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學園區有哪些?第一個科學園區為何選新竹?解密台灣半導體最重要基地
台灣科學園區有哪些?第一個科學園區為何選新竹?解密台灣半導體最重要基地

你知道台灣有幾個科學園區嗎?科學園區的作用是什麼?台灣為什麼要設立科學園區呢?

科學園區是孕育台灣高科技的重要基地,台灣目前有新竹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及南部科學園區,一起來了解台灣高科技基地的誕生。

台灣科學園區分布圖.jpg
圖/ 國科會

1972年,立法院通過《工研院設置條例》,次年,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正式在新竹誕生,成為培育高科技產業和高級工程師的搖籃,帶領台灣的科技升級,奠定台灣日後能在高科技領域大放異彩的基礎。

1974年2月7日,七位台灣半導體重要推手:費驊、潘文淵、方賢齊(時任電信總局局長)、高玉樹(時任交通部長)、王兆振(時任工研院院長)、康寶煌(時任電信研究所所長)以及孫運璿(時任經濟部長)齊聚台北市懷寧街「小欣欣豆漿店」的二樓,圍坐在一張大圓桌,一邊用早餐,一邊共商台灣邁進高科技新產業之路。

當場潘文淵對孫運璿報告,根據他的考察心得,他認為台灣電子業應該從「勞力密集」,升級到「技術密集」。

那怎麼做、該從哪個方向做呢?

與會者認為,電子產業中,IC(積體電路)是最關鍵、影響層面最廣的產業,且很有可能在1980年後,為台灣電子產業創造最大的附加價值。因此,這場聚會敲定IC產業是台灣進入高科技產業的大方向。

晶片
圖/ Unsplash

而發展IC產業的關鍵是「時間」,最快的方式是從IC產業的發源地——美國引進技術。

當時半導體產業剛剛在美國誕生不久,IC問世也僅僅10多年,技術發展處於萌芽、快速發展階段,台灣此時介入仍算是趕搭上「早班車」。

在技術的選擇上,台灣也走對了關鍵一步。

IC設計製程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和非CMOS技術。

當時潘文淵認為,CMOS非常合適台灣發展電子錶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再加上當時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是唯一擁有製造CMOS技術IC的公司,而且RCA也允諾將技術轉移給台灣,並負責培訓台灣人才,讓台灣得以順利發展CMOS。

這個決定十分關鍵,當時除了CMOS技術外,尚有Bipolar技術。之後CMOS成為半導體技術主流,Bipolar成為小眾的旁支,台灣選定CMOS技術真是有先見之明。

工研院電子中心派員赴RCA.jpg
工研院電子中心派員赴RCA訓練。左起曹興誠、倪其良、曾繁城、戴寶通、劉英達、陳碧灣、史欽泰。
圖/ 工研院

有了技術、人才,那總得有一個地方讓菁英們聚集吧。

新竹科學園區的誕生

當時美國的矽谷聞名遐邇,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群聚之地。台灣應可仿效設立特別的工業園區讓高科技公司進駐。

曾任經濟部長的陶聲洋先生,曾向蔣經國先生建議應該在新竹設立一個科學園區,令人遺憾的是,陶聲洋因病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建立科學園區的構想。所幸繼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接下創建科學園區的「棒子」。

孫運璿部長及李國鼎(陶聲洋的前一任經濟部長)共同規畫執行成立科學園區,因有蔣經國的支持,孫運璿方能排除萬難,成立新竹科學園區。

竹科.jpg
圖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行政大樓。
圖/ 維基百科

孫運璿於1978年升任行政院長,積極推動設立科學園區,1980年9月1日「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成立,由當時的國科會副主委何宜慈兼任首任局長,同年12月15日,科學園區在新竹正式開幕。

當時考量新竹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支持,因此選擇在該區落地。

當時科學園區以半導體、資訊、通訊等產業為發展重點,為吸引廠商進駐投資設廠,並吸引我國留美的高科技人才回國創業,園區提供租稅優惠,也提供標準廠房租賃,使廠商節省自建廠房的資金與時間。

