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公開AI指令秘訣!搞懂10個超實用提示詞,讓AI回應更有料
Google公開AI指令秘訣!搞懂10個超實用提示詞,讓AI回應更有料

Google本月發布由資深開發者Lee Boonstra撰寫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白皮書,詳細說明了如何撰寫高品質指令,並強調只需多花30秒琢磨提示,就能讓 Gemini、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大幅提升回應品質。

隨著AI進入職場,學習提示工程可說是像Excel、PowerPoint一樣的必備職場技能。這份白皮書歸納出10項基本的提示工程技巧,讓使用者在使用AI時,能夠更快速地上手並提升互動品質:

1.具體明確,避免含糊不清

例如,不要只是輸入:「寫一篇關於氣候變遷的文章」,而是試著這樣寫:「撰寫一篇300字的文章,向高中生解釋海洋溫度上升如何影響珊瑚礁」。明確地為AI設定清楚的文章界限和方向,減少無關的內容。

2.零樣本提示 v.s. 少樣本提示

零樣本提示(zero shot)是簡單直接的指令(例如:「用一句話總結這篇文章」),而少樣本提示(few shot)則提供範例(例如:「這裡有三個產品描述,請用相同的風格再寫一個」)。

白皮書指出, 少樣本提示通常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舉例來說,兩個產品描述:「這款人體工學鍵盤採用15°傾斜設計,可減少手腕壓力」和「我們的降噪耳機可阻擋95%的環境噪音」,然後要求AI為智慧手錶撰寫類似的描述。透過少樣本提示提供範例,AI能更精確地模仿使用者偏好的風格。

3.讓AI角色扮演

例如:「你是一位審查這段 Python 程式碼的資深工程師。找出三個潛在的安全漏洞。」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能讓AI更專注於「專業知識」,並使回應更符合專業標準。

4.要求AI以「思維鏈」逐步推理

對於複雜的查詢和生成,可以在提示中輸入:「在回答之前,請逐步思考。」,也就是「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的提示方法,讓AI在提出解決方法之前,從各種資訊中具有邏輯地推理、查核等。

5.調整溫度來控制AI創造力

透過溫度值的差異,可以讓AI以不同風格和類型回應。若需要嚴謹的事實查核,在設定中調整為較低的溫度值(0-0.3),例如:「產生5個寫實的新創公司名稱[溫度=0.2]」;若想要更有創意的回答,則調到較高的溫度(0.7-1),例如:「產生5個富有想像力的奇幻城市名稱[溫度=0.8]」。

6.將AI輸出結構化

對於需要大量數據的請求,可以使用JSON、XML或表格等結構化格式的資料表示,防止AI冗長敘述,並方便從中提取數據。例如:「以 JSON 格式列出市值前五名的加密貨幣,包含名稱、價格和24小時變動欄位。」

7.使用正面指令而非負面

與其說「不要提及競爭對手」,不如說「專注於我們產品的功能」。白皮書指出,AI更擅長處理「做這個」的指令,負面指令有時會產生反效果。

8.活用「退一步思考」技巧

對於抽象概念,避免直接要求AI解決問題。活用「退一步思考」(step-back)技巧,讓AI從一般原則或模式進行思考,再進一步引導特定任務。

先詢問「良好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的關鍵原則是什麼?」,然後再輸入「應用這些原則來評論這個網站的佈局」。兩步驟的作法能在處理具體問題之前,引導AI生成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

9.透過自我一致性進行驗證

為了在各種輸出中獲得一致的結果,可以重複執行相同的提示3到5次。對於事實查詢,採納最常見的答案;對於創意任務,則挑選最佳的想法。這種「多數決」能讓讓最終答案更可靠,並過濾隨機產生的幻覺錯誤資訊。

10.將提示視為一場對話

在和AI對話時,須從一個基本的提示開始,然後分析回應,再根據結果加入更多細節或限制進行改進,直到獲得滿意的結果。白皮書中以Google 的 Vertex AI Studio為例,提供了儲存和比較不同提示版本的功能。

Boonstra在白皮書中提到,提示是一種工程,而不是猜測或欺騙,無論是編寫Python或是對於電影評論進行分類,使用者在提示時,都需要具有邏輯、結構並清楚地向AI表達需求,才能引導AI做出精準回應。

延伸閱讀:免費AI課程來了!3階段學習「從零到入門」:實作4步驟+9種課程⋯懶人包一次看

資料來源:Prompt EngineeringThe Daily Star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關鍵字: #Goog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