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vs.企業改造
知識管理vs.企業改造
2000.08.01 | 人物

企業改造」(Business Reengineering)的風潮在1991至1996年之間在世界各地蓬勃興起,這個現象和時下熱門的「知識管理」有一點類似的味道:趕快做,不做就會失去競爭力,晚做就來不及了。真的如此嗎?
回想當年企業改造推動者,將組織效率不良歸罪於組織的「功能部門」(functional units)太多而造成溝通不良,使資訊在部門之間傳遞的過程浪費掉最多寶貴的時間,降低了服務顧客的品質,因此主張不同功能的員工應打破部門的界限,結合成一個「流程導向」的工作團隊,共同處理目標一致的不同工作。例如行銷、設計、研發、財務人員可以組合成一個團隊,為「新產品開發流程」而努力。藉著電腦科技的威力,資訊便可以在流程中「水平」而非「垂直」地無障礙遊走,並大幅提昇組織的效率。
在企業改造風行的五年當中(1991至1996),許多企業打著「改造」、「再生」、「資訊化」及「引進資訊科技」等等之名而大行裁員之實,掀起一股裁員風,一時員工人心惶惶,莫名以對。也有許多企業假「組織扁平化」之義,把許多「中階主管」趕下台,甚至遣離企業。這樣的過程當然引起了員工的怨懟和社會的關切,而企業在利用「資訊化」改變流程之後,競爭力似乎是暫時地提昇了,成本下降、流程變快、股價上漲等好處一時湧現,但是兩、三年後,許多企業開始為「員工因企業減肥而士氣不振」的問題頭痛,而顧客也不再會因為企業改造,提昇對公司服務的滿意程度。

**企業改造的問題

**
於是有一些真知灼見的管理大師們開始批判企業改造運動,韓迪(Handy)表示:「把組織炸開重組,不一定會產生一個美好、有承諾的新組織。如果執行不當,會讓許多員工力不從心,無法配合發揮功效。」哈默(Hamel)和普哈拉(Prahalad)在「競爭大未來」(Compete for the Future,1994)一書中表示:「企業改造著重於改良企業今日之作業流程,而無視於創造明日企業之需。若公司只專注於結構重整或是流程再造,而無法創造掌握『未來』的新市場,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正變成一個利潤日益枯竭,屬於昨日的過去式。」在大師們一陣猛批之後,企業改造的風潮似乎是「偃兵息鼓」,暫時平靜了。
究竟企業改造的問題出在哪裡?事過境遷之後檢視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很不幸地,成功對失敗的比例大約是30﹪對70﹪),發現基本上再造工程與馬錶式控管的泰勒主義有一個神似的地方:如果員工是一個沒有靈魂和感覺的自動零件,將可創造出最完美的流程。被重組或裁員掉的員工深覺憤怒,氣恨公司粉碎了一個無形的道德合約——「我們努力為公司賣命,公司除非在不得已的時候不會開除我們」。而中階經理人原先是企業文化的重要來源及企業價值的主要保存者,組織在失去他們之後,要維持基層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就更加困難了。
而諷刺的是,企業改造的風潮是平息了,近年來企業e化的風潮再度凶猛地泛濫,都不再聽聞員工怨懟的聲音,為什麼呢?其原因正是如哈默和普哈拉所說的:來自未來市場的壓力。
原來網際網路的技術成熟之後,顧客上網的效率逼使組織不得不加速e化,以免被淘汰。由於網際網路如此普及,大家都用它,未來的市場也是它,員工能輕易的體會這個趨勢,因為它不只存在於企業內部,它已經「無所不在」。員工沒有像企業改造時那麼的反彈,因為員工不是被迫接受公司的「資訊化」決策,而是「參與」了這個e化決策的過程。

**知識管理開創新局

**
我們檢討企業改造的歷史是為了避免在推動「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再犯同樣的錯誤。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觀念就是第一:知識分享是人性社會化的本質,因此知識管理應當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目的。當知識分享已經變成組織文化或社會常態的時候,組織就不需要再強調知識管理了,因為它已成為員工的工作習慣。第二:知識工作就像學習一樣,要經由團隊才能發揮新的效果,知識管理終須回歸組織文化的層面,在人際關係的基礎下,由合作產生知識的價值。
企圖藉著機械式的管理制度貶抑社群功能的管理方式,必遭失敗的下場。
如同企業改造已快成歷史名詞,企業e化卻正方興未艾,我希望大家不再談「知識管理」的日子趕快到來,那代表一個分享知識價值的美麗新時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