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3年炎上!墨子科技行動電源「自燃」案例再+1:創辦人拍片致歉,為何遭轟提油救火?
連3年炎上!墨子科技行動電源「自燃」案例再+1:創辦人拍片致歉,為何遭轟提油救火?
2025.06.12 | 3C生活

2025年6月11日,墨子科技(MOZTECH)旗下的產品「太空艙行動電源」,發生自燃事故。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品牌第三度傳出產品自燃、短路事件。

一名消費者在社群平台Threads表示,她一年前購買的太空艙行動電源在充電過程中突然起火燃燒,產品開始膨脹並冒出大量濃煙,「煙甚至大到整個客廳看不見」,並伴隨刺鼻臭味。該消費者被迫將起火的行動電源丟到地上,並移至戶外滅火才化解危機。

這起事件讓消費者心有餘悸地表示:「我再也不敢買這個牌子了」,並質疑「 墨子科技在2023年就發生過自燃,這真的是個案嗎?」

至於墨子科技則下串文下方留言表示,已與消費者取得聯繫,後續會進行事故分析,釐清事故原因,「我們會優先協助消費者進行財務損失上的協助,請大家放心。」

創辦人致歉,稱鋰電池「存在一定自燃風險」

面對最新的自燃事件,墨子科技創辦人陳瑋廷於2025年6月12日凌晨在Threads發布了一段3分鐘的澄清影片。在影片中,陳瑋廷開頭表達歉意,但隨即解釋稱: 「不論是原物料上,還是我們軟體的保護上,我們做到了100分,但我們還是不敵,行動電源的『鋰電池』的特性」。

他進一步表示,行動電源受限於傳統鋰電池特性, 「本就存在一定的自燃風險」 ,團隊已經盡力但「事情終究還是發生。」同時,他提醒消費者若產品發生「掉落、進水、潮濕」等狀況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預告十月將推出「安全再升級」的新產品。

這段澄清影片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引發網友更強烈的批評。許多消費者認為創辦人將歸咎於「產品特性本來就這樣。」網友紛紛留言抨擊: 「乍看是道歉影片,但中間把責任歸給客戶讓產品摔落、進水、潮濕,最後順便預告十月有新產品上市?」

也有網友抨擊「根本就在卸責,還在預告新品,拜託沒檢查好前不要再上架任何商品了!」或質疑陳瑋廷是在道歉還是卸責,「不要提油救火欸!」

墨子科技由現年約30歲的陳瑋廷(Eason)創立,據報導指出,他從25萬元起家,截至2023年初,墨子科技的年營收預估一度上看新台幣5億元。旗下產品萬能充Pro海內外熱銷逾50萬台,但同年8月,卻因產品安全事件進行了大規模回收。

墨子科技採用網紅行銷模式,邀請眾多知名人士推薦產品,因此被譽為「網紅款」行動電源。

產品自燃非首例!墨子科技連續三年傳災情

事實上,包含本次的太空艙行動電源自燃事件,已經是墨子科技的行動電源產品已連續三年出現安全事故,前兩次事件如下:

2023年金門爆炸事件

2023年8月,一名消費者在金門旅遊時,使用墨子科技的「萬能充Pro多功能五合一行動電源」充電,產品突然爆炸起火,導致消費者身體多處燒燙傷。這起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墨子科技當時承諾全力給予傷者治療支援及賠償,並針對序號「202211」、「202212」的產品提供免費換新服務,預估受影響用戶達25萬名。

創辦人當時透露,此次事件造成公司損失預估達1億2千萬元,「應該還會再高一點。」

2024年接觸不良爭議

2024年7月,又有消費者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墨子科技行動電源「爆炸」。不過,墨子科技澄清此次事件「並非產品爆炸」,而是插座與插角接觸不良導致的短路現象。公司強調「電弧的產生並非為產品問題」,並表示產品均通過相關國際性檢驗。

多合一設計的行動電源產品,有問題嗎?

