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蘋果、亞馬遜都在搶,串流用戶成長新聖杯:體育直播
網飛、蘋果、亞馬遜都在搶,串流用戶成長新聖杯:體育直播

拳擊、格鬥、美式足球、女子足球世界盃,若要聯想這串體育賽事的共通點,你會聯想到什麼公司?

答案,不是傳統體育台,而是串流之王網飛(Netflix)。

做為好萊塢與美國傳統有線電視網眼中的最大對手,網飛在過去一年,股價漲幅超過八成,表現完全不輸AI相關題材類股,締造如此成績單,背後關鍵字之一,就是體育直播。

從請出明星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復出,並向全球直播對戰,到拿下美國最受歡迎的運動——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的聖誕節大戰,以及二○二七與三一女子世界盃足球的轉播權,二月甚至傳出,網飛有意追求一級方程式賽車(F1)二六年起的轉播權合約。

花了近二十年時間,網飛顛覆與翻轉了電視與影視產業,但最近它的內容創新,卻是傳統電視最標準的節目內容,那就是運動賽事直播。

其實,不只是網飛有此布局,包含蘋果的Apple TV+、亞馬遜的Prime Video,近年都陸續加入體育轉播權的戰場,在自家平台上直播各大運動賽事。

這些串流業者,頻頻出手,將企業下一步的成長曲線,押注在賽事直播,這個極其傳統的媒體內容業務,背後的原因是,它是在目前現有有線電視內容中,最有機會創造用戶成長的聖杯。

攤開尼爾森的統計數據,若以二○一七年、兩歲以上觀眾的收視率做為基準,自那時起,美國有線電視網中,唯一持續呈現正成長趨勢的,就是直播的體育賽事,包含新聞、娛樂與兒童節目到二四年為止,收視表現都是負成長。

傳統電視「剪線潮」加速,全美串流市占今年將超車

若細看十八至四十九歲這個年齡段的觀眾群數據,在二四年舉辦奧運的背景因素加成下,體育直播占該族群當年收視內容的二四%,數值是二○年的兩倍多。

瑞銀報告指出,二○二四年,全美串流收視占全體觀眾比率已達到四四%,預計在二五年,傳統電視的「剪線潮」現象持續加速,將使收視市占率數據出現黃金交叉,正式超越廣播與電視的加總占比。

在此背景下,體育賽事直播,不僅是串流業者的新成長動能,同時也是傳統電視網的最後浮木,也因此,這個戰場就成為了各家都要搶進的兵家必爭之地。

延伸閱讀:上網不限速吃到飽退燒?台灣用戶占比下滑,NCC:「限速」方案趨勢增加

以拳王泰森的拳賽為例,該場賽事同時在線觀眾數一度達到六千五百萬,寫下運動賽事轉播的世界新紀錄。同樣交由網飛轉播的兩場美式足球聖誕大戰賽事,也都分別寫下超過二千四百萬名觀眾在線觀看,成為該聯盟史上在串流媒體收視率最高的賽事紀錄。

直播觀賽仍具成長潛力,網飛正在變版權持有者

高盛預估,透過數位直播觀賞比賽的觀眾數,在二七年將達到一億二千七百萬,年複合成長率約為八.六%。

市調公司YouGov的調查顯示,全球五十五歲以上的體育迷中,有高達七成五的人會再到現場觀看比賽,但若是往下看到十八至二十四歲這個年齡層的群眾,該數字卻下降到僅剩三成一。

「與有線電視的傳統節目形式相比,年輕觀眾更喜歡精彩畫面、短影片甚至是表情符號。」《金融時報》點出,如何吸引新世代的粉絲與球迷,是體育產業此時面臨到的一大問題。

旗下擁有世界摔角娛樂(WWE)賽事的TKO集團在二四年正式與網飛簽訂一紙長達十年、金額五十億美元的合約,讓網飛自二五年起,每週都可以向全球觀眾直播旗下招牌節目《RAW》。

TKO集團總裁馬克.夏皮羅(Mark Shapiro)曾在受訪時指出,對新一代粉絲來說,以「老派的方式」觀看比賽已遠遠不足,他認為,網飛全力搶進體育市場,就是看中這些內容,不只可以留住既有客群,更可以吸引新的用戶。

體育媒體《The Athletic》認為,網飛種種的舉動,都意味著它正在從製作紀錄片等「體育相關內容」,逐漸轉變成「真正的體育版權持有者」。

各方競搶推升轉播金,聚眾後,變現模式成關鍵

另一方面,儘管如串流平台等新競爭者加入,但大家要爭奪的標的物,也就是運動賽事並沒有增加,供給小於需求,也是催化這場轉播權大戰在此時邁入白熱化的主因之一。

瑞銀報告點出,包含陸續完成續約的NBA與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在三年內美國本土還會出現續約窗口的賽事,僅剩下TKO旗下的終極格鬥冠軍賽(UFC),以及一級方程式賽車等少數賽事。

