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面臨330億天價罰款!遭美認定「華為AI晶片共犯」成關鍵:誰是幕後白手套?
台積電面臨330億天價罰款!遭美認定「華為AI晶片共犯」成關鍵:誰是幕後白手套?

重點一 : 台積電涉違規供貨華為,恐遭美罰逾1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330億元。

重點二 : 美方認定,台積電為算能設計、匹配華為AI晶片,因此違反美出口管制。

重點三 : 台積電聲明,自2020年9月中旬起已停止向華為供貨,目前正配合美方調查。

台積電恐面臨美國商務部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高達10億美元 (約新台幣330億元) 或以上的鉅額罰款。

《路透社》引述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此調查起因於台積電為中國晶片設計公司算能 (Sophgo) 製造的晶片,被發現與遭美國出口管制的華為 (Huawei) 之高階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內晶片相符,涉嫌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華為被視為中國發展AI晶片的核心企業,長期被美國指控違反制裁及竊取商業機密,並被列入禁止獲取美國技術的貿易實體清單。

台積電發言人高孟華 (Nina Kao) 透過聲明表示,公司致力於遵守所有法律規範,自2020年9月中旬起已停止向華為供貨,目前正配合商務部調查。

如此的鉅額罰款,源於美國出口管制法規允許對違規交易處以最高達交易金額兩倍的罰款。 此案發生在美國政府尋求更嚴格執行出口管制、並提高違規罰款之際。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上月才公開表示將「大幅增加對違規者的執法力度和罰款」。

晶片流向疑雲:算能訂單匹配華為AI處理器

美國商務部的調查核心,在於台積電為算能所生產的客製化晶片。 消息人士指出,這款晶片經比對,與華為用於其高階昇騰 (Ascend) 910B 人工智慧處理器中的晶片一致。 由於台積電的晶片生產設備包含美國技術,即使在台灣設廠,其生產活動仍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範的約束,不得為華為生產晶片,或在未經美國許可下為任何中國客戶生產特定的先進晶片。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 (RAND) 研究員 Lennart Heim 估計,台積電近年可能生產了近三百萬顆與算能訂單設計相符、最終極可能流向華為的晶片。Heim 指出,基於該晶片的AI應用設計,台積電本不應為總部位於中國的公司製造,特別是考量到其可能被轉移給像華為這樣的受限實體的風險。

去年秋季,加拿大科技研究公司 TechInsights 拆解華為 910B AI 加速器時,首先在其多晶片系統中發現了台積電製造的晶粒(die,一小塊積體電路本體)。而台積電在接獲消息後,就向美國通報,此案可能違反對華為設下的出口禁令。

美方加強執法!10億美元罰款十分罕見

《路透社》報導指出,高達10億美元等級的出口管制罰款實屬罕見;2023年,希捷科技 (Seagate Technology) 因違規向華為運送價值逾11億美元 (約新台幣357.5億元) 的硬碟,最終支付了3億美元 (約新台幣97.5億元) 的和解金。

繼 TechInsights 的發現後,台積電已於去年11月暫停向算能出貨;算能則在今年1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與華為相同的實體清單。

儘管面臨調查壓力與美中貿易關係的變數,台積電先前已宣布計劃在美國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 (約新台幣3.25兆元),興建五座額外的晶片廠。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將如何推進此案或何時結案。華為的昇騰910B被認為是中國公司目前可量產的最先進AI晶片,在中國當地被視為輝達 (NVIDIA) 的替代選項。

算能母公司「比特大陸」,曾在台違法挖腳工程師

據《路透社》報導,算能科技由比特大陸(Bitmain)共同創辦人詹克團(Micree Zhan)共同創立,且雙方密切相關。

算能科技母公司比特大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的加密貨幣挖礦設備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比特幣 ASIC 礦機製造商,其在2021年時被指控掩飾中資身分來台設立智鈊、芯道兩家科技公司,非法從事研發並挖腳數百名半導體工程師。

至於算能科技,則由詹克團於2019年創立,主打AI和RISC-V晶片產品設計,且銷售產品給中國地方政府,台積電一直向算能科技運送「數十萬顆晶片」,直到去年秋季為止。中國企業註冊數據庫顯示,詹克團間接持有算能科技約22%股份。

去年案情爆發時,算能科技曾聲明從未與「該被禁企業」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業務關係。

延伸閱讀:讓全球哀嚎的關稅風暴,操盤手是他!華爾街金融公司前CEO、也是川普長期金主
遭指華為白手套,算能科技喊冤!算能科技是誰?母公司比特大陸有何來頭?

資料來源:路透社Tom’s Hardware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