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台灣加密監管進入第四階段,專法草案旨在建立明確的法律框架,規範VASP的設立、營運及管理,強化消費者保護,並與國際監管趨勢接軌。
重點二:專法草案涵蓋九大重點,強化VASP業者管理,其中包括業者許可、資本額、內控機制、穩定幣發行、交易監管、罰則等多方面進行規範,以建立更安全、透明、穩定的虛擬資產市場。
重點三:為落實第三階段監管措施,金管會實施VASP登記制度,並對不同業務複雜度的業者採取差異化管理。未於期限內完成登記者,將不得繼續營業,並面臨相關刑事責任。
《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出爐
為了讓台灣的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市場更健全,並保障投資人的權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在昨(25)日發布新聞稿,宣布正式推出「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
這項草案是金管會在參考國際規範與國內專家的建議後制定的,預計在今年六月底前提交給行政院審查。
為了讓法案更完善,金管會將在網站上公開草案內容,並進行為期60天的意見徵集,且邀請各界人士提出看法。金管會強調,他們會持續與各方溝通,確保法案能夠充分考量到各方面的意見。
《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九大重點
根據金管會新聞稿,這項草案一共涵蓋九大重點、50個條例,全面規範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
- 總則規範:明確立法目的、主管機關及相關用詞定義。
- 服務商許可:規範業者種類、許可條件及資本額等。
- 共通管理:包括財務、內控、客戶保護及資產保管等。
- 個別服務商規範:針對交易所、保管商等訂定特定規範。
- 同業公會:規範其職責、會員義務及主管機關監督。
- 穩定幣管理:規範發行許可、廢止及發行人管理。
- 交易服務監管:禁止詐欺、操縱,並賦予主管機關檢查權。
- 違反罰則:明定相關刑事及行政罰則。
- 過渡條款:規範施行後之過渡安排及施行日期。
目前,台灣對虛擬資產服務業者(VASP)的監管主要依循《洗錢防制法》,要求業者進行洗錢防制申報,並遵循相關的KYC(認識你的客戶)和AML(反洗錢)規定。
然而,現行法規主要側重於洗錢防制,而缺乏專門法規,對於虛擬資產交易、保管、發行等業務,缺乏明確的規範。另外,現行法規主要針對洗錢防制,對於市場操縱、消費者保護等議題,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
如今台灣已經正式進入第四階段,為了彌補現行法規的不足,金管會推出《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其主要目標在於建立明確的法律框架,規範虛擬資產服務商的設立、營運及管理,並且強化消費者保護,防範市場操縱、詐欺等不當行為。
因此專法草案不僅涵蓋洗錢防制,更針對虛擬資產交易、保管、發行等業務,制定詳細的規範。虛擬資產服務商也必須取得許可才能營運,並對其資本額、人員資格、內控機制等進行規範。
同時,專法草案將穩定幣納入監管範圍,規範其發行人的資格條件、資訊揭露等義務,並且強化客戶資產保管、資訊揭露等要求,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業者須於9月底前完成VASP登記
台灣對於VASP業者的監管採取階段性進程,目前已來到第四階段。
第一階段(洗錢防制規範):
初期以《洗錢防制法》為基礎,於2021年發布「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要求VASP進行洗錢防制聲明,並遵循KYC/AML規範。
第二階段(成立公會與自律):
金管會輔導VASP成立同業公會,並督導其制定自律規範及內部控制範本,以提升業者自律能力。
第三階段(VASP登記制):
根據新修正的《洗錢防制法》,實施VASP登記制度,要求業者須完成登記才能合法營運,違者將面臨刑責。
第四階段(虛擬資產專法):
目前推進《虛擬資產服務法》立法,目標建立更全面的監管框架,涵蓋業者許可、交易規範、消費者保護等面向。
透過這四個階段,台灣逐步強化對VASP的監管,以期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範相關風險。
目前金管會正積極推行第三階段措施,推動實施VASP業者登記制度。針對不同業務複雜度的業者,採取差異化管理。
不過隨著加密貨幣交易所申請執照的期限即將截止,目前僅有10家業者提出申請,遠低於先前向金管會進行洗錢防制聲明的23家業者。
金管會證期局主秘尚光琪表示,其中有6家是直接向金管會申請執照的新業者,但目前申請者並無國外業者。
距離三月底的申請截止日僅剩不到一周,尚光琪強調,未提出申請的業者將不得繼續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否則將面臨刑事責任。金管會也將更新其官方網站上的業者名單,移除未提出執照申請的業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為邵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