單看近年簽約的轉播權合約金額,就能展現其熱門程度。

根據瑞銀統計,二○二四年,主要運動賽事版權的年平均價值(Average Annual Value),年成長約二.一到二.九倍之間,預計該成長趨勢將在二五年持續維持。

單看NBA最新版的轉播權利金,以新、舊合約第一年價值做比較,新版合約價值就成長二.七倍,平均每小時創造的價值,是全美最受歡迎的NFL賽事三倍多,瑞銀報告稱,NBA新版條約,重塑了整個體育轉播權的市場格局。

不過轉播權利金成長再多,都只會先進賽事主辦方口袋,砸大錢匯聚觀眾這一招,能否奏效,還要回到各家業者的變現模式。

對於網飛來說,他們自二二年起推出的廣告訂閱方案,就是未來成長的重要拼圖。

這個參照傳統電視網的收入來源,正在發揮效用,例如,去年網飛轉播的兩場NFL聖誕節大戰,在美國就衍生高達一億八千萬美元的廣告收入。

網飛二四年第四季財報顯示,該季選擇訂閱廣告方案的用戶,在有提供該服務的市場中,占比超過五五%,會員整體人數較前一季成長三成,該年全年度的廣告收入,年成長更是翻了一倍。

網飛共同執行長格雷格.彼得斯(Greg Peters)比喻,二○二五年,是該公司的廣告業務,正在從爬行,轉換到站立行走的一年。

運動直播做出差異化,訂閱及廣告收入是決勝點

體育版權專家、市調公司Ampere Analysis前研究經理傑克.吉諾維斯(Jack Genovese )分析,在過去,網飛關注的是訂閱人數的成長,但現在它開始更注重用戶參與度、在平台上的觀看時間等指標,而參與運動直播市場,就是它與對手做出差異化的武器。

網飛內容長貝拉.巴賈里亞(Bela Bajaria)補充,直播是拓展節目類型的絕佳工具,不只是體育,該公司也正在喜劇、真人秀等領域研究推出直播節目可能性。

即使如此,網飛共同執行長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在最新的業績電話會議中仍強調,目前網飛在體育直播串流的策略是專注追尋特定場次的體育比賽轉播,而非接下特定賽事整季的轉播任務,因為後者會在財務上創造更沉重的負擔。

此外,吉諾維斯也提到,網飛針對不同運動項目,爭取特定賽事轉播的做法,也可能使原本該項目的粉絲,被迫必須訂閱多家平台的方案,進而引起反感,反倒造成反效果。

巴克萊銀行報告分析指出,儘管特定賽事可以在短期引起觀眾注意,但長期來看,網飛是否可以透過體育迷的持續參與,創造更多訂閱或是廣告收入的成長,才會是長期真正決勝點所在。

不管這場體育轉播賽道最後的贏家是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若不參與這場聖杯爭奪戰,極有可能會失去新世代觀眾的眼球,成為串流媒體時代的輸家。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亞馬遜、Netflix兩大銷售法寶揭密:「數據長尾優勢」,不是科技業也能學
台積叛將、檢調、被告辯護律師專訪》該不該獵狼?四方火線對談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走進晶焱科技,很難不注意到企業牆上掛著的一段話:「積體電路與微電子系統的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設計,不只是高深的學問,更是一門追求極致工藝的精品藝術。」這句出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柯明道的話語,也正好體現了晶焱科技過去二十年來在技術領域持續深耕、追求極致的最佳寫照。

作為國內的IC設計公司,晶焱科技長年專注於電子產品中那顆不起眼、卻肩負系統安全重任的防護IC。「看似沒什麼存在感,但如果沒有它,輕則訊號中斷,重則整個系統癱瘓。」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笑著說,也因此所有用過筆電、手機、電視或AI伺服器的消費者,或許都曾經間接受惠於晶焱科技的這門技術。

從守護到進攻,晶焱科技瞄準霍爾電流感測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最佳平衡。
圖/ 數位時代

姜信欽回憶,晶焱科技自1998年投入ESD研究,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市場,花了七年蹲點。如今,團隊已累積超過400種產品規格,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需求。而這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防護」與「不干擾訊號」間取得平衡。姜信欽說,過高的箝制電壓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完全防護,過低的話則可能會過早啟動防護機制,影響正常運行。「難的是要像避雷針一樣,瞬間導走危險電流,卻不影響正常訊號的傳輸。」

