先受惠的是「賣鏟子」的GPU龍頭輝達(NVIDIA),另外一股蓄勢待發的巨大商機,就是特殊應用晶片(ASIC)。

為了降低對輝達的依賴,包括中國,以及Google、亞馬遜(AWS)、微軟、Meta等4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都積極投入自研晶片,並找上「IC設計服務商」協助打造ASIC,博通(Broadcom)便是此領域的佼佼者。在台灣,世芯(3661)和創意(3443)也是深耕ASIC的業者。

同樣瞄準ASIC的聯發科自然也不願放過這塊肥肉,共同營運長顧大為指出,預估ASIC 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450億美元(包括AI加速器400億美元、客製化處理器50億美元),這也將是聯發科未來一大成長動能。

究竟什麼是ASIC?在ASIC領域中,常見的「IC設計服務」的商業模式又如何運作?台廠的ASIC概念股有哪些?

ASIC是什麼?在AI時代為何重要?

ASIC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簡稱,不同於通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以及GPU(圖形處理器), ASIC是針對特定應用所設計的專用晶片,例如,「比特幣挖礦晶片」便是一例。

回顧ASIC技術的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1980至1990年代曾盛極一時,然而由於客製化設計門檻高,隨後逐漸被通用型晶片取代。

近幾年隨著AI的崛起,ASIC再次成為焦點,這是因為GPU雖在平行運算有強大優勢,但隨著AI應用的多樣化和專業化, ASIC能根據特定任務需求訂製優化,例如,AI大語言模型的訓練與推論等,可實現更高的運算效率、較佳的能耗表現 ;並且在大量導入後攤提成本,總體費用也可能比GPU低 。

目前,雲端巨頭皆投入ASIC晶片開發,包括Google的TPU,AWS的Trainium、Inferentia,微軟的Maia、Cobalt,以及Meta的MTIA等,就連打造ChatGPT的OpenAI,也曾傳出和博通討論ASIC晶片合作的風聲。

ASIC圖解

ASIC設計服務:一次性設計費用+量產抽成

專業IC設計業者(IC Design House)如聯發科、高通會推出自家的處理器產品,IC設計服務商(IC Design Service)則針對客戶需求進行服務,在ASIC的開發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業務範圍分為 一次性設計開發的「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與後續量產統包的「Turn-key」兩大項目。

NRE費用是主要的前期成本,涵蓋晶片的電路設計、電路驗證、晶片打樣等工作。

設計完成後,便進入到晶片的製造與封裝測試,IC設計服務商通常會提供一條龍的「Turn-Key」服務,替客戶下單給台積電、日月光等業者進行生產、封裝測試,並從每片晶片的量產抽取一定比例利潤,可作為長期的收入來源。

ASIC兩大巨頭:博通、邁威爾擁6成以上市佔

在ASIC賽道中,美國IC設計大廠博通、邁威爾(Marvell)是兩大巨頭,合計佔據超過6成的市佔。

博通(Broadcom)

網通大廠博通前身的安華高(Avago),於2014年收購曾是ASIC大廠的LSI Logic,奠定於ASIC領域的基礎,Google、Meta都是客戶。

邁威爾(Marvell)

邁威爾同樣以併購拓展ASIC研發能量,在2019年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旗下負責ASIC業務的Avera Semi,客戶包含亞馬遜、微軟。

ASIC概念股有哪些?

世芯-KY

2023年曾登上股王的世芯,為國內指標性IC設計服務業者,創辦人出身自矽谷IC設計服務公司。擁亞馬遜ASIC訂單,今年5月,亞馬遜更斥資新台幣5.35億元參與其私募。

延伸閱讀:世芯-KY解密:貝佐斯、台積電都是關鍵字!客戶有誰?商機在哪?一次看懂

創意電子

創意電子為台積電轉投資IC設計服務廠,與台積電合作緊密,與世芯同樣提供台積電CoWoS的一條龍Turn-Key服務。先前曾傳出,為微軟首款自研晶片Maia的ASIC設計服務協力廠。

延伸閱讀:喊量產為王!擁「神山」撐腰的創意電子,如何靠矽智財、客製晶片暴衝AI營收?

智原

IC設計服務廠智原,由聯電IP及NRE部門分拆,第2季宣布加入Arm車用生態系,加速車用ASIC創新,並加入英特爾晶圓代工設計服務聯盟(Intel Foundry Accelerator Design Services Alliance),滿足高階應用需求。

聯發科

IC設計大廠聯發科同樣積極搶進ASIC,董事長蔡明介於5月股東會曾指出,過往聯發科產品在手機佔比相對高,將持續往ASIC、車用邁進,AI和車用將是未來10年的成長機會。

聯詠

顯示器驅動IC廠聯詠,於驅動IC與系統單晶片(SoC)耕耘已久,也拓展ASIC業務。

神盾

生物辨識感測IC廠神盾,將ASIC視為重要轉型方向,旗下安國、芯鼎都投入IC設計服務,5月曾宣布芯鼎獲日本AI公司ASIC委託設計訂單。

矽統

聯電旗下觸控晶片IC廠矽統,於今年4月公告收購同集團聯暻半導體全數股權,透過雙方各自在設計前、後端優勢的整合,拓展ASIC佈局。

延伸閱讀:博通憑什麼撂倒輝達?「半導體巨鱷」陳福陽出身馬國農家,卻用10年併購大計劍指黃仁勳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