園區並提供高規格宿舍,有可供全家住宿的別墅及單身宿舍,供海外人才返台在園區創業時租用。並且設立科學園區「實驗小學」及科學園區「實驗中學」,提供雙語教學,供海外返國從業人員的子女就讀。

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園區,吸引了工研院、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進駐,帶動了園區快速發展。

台積電 竹科.jpg
台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晶圓五廠。
圖/ 台積電

科學園區草創初期也歷經「篳路藍縷」的階段,1981年進駐科學園區的廠商僅17家,之後逐步增加,到1990年進駐廠商增加到121家。目前新竹科學園區共有578家廠商進駐。

科學園區進駐的廠商主要為積體電路、光電、電腦及周邊、通訊、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六大類。隨著我國在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快速擴充,原本新竹科學園區從一期、二期、三期逐步擴大,但仍不敷使用,進而擴充成立竹南園區、龍潭園區、新竹生醫園區、銅鑼園區及宜蘭園區,皆由新竹科學園區管轄。

南部科學園區也設立了!

隨著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公司業績快速發展,新竹園區土地已不敷需求,加上TFT LCD等光電產業也快速崛起,此外,為了平衡南北均衡發展的需求,1995年行政院正式核定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南科)初期計畫範圍400公頃(即南科第一期),位於台南市的新市區、善化區、安定區之間。

台積電 南科.jpg
台積電晶圓十四廠
圖/ 台積電

1997年7月8日掛牌成立「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2000年景氣蓬勃時,台南園區一期可供建廠用地80%以上,均已出租完畢。

後續租地需求不斷湧進,為因應半導體與TFT-LCD產業建廠所需大區塊建廠用地。

行政院於2000年5月,同意由原「臺糖公司」於高雄縣路竹地區開發之「智慧型工業園區」作為「南科路竹園區」用地,並於2001年4月6日核定。

之後「路竹園區」於2004年7月27日,更名為「高雄園區」。

台積電5奈米、3奈米晶圓廠主要基地就在南科,由此可見台灣半導體產業擴充速度之快,如沒有另闢園區,恐無法容納快速發展的需求。

中部科學園區成立

有了竹科、南科後,中部地區設立「科學工業園區」成為中部地方人士的需求,尤其是中部距離新竹近,是理想設立科學工業園區的地點。

2002年9月23日,行政院核定籌設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計畫,之後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同心協力下,運用「公共工程」與廠商同步施工、同步建廠方式,加速建設速度。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大樓.jpeg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大樓
圖/ 維基百科

從籌設計畫核定至工程開工僅10個月零5天,於2003年7月28日開放廠商進駐,創下科學園區開發破紀錄之效率。

之後由於廠商投資進駐踴躍,中科新增「后里園區」的籌設推動,自從行政院於2005年6月27日核定籌設計畫後,至2006年3月31日引進廠商開始建廠為止,再創9個月又4天的新紀錄。

2004年10月27日,中科園區的「友達光電」正式對外營運,自建廠至對外營運僅短短1年又3個月,寫下另一頁科學園區開發的歷史紀錄。

台灣高科技的基地

新竹、中部、南部三大科學園區,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研發、製造基地,對台灣經濟貢獻很大。

2024年,台灣三大科學園區的總營收為新台幣4.76兆元(約1586億美元),較2023年的3.94兆元,大幅成長20.73%。

南科2024年營收為2.21兆元,年增39.55%,是三大科學園區營收最高的園區,也是長長最大的園區。主要的原因是台積電3奈米、5奈米主要的生產晶圓廠皆在南科。

竹科2024年營收為1.51兆元,年增6.66%,居第二。中科2024年營收為1.04兆元,年增10.22%,居第三。倘若中科第二期擴建計畫能順利通過,台積電很可能在此基地建1.4奈米晶圓廠,這對提升中科整體營收會有很大的幫助。

科學園區提供台灣高科技廠商,設廠的基地,政府提供基礎建設,對廠商設廠有莫大的方便與幫助,是成就台灣能在全球高科技產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幫手」。

關鍵字: #半導體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