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S25 Ultra開箱!AI助理、鏡頭百倍望遠、機身升級⋯亮點規格一次看
三星Galaxy S25 Ultra開箱!AI助理、鏡頭百倍望遠、機身升級⋯亮點規格一次看
2025.02.17 | 3C生活

三星旗艦機Galaxy S25系列於情人節開賣!其中,最高階版本S25 Ultra在外型上進行多項調整,新增AI助理功能,相機更是延續過去譽為「演唱會神機」的高倍望遠表現。

《數位時代》取得Galaxy S25 Ultra鈦空藍版本,實際測試使用情形。

外型:變窄變輕,單手更好拿

開箱盒裝內容物,同樣是只搭配一條充電線的簡單組合。

三星Galaxy S25盒裝.jpg
三星Galaxy S25盒裝內容物。
圖/ 隋昱嬋攝影

鈦空藍是低飽和的灰藍色,背蓋採帶點光澤的霧面設計,邊框則是銀色金屬質感。

三星Galaxy S25外觀
三星Galaxy S25 Ultra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Galaxy S25外觀
三星Galaxy S25 Ultra背蓋材質及色彩。
圖/ 隋昱嬋攝影

實際拿起來可以明顯感受到重量變輕,單手操作性也更好,重量從上一代的233g降至218g,機身寬度從79mm縮窄到77.6mm,厚度則從8.6mm降至8.2mm。

三星Galaxy S25外觀(螢幕)
三星Galaxy S25 Ultra外觀。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Galaxy S25外觀(側邊)
三星Galaxy S25 Ultra側邊厚度。
圖/ 隋昱嬋攝影

整體形狀上較上一代有滿大變化,四個角落從較銳利的直角改為圓弧狀設計,也把上一代圓弧狀的邊框改為平整。

三星Galaxy S25外觀(相機)
三星Galaxy S25 Ultra邊角從較銳利的直角改圓弧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Galaxy S24開箱評測
上一代Galaxy S24 Ultra邊角較銳利。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Galaxy S24開箱評測
Galaxy S24 Ultra邊角採圓弧設計。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Galaxy S25外觀(S Pen)
三星Galaxy S25 Ultra同樣嵌入S Pen,按壓可取出。
圖/ 隋昱嬋攝影

更輕薄的體積,但同樣嵌入了Galxy S Pen,手寫體驗不打折。

三星Galaxy S25外觀(側邊)
三星Galaxy S25 Ultra厚度。
圖/ 隋昱嬋攝影

AI功能:三星版動態島Now Bar、網頁文章摘要製圖

Galaxy S25 Ultra同樣推出多項AI功能,包含文字、搜尋、圖像編輯到日常生活的小助手。

生活助理

在One UI 7系統中首度推出Now Bar和Now Brief兩個新功能。

Now Bar是類似蘋果「動態島」的設計,藥丸狀的欄位可以顯示音樂播放進度、計時器、地圖指示、運動賽事比分等資訊,在鎖定介面就能看,進到畫面也會隱藏在上方工具列的圖示,點看可以查看詳細內容。

三星S25 Now bar

三星S25 Now Bar可選的功能目前還有限,但三星表示未來有機會開放更多第三方軟體加入這項功能。

三星S25 Now Bar
三星S25 Now Bar可選的功能目前還有限。
圖/ 隋昱嬋攝影

Now Brief又叫個人頭條,是匯報一日行程或重要事項的助理小工具,比如一早起來點開可能會看到它幫你整理今天的天氣、行程、路況、旅遊計畫表等等。

三星S25 Now Brief
三星S25 Now Brief可以顯示的內容。
圖/ 隋昱嬋攝影

智慧選取

S25推出更多網頁瀏覽時的選取功能選擇,除了直接搜尋、翻譯等基礎功能外,還能摘要選取的文章段落、生成一張圖表快速掌握資訊,或者利用這段文字生成寫作大綱等,實際操作過程非常快速,1-2秒內就能產生內容。

