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
找尋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
2000.06.01 |

我有一次去參加家庭聚餐,參加的成員都是一些同事和他們的太太。其中有一位同事的太太問我,「你們做事不是應該越來越有效率嗎?電腦化、網路化等等的,但是為何越有效率,反而越來越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在網際網路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會越來越忙。
當代的工作型態,就如同打回力球一般,你打的速度越快,球反彈的速度也就越快,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疲於奔命要去接那個反彈回來的球。網路這樣的工具越被使用,每個人必須回應工作變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為網路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分上下班,隨時都得回應它。
當我們認知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必須回過頭來,破除過去的一個迷思-工作越有效率,就會有越多的休息時間。事實上,越有效率,只能讓你盡快把事情做完,然後再做更多的事情!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之下,當工作者變得極端忙碌,他就需要另外一種極端的休閒方式-類似一種「白痴休閒法」,完全不需要花腦筋的休閒方式。像在工作中需要講很多話的人,可能就需要一種完全不用動嘴巴的休閒活動。像國外那種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一動也不想動的休閒方式也有可能會越來越流行。
在網路時代,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全面的生活和文化的轉型,我們也就必須在中間為自己找到一個平衡點。
舉例來說,現在每個人每天可能都會收到七、八十封的電子郵件,如果每封電子郵件都要認真地去回覆它,大概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的時間,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資訊的無遠弗屆、無所不在,固然具備了讓組織更扁平化、縮短作業流程的好處,但是同時也使得過去可以專業分工、分層負責的情況被打破了。這樣的狀況,會造成時間的排擠現象-真正可以做事的時間變少了。更嚴重的是,可以思考的時間也變少了。

**以犧牲環保和人文為代價?

**
這樣的情況也不僅止於發生在工作場上,也包括生活的各個層面。像電視頻道大量湧現以後,小孩子便花了許多時間看電視,犧牲了讀書的時間,甚至是睡覺的時間。現在有了網路,小孩子轉而投注大量的時間在網路上,同樣排擠了其他的可能性。但是我相信,閱讀書本所能得到的思考深度,是電視或網路很難取代的。
孫運璿先生和李國鼎先生,是對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最有貢獻的兩位前輩,但是卻在產業有所成的二十年後不約而同地扼腕,這樣的發展是以犧牲環保和人文為代價的。
我們現在在網路時代有了一個新的開始,或許二十年後可能會讓我們扼腕的發展,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防範於未然。網路的時代裡,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許多好處,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弱化、喪失了許多我們曾經擁有的珍貴資產。而這一切,有待於我們建立一個良好的網路文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