墨子科技的太空艙行動電源,是該公司繼萬能充Pro之後推出的輕量化產品。產品主要特色包括:

輕巧設計:重量僅115克,尺寸40×86×31mm,約兩支口紅大小
多功能整合:內建Lightning/Type-C抽屜式充電頭、360°三段式專利支架
容量規格:5000mAh電芯容量,額定容量3610mAh
快充支援:Type-C輸出支援PD 18W快充

綜觀以上規格可發現,該產品採用高度集成的多合一設計,在僅有兩支口紅大小的體積中整合了主機板、5000mAh電池、360度三段式專利支架、插頭、充電頭等多項元件,由於電路設計相對複雜,一旦過壓保護零件失效,導致過壓充電就可能引發自燃。

為了避免鋰電池過度放電或過度充電,多數鋰電池內部會增設保護IC,用於保護電池不會因為過充、過放等不正常使用情況而破壞效能。保護IC的主要功能是監控電池的電壓、溫度等狀態,確保電池在安全範圍內使用。

然而,多合一設計需要更複雜的保護邏輯來處理不同充電模式和功率分配。當多個設備同時充電時,保護電路必須正確分配電源並監控每個輸出端口的狀態。這種複雜性增加了保護機制失效的可能性

回頭來說,這並非指多合一設計的產品就必定有自燃風險,而是在兼具輕巧及功能多合一的前提下,如何讓產品兼具安全性是更大的挑戰。

行動電著火了,該怎麼滅火比較好?

當行動電源發生自燃或起火時,由於其內部包含鋰電池,滅火方式與一般火災不同。錯誤的處理方式可能導致火勢擴大甚至爆炸。根據消防專家和相關單位的建議,正確的滅火關鍵在於「降溫」與「隔離」。緊急應變四步驟如下:

第一步:示警與疏散消防員提醒,無論遇到何種類型的火災,首要之務是「大叫家人」,立即提醒屋內所有人,確保大家的人身安全優先於財產。同時,迅速將起火源周圍的易燃物品移開,防止火勢蔓延。

第二步:切斷電源並移動火源如果行動電源仍在充電,應立即拔除插頭切斷電源。在自身安全無虞的情況下,使用夾子等工具將冒煙或起火的行動電源移動到空曠且無易燃物的區域,例如水泥地或戶外,以減少災害擴大。

第三步:選擇正確滅火方式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滅火方法, 例如將起火的行動電源直接放入裝滿水的水桶中浸泡。目標是為電池降溫並控制周遭火勢,而非直接撲滅電池本身的化學反應。

第四步:尋求專業協助如果火勢已經蔓延或無法控制,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地點並撥打119求助,將滅火工作交由專業消防人員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3不3要」守則

根據台電公司提醒民眾使用行動電源時要注意「3不3要」守則:

3不原則

  1. 不要在無人看管或睡覺時充電 :避免發生意外時無法立即處理
  2. 不要在易燃物旁充電 :防止火勢擴散
  3. 不要在潮溼高溫處充電 :避免電池劣化或短路

3要原則

  1. 要依說明書指示充電 :使用原廠充電線,充電效率高也比較安全
  2. 要注意充電線狀況 :若充電線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
  3. 要留意異常情況 :如電池膨脹或異味等,要立即拔電源

延伸閱讀:MOZTECH行動電源又傳爆炸!官方澄清:非爆炸,乃接觸不良導致,墨子科技聲明一次看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動態時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研究機構IDC指出,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自2019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預估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2,000億美元,驅動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是AI伺服器相關投資。看好AI帶來的市場機會,台達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因應晶片、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等不同類型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電源方案。

為什麼台達能搶先布局市場?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鄭謝雄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不僅從技術創新、產品組合完整性,以及產品品質等面向切入,更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從市場痛點出發,攜手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佳方案。」