三星S25摘要表格

圖像編輯

至於AI圖像編輯,已經是去年開始每款手機的標配,S25同樣具備在照片中圈選空白處,生成指定物體的功能,目前以物體和動物為主,人物無法生成。

三星S25照片編輯

也可以直接依照塗鴉、照片、或者文字指令生成不同風格的圖像。

三星S25生成圖片

相機:6種變化,最高百倍望遠

整體延續了S24相同的規格,2億像素主鏡頭、1000萬像素的3倍望遠鏡頭,以及5000萬像素5倍望遠鏡頭,唯一改變的是把超廣角鏡頭從上一代的1200萬像素提升至5000萬像素。

變焦一樣是S25的主打亮點,光學變焦就有2、3、5、10四種,可讓拍攝手法擁有更多元變化,超高倍望遠則最遠達到100倍。

三星Galaxy S25 相機倍數
三星Galaxy S25 Ultra相機可直接選取的倍數相當多元。
圖/ 隋昱嬋攝影
S25望遠.jpg
Galaxy S25 Ultra望遠陰雨天測試。
圖/ 隋昱嬋攝影
S25超高倍望遠.jpg
Galaxy S25 Ultra超高倍望遠測試。
圖/ 隋昱嬋攝影
S25超高倍望遠2.jpg
Galaxy S25 Ultra超高倍望遠測試。
圖/ 隋昱嬋攝影
Galaxy S25 Ultra 夜間望遠
Galaxy S25 Ultra 夜間望遠效果。
圖/ 隋昱嬋攝影

實測2-10倍都有不失真且細節豐富的表現,到30倍的畫質表現依然相當清晰,不過100倍就會有滿重的AI處理痕跡,物體液化不太自然。

三星S25 Ultra背光攝影
三星S25 Ultra背光拍攝的效果。
圖/ 隋昱嬋攝影
三星S25 Ultra夜間攝影
三星S25 Ultra夜間攝影效果。
圖/ 隋昱嬋攝影

售價資訊
Galaxy S25:12GB + 256GB、12GB + 512GB,建議售價新台幣27,900及31,900 元,有深海藍、冰藍、迷綠、炫灰、酷黑、緋紅、紗金等色。

Galaxy S25+:12GB + 256GB、12GB + 512GB,建議售價新台幣34,900及38,900 元,同樣是深海藍、冰藍、迷綠、炫灰、酷黑、緋紅、紗金等顏色。

Galaxy S25 Ultra: 12GB + 256GB、12GB + 512GB,建議售價新台幣 43,900、47,900、56,900 元,有鈦灰、鈦空藍、鈦銀、鈦黑、鈦曜黑、鈦青、鈦粉金等顏色。

總結:外型升級,AI神速處理

Galaxy S25 Ultra和上一代規格表差異不大,最大亮點在於外型更輕薄好拿,大幅改善Ultra過去太重太大台的問題,預計能吸引更多族群的青睞。

至於AI功能,主要還是擺在文字摘要、搜尋和圖像處理三大功能,變化雖不大,但3秒內生成的處理速度相當令人驚豔,和上一代可能要1分鐘左右的生成時間有相當大的差異。

延伸閱讀:Perplexity發布Deep Research,一天可免費查5次!跟OpenAI、Google一般搜尋差在哪?
劉德音退休後去了哪?最新動態曝光!赴加州柏克萊分校創辦「TCIP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企業的進化。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AI策略,不僅用來優化自身營運,還透過「內服外推」的策略,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例如智慧客服、法遵審閱和跨國語譯等,幫助企業在AI 2.0時代掌握人機協作的優勢,發揮AI的最大綜效。

從辨別式到生成式AI技術 驅動人機協作新紀元

2016年,AlphaGo的出現象徵著辨別式AI技術的成熟。人工智慧不僅能「看懂」、「讀懂」,甚至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與行為,讓語音辨識、影像分析、文字理解等應用進入金融、製造、醫療與安防等產業。例如,金融業利用辨別式AI優化信用評估、詐欺偵測與風險管理;醫療業提升診斷疾病的能力;製造業用於品質檢測與預測性維修;安防業則透過人臉辨識與行為分析提升安全性。

