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美移動是一家什麼公司?
2022年玩美移動赴美上市,成功於紐交所掛牌,對外溝通的故事是:把「虛擬試妝」工具賣進香奈兒、資生堂等國際美妝品牌,有61.8%的營收來自B端的品牌客戶。就連玩美移動位於新店的辦公室,會議室都用這些美妝品牌命名。
在2023年卻開始出現了「反轉」,在揭露財報數字後,玩美移動C端收入(以App訂閱為主)首度超過企業端;到了2024年,C端占比進一步拉高到6成以上。
這是一場意外,還是精心策劃之後的轉型成果?
每年多1,000萬美元收入,玩美移動C端收入「黃金交叉」超越B端
玩美移動策略長暨執行副總經理陳品仁認為,兩者皆有一些可能。玩美移動的App圍繞在美顏、修圖、試妝等功能,玩美相機(照片修圖)、玩美彩妝(各種濾鏡、美顏相機)為2支旗艦App。
根據財報,雖然完美移動C端營收大幅成長,讓營收占比從34%到超過60%,不可否認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B端營收的下滑。陳品仁解釋,主要是因為企業端客戶在過去2年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對於新科技的採用預算也會稍微收手。
不過,2022年到2024年,連續2年C端營收都增長了約1,000萬美元,代表已經不只是曇花一現的趨勢。截至2024財年,玩美移動App總下載數超過11億次,並擁有超過100萬付費用戶。
其實回顧過去,玩美移動一直都有App,只是一直都不是營收主力,講得更直接一些,找不到最合適的商業模式。「我們有嘗試過廣告變現,但不是做得特別好。」陳品仁說,考量到旗下App的用戶遍佈全球,單純採用廣告聯播的方式收入不夠,到各地市場設立廣告團隊又不實際,所以玩美移動以前,更像是把App當成測試功能的試金石。
不論是口紅、眉筆、腮紅,甚至是包包、鞋子、手錶,都可以在C端開放給用戶後,蒐集參數用來優化B端的產品。在C端吸引用戶,並在B端撈金,曾經玩美移動的B端收入一度超越9成。
直到2022年,玩美移動團隊觀察到市場有了不同的變化。在影像修圖、美顏相機的領域中,Picsart、Facetune(母公司為Lightricks)等競爭對手都開出了破億美元的營收。
「用戶開始願意付費了,」陳品仁說,「重點是過去像是巴西、義大利這些市場,都看到了大幅的成長。」意思是付費行為已從少數富裕國家,向下滲透更多的新興市場。他認為類似Spotify、Netflix這樣的訂閱服務推了用戶一把,讓用戶習慣為了喜歡的App和功能付費。
所以玩美移動逐步開始導入訂閱功能,從2022年起逐漸把成績寫在財報上,「一年40美元,對於歐美國家來說真的不算貴。」陳品仁分享,現在玩美移動訂閱用戶最多的前3大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和德國。
但是問題在於,要怎麼把「有興趣」的用戶,轉成「願意付錢」的訂閱者?
用戶數據 + 生成式AI,成轉換付費的秘密武器
玩美移動旗下的旗艦App,採用前7天完全免費試用的模式,用戶可以在前7天毫無限制地玩遍濾鏡、試妝、修圖等功能,7天一到就會把部分功能鎖起來。
要鎖什麼功能才能跟用戶保持安全距離,讓App不會被刪掉,又有機會在用戶需要時付費訂閱,就是玩美移動的秘密醬汁。「一切都讓用戶數據來決定。」變現與數據分析部協理廖庭毅舉例,柔膚、消除眼袋、基本臉部大小塑形、睫毛美妝和相片裁切都是很熱門的功能,「我們會根據數據與用戶行為觀察,逐步將進階功能如『消除眼袋』與『睫毛美妝』設定為訂閱用戶使用範圍,同時也保留基礎功能。」
這其實是App很常見的養套殺 + Freemium的玩法,只是玩美移動的App用戶基數夠大,也真的遇到了最新一波的趨勢浪尖——生成式AI。
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幾乎所有AI驅動的新功能都需要付費使用,包含AI打光、AI照片優化,甚至為了避免重度用戶「吃垮」訂閱,也為了讓高運算成本的AI影片、圖生圖功能能夠自給自足,玩美移動還設計了點數制度,購買點數才能額外使用更多的AI功能。
當訂閱費用開始不斷湧入,也催動玩美移動不斷推出新功能刺激用戶訂閱,「我們PM團隊一直在腦力激盪,可能每3週就有一個新功能上線。」陳品仁說。
從成績來看,C端超車是「被環境推著走」的意外,同時也是玩美移動多年布局的收割。而從過往路徑來看,在C端有成績後,玩美移動會嘗試在B端放大拓展;退一萬步來說,就算C端、B端維持獨立,兩隻腳的營收也贏過單腳,「對公司來說,這也是一種韌性。」陳品仁說。
接下來的關注重點也很單純,玩美移動在B端市場競爭對手不多,更大的敵人是大環境,就看何時能重回高原表現;而在C端,競爭對手眾多不斷夾殺的戰場中,ARPU(用戶平均收入)在生成式AI的加持後,還有多少成長空間。兩者將成為玩美移動下一次財報,以及能否從美妝工具走向AI美學平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