台達電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 鄭謝雄
圖/ 數位時代

AI基礎設施崛起,電源管理朝向高供電密度、供電穩定度與電源機櫃靠攏

AI的日新月異不僅重塑了運算架構,也加速電源管理變革。首先,有別於傳統伺服器的單一顆電源供應器(PSU)功耗較低,AI伺服器PSU功耗大幅上升至最高12kW,這也讓單一AI伺服器機櫃所需電力來到120kW甚至更高,傳統電源管理系統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在相同體積下輸出更高瓦數,逐步提升供電密度。

其次,AI伺服器與機櫃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供電密度這個議題,如何確保供電穩定也至關緊要,理由在於,傳統CPU的EDPp峰值僅較平均值高出30%,GPU的EDPp峰值則高達65%。由於AI運算會造成劇烈電力波動,連帶影響電網負載能力,因此電源系統必須搭配高功率電容模組(Power Capacitor Shelf),透過內建的超級電容及放電或儲電,穩定電網運作。透過該模組以及備援電力單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穩定電力供應,才能避免AI系統平台損害。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鄭謝雄認為:「隨著AI模型規模持續增長、GPU跟加速器的功耗密度節節攀升,以及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需求,AI伺服器與機櫃的總功耗將只增不減,傳統分散式電力架構不敷使用,集中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成為主流趨勢,將帶動市場對電源機櫃(Side Power Rack)的需求。」

從全方位解決方案到專業服務團隊,台達致力滿足客戶的多元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

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將電源系統從AI伺服器機櫃裡獨立出來,作為專門供電用的機櫃。台達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早在許多年前即開始關注高效能運算(HPC)與AI伺服器等議題,鄭謝雄指出,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因應算力需求高漲帶動電力不斷往上走,因此才需要將電源系統跟負責算力的AI伺服器分開,單獨將機架式電源、BBU、高功率電容模組、交換器等放置在一起,解決伺服器機櫃空間有限的問題,這也是台達在COMPUTEX 2025展示的800V HVDC電力架構的一個重點,也能優化電網到AI機櫃的電壓轉換效率。

台達電
台達新一代800V高壓直流電源方案
圖/ 數位時代

台達合作夥伴非常多元,從晶片商、企業客戶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因此除了觀察市場趨勢,也會因應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鄭謝雄強調:「每一個客戶的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都不相同,台達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包含電網到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更透過一站式專業顧問與客製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舉例來說,同樣是5.5kW的電源方案,台達會在客戶系統開發過程中深度合作,定義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規格,因此需要一個懂電力電子技術、系統設計與產業知識的專業團隊提供最佳後援,這也是台達長年深耕電源技術能帶來的優勢。

另外,台達除了提供單一產品,也依照客戶不同需求合作,提供一站式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如此次在COMPUTEX展出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整合了AI伺服器、1.6T交換機、電力、電池備援系統、液冷系統等,讓客戶在安裝上能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只要幾個星期就能完成資料中心建置,滿足AI運算、邊緣運算跟電信機房等多元場景需求。

持續深入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敏捷回應瞬變市場需求

為提供客戶最佳產品服務,同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台達每年投入總營收的8%到9%進行研發。以電源管理與散熱這個領域來說,台達為了因應科技突破與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在研發部份就投入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持續改善自動化生產製造流程,確保客戶需要的關鍵產品能準時、穩定量產交貨。

鄭謝雄進一步解釋:「考量全球在地生產趨勢,以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等議題,我們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同時思考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目標是每一代產品的自動化比例都要比前一代高,確保在技術創新之際,有可靠的生產後盾可以提升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在AI新世代來臨之際,台達不僅持續關注AI應用、語言模型、加速運算與基礎設施變革,同時也針對電源管理與散熱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長期研發投資、模組化創新產品設計與自動化生產製造等方式,台達提供了客戶節能、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電源到晶片、從伺服器到基礎設施的多元需求,與客戶攜手實現綠色AI的願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