雖然在ESD防護市場打下基礎,但姜信欽也坦言,單靠防護IC未必能支撐企業規模與競爭力。「留在舒適圈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想找出下一條能跟臺灣半導體共同成長的路。」而這條路,就是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Hall Current Sensor)。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器電源電流監測。
圖/ 數位時代

所謂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是透過偵測電流所產生的磁場變化,進而反推出電流大小,達到非侵入式監測,避免干擾原本電路的運作。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補充說明,傳統作法通常會將感測器直接串入電路中,但這樣往往會影響電流本身。「我們現在是利用磁場感測的方式,完全不會干擾訊號流。」他說。尤其在電動車產業快速崛起之際,這樣的方案更顯關鍵。因為電動車在瞬間加速或充電時,經常出現突波電流,若偵測不夠精準,可能就會影響整體能效與行車安全。姜信欽也表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能在有限空間內精確掌握電流變化,正是車用領域最迫切需要的技術。

姜信欽進一步透露,其實在創立晶焱科技之初,就同步規劃了兩條技術賽道:一條是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IC,另一條則是類比IC。當年之所以先選擇投入防護IC領域,主要是因為較容易找到市場需求。而隨著AI伺服器、電動車與綠能應用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電流精密監測的需求急遽攀升,也讓晶焱科技看見切入霍爾電流感測器的絕佳機會。「現在所有電子產品都在往微型化發展,傳統電流感測模組體積太大,根本無法塞進未來的車用或伺服器設備裡。」姜信欽說。

鎖定AI、車用與綠能場景,晶焱科技迎向藍海市場

然而,要做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遠比外界想像困難。除了必須解決溫度漂移問題,更要處理雜訊、封裝熱效應,以及如何讓感測器在不同電流範圍都能保持精度。「這不是單純的IC設計,更是一個微系統工程,必須同時理解電、磁、熱三種物理效應。」姜信欽坦言。過往若要自行投資,研發時程往往得拉長到五年以上,且這方面技術臺灣其實是相對缺乏的。

「計畫對我們來講就像沙漠裡看到水。」姜信欽口中的計畫,正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他表示,若沒有本計畫的支持,這顆產品恐怕還要再拖個兩年才能進入量產。

由於晶焱科技選擇採用高壓金氧半導體製程(BCD),改變傳統霍爾感測器使用雙極性製程(Bipolar)或外掛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元件的做法,並將霍爾元件、放大器與溫度補償電路全部整合在單一晶片中,這不僅大幅降低成本與體積,也顯著提升靈敏度。姜信欽表示,他們甚至在封裝內設計了特殊的導電結構,用以將磁場集中至霍爾元件上,進一步提高感測精度。「過去的霍爾感測器多是獨立模組,但我們希望將它做成一顆IC直接放進系統裡,這樣不僅能節省空間,還能實現自動零點校正與溫度漂移補償。」他說。

楊鴻銘補充指出,晶焱科技瞄準的市場涵蓋AI伺服器電源監控、電動車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 OBC),以及太陽能系統的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以AI伺服器為例,在直流-直流(DC-DC)降壓模組從48伏轉換至12伏的過程中,需要透過霍爾感測器即時監控電流並執行相位平衡。此外,晶焱科技的產品同時具備ESD防護與高隔離耐壓設計,能滿足車規與工規等嚴格標準。

迎戰千億市場新局,晶焱科技要以新技術開創新篇章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圖/ 數位時代

「未來臺灣很多AI伺服器大廠以及車廠,都將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姜信欽有信心的說。目前,晶焱科技的首款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IC,已進入客戶測試階段,預計最快2026年開始量產。雖然姜信欽謙虛地說市場量體規模難以預測,但根據晶焱科技內部的預估,到2032年全球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市場將有望上看新臺幣1,000億元。對晶焱科技而言,這不只是開發新產品,更是把過去在ESD防護累積的工藝精神延伸到新的成長曲線。正如企業牆上那句話所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晶焱科技正用二十年的技術底蘊,敲開另一道更高的門檻。

「我們不是只想守住舊市場,而是要在下一個二十年,找到屬於臺灣IC設計的新位置。」姜信欽說。從電子產品背後默默防護訊號,到如今挑戰更高精度、更高附加價值的微系統設計,晶焱科技迫不及待要展開新的篇章。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創辦人:姜信欽博士
- 核心技術:靜電放電(ESD)防護 IC
- 資本額:新臺幣9.8億元
- 員工數:約15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