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晶圓大廠環球晶5月16日(美國時間5月15日)於美國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舉辦12吋新廠GlobalWafers America(GWA)開幕典禮,並召開線上記者會。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宣布, 公司有意加碼投資40億美元用於第三與第四期擴建工程,以響應市場成長趨勢與川普政府重點政策,總投資額將達75億美元。
環球晶表示,德州廠開幕典禮現場賓客雲集,與會的包括美國投資加速辦公室執行長Michael Grimes、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Raymond Greene、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謝爾曼市市長Shawn Teamann,以及來自全球的數百位客戶、供應商與合作夥伴,共同見證這項重要里程碑。
擬擴建第三、第四期「未有時間表」
環球晶是在2022年5月,正式決定在美國德州謝爾曼市建設12吋晶圓廠,並於同年12月2日舉行開工典禮。該投資計畫金額達35億美元,至今已在德州北部創造1,200個建築相關工作機會與180個長期職缺,並預計在2028年底前招募多達650名工程、技術與營運專業人員。
在開幕典禮上,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表示:「適逢我們宣布興建GWA屆滿三週年之際,我很高興宣布,環球晶圓擬計畫再加碼投資40億美元,使我們在美國的總投資達到 75億美元。」
徐秀蘭在記者會中說明,公司的擴建意願很高,但有幾個前提必須達成: 第一期、第二期一定要有獲利,必須有確實的美國客戶需求、對在地生產高度感興趣,例如願意簽訂長約及預付貨款,並且要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 。她指出,擴建決策並沒有時間表,取決於上述前提的達成。
環球晶表示,GWA位於謝爾曼的園區佔地142英畝,可容納多達六期的擴建,配合今日宣布的第三、四期策略性擴產計畫,尚具備空間可進行最後兩期擴建,將可大幅提升產能,以因應晶片製造商未來10年於美國宣布逾5,000億美元的新投資,所帶來的需求成長。
德州廠一期完工開始出貨
對於德州廠建廠進度,徐秀蘭說明,第一期目前已完工,工程師同仁已進駐,3月底已出貨小批量產品,出貨量及營業額預計逐季增加,其中高單價產品需較長驗證期,目前出貨以規格相對容易、單價較低的產品為主,較高單價產品的營業額貢獻,預期要到第3季、第4季開始顯現。
徐秀蘭並提到,目前為止客戶對於美國產能的需求相當殷切,即便產品還在驗證中,關稅絕大部分國家都還沒有談出來,已有許多客戶來談,希望預定本地產能,顯示美國企業對當地供應的需求非常強勁。
對於德州新廠何時可達經濟規模獲利,徐秀蘭坦言,新廠是全新設備,前幾年的折舊攤提相對其他廠區較高,不過首期若產能滿載,對於現金流及盈虧表現將較為正面。
徐秀蘭:加碼美國不會排擠其他區域佈局
環球晶在拜登政府時期簽署晶片法案合約,適用25%投資抵減條款,獲4.06億美元補助款、分四階段發放。針對目前晶片法案補貼情況,徐秀蘭表示,環球晶已將第一階段投資計畫里程碑(milestone)達成的申請資料送驗,政府單位對申請資料的處理積極, 有機會在上半年獲得首筆補助款入袋 。
川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產業政策截然不同,也引發外界對晶片法補貼是否落實有所疑問,徐秀蘭說道,川普政府重點是「吸引海外高科技公司來美投資」的目的不變,可能會有新的法案和不同的誘因,她強調,政府補貼是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條件, 決策核心是「總體競爭力」和「市場需求」 。
而對於擴大美國投資,是否將影響其他區域的佈局,徐秀蘭說道,環球晶是Global Waver,在全球佈局、希望盡量在地供應提供local solution,在各地區投資的多寡取決於該地能爭取到的訂單、客戶希望在地供應的程度,以及該地的總體競爭力,包含製造成本、電費、人工、匯率、稅金、關稅等多重因素。
徐秀蘭表示,在美國的擴大投資不會排擠其他地區,如日本、韓國、台灣、歐洲的投資,「其他國家如果表現優於美國的話,也會同步會得到很好的支援」。她並說,美國本來是環球晶相對投資金額較小的地區,之前只有一個較小的8吋廠和一個SOI廠,這次在美擴充投資將有助平衡在各地的生產佈局。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