隨著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迅速發展,AI 2.0時代隨之而來。現在,不僅文本、圖像、影片、聲音、程式、數據與物件可以自動生成,還催生了代理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表示:「從辨別式AI、生成式AI到代理AI,人工智慧不僅具備成熟的數據分析、影像識別、語音合成能力,還具備語意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正朝著認知智慧邁進,能理解、思考、學習以及創新,開啟了人機協作的無限可能。」

然而,相較於個人使用者對生成式AI的積極採用,企業在導入AI方面仍較為謹慎。多數企業會從相對明確、風險可控的場景開始,例如客服自動化、智慧助理、文件摘要、行銷內容生成、知識庫查詢等,逐步評估資料安全、法遵框架與投資報酬率。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
圖/ 數位時代

蘇添財指出:「AI導入不僅是IT專案,更是組織文化與營運流程的變革工程。」他提醒企業,若要真正發揮AI的效益,除了精準找出業務痛點、決定AI應用範疇,還需積極參與導入過程,並確保AI應用服務上線後,員工願意且滿意使用,才能發揮商業價值。

蘇添財進一步引用BCG《AI Radar Survey》指出,高達86%的企業相信人類與AI的協作將是未來的主流。協作模式多樣,有些企業讓AI成為決策輔助者,人類仍握有關鍵監督權;也有企業建構AI代理人(AI Agent)主動處理流程,只在例外情況轉交人工審核。「這些模式的共通點是,AI不再只是支援系統,而是決策與執行流程的共同參與者。」

「內服外推」策略 推動AI應用落地

身處AI變革的關鍵時刻,中華電信一方面在內部導入AI以優化營運效率、推動流程自動化,另一方面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協助客戶加速數位轉型。目標是透過「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加速AI落地,讓AI創造具體可見且有感的商業價值。

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與建構AI賦能的智慧客服、智慧聲控、智慧分析、智慧安防、語音助理與新興應用,並陸續推出20多個AI應用服務,例如IVR語音導航、MOD聲控助理、電信大數據分析、智慧交通、科技執法、AI總機等,並獲得市場的廣泛好評。

以智慧客服為例,中華電信透過語音辨識、語音合成、語意理解、多輪對話、知識管理、語音核證、對話分析等核心技術,開發出文字機器人、語音機器人、外撥機器人、值機應答助理、客戶心聲分析、訂位助理、掛號助理與智慧總機等服務,協助公部門、餐飲、旅遊、電商、製造、金融、醫療、物流等超過30家客戶優化客服效率與體驗。

蘇添財表示:「2016到2022年間,我們的重點不僅是打造AI應用服務,更是透過持續的實務應用與實戰經驗,全面提升『人才』、『平台』、『技術』與『資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員工對語音合成、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數據分析的掌握度,為未來做好準備。」

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也從AI 1.0(辨別式AI)階段邁向AI 2.0(生成式AI)階段,不僅鎖定智慧客服、智慧法律、新興應用、元宇宙、防詐資安、Copilot等六個領域,推出生成式AI賦能的產品服務,例如台灣第一個代筆遺囑生成服務、跨國即時語譯與仿聲服務等。此外,中華電信也將AI技術導入電信網路,研發智慧維運助理、自治網路、網路數位分身等服務,提升網路品質並降低維運成本。在客服領域,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結合客服知識庫,能在5秒內提供一線客服人員所需的精準答案與參考資料,協助即時解決客訴問題,減少10%的客戶等待時間。同時,推出AI企業年報審閱服務,審閱人員只需匯入公司年報與相關法條,即可完成AI年報審閱工作,節省超過80%的人工作業時間,法規審閱精準度超過95%。

展望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以「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優化AI產品與服務,成為企業AI轉型的最佳夥伴。蘇添財表示,將因應AI技術的發展,深化在體現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多模態AI(Multimodal AI)、領域化模型(Domain-Specific Models)、可解釋AI(Explainable AI)、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人型機器人(Humanoid Robotics)、AI擴增開發(AI-Augmented Development)等領域的能力,目標是提供在地客製、可控可信的智慧應用,滿足各領域與產業的需求,攜手夥伴與客戶共同將想像轉化為價值,共建智慧新未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