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與高雄市政府在6月27日攜手舉辦「跨區跨域媒合產業小聚」,本次為雙方完成合作意向書(MOU)後的重要落地行動。活動於港邊駁二藝術特區登場,匯聚出版、影視、音樂、表演藝術及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創業者逾百人,透過案例分享與一對一媒合,讓資金、人才與市場快速對接,為港都注入文化新經濟浪潮。
政策攜手港都,創意也能揚帆出海
本次活動標誌著中央與地方聯手推動南部文化發展的里程碑。高雄這座擁有豐富海洋文化底蘊的港都,正透過政策資源的串聯與國際視野的注入,重新定義在文創版圖上的戰略位置。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嘉論指出,市府持續整合軟硬體資源推動文創產業,硬體方面,以駁二共創基地吸引眾多創作者進駐,包括設計師聶永真、編劇蔡坤霖、建築師伍偉廷團隊等,透過共創空間促進跨域交流。「跨域合作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路徑,市府將持續攜手文策院與產業界,開展更多實質合作項目。」他提到,今年將啟動虛擬製作技術專業培訓課程,培育實戰型影視人才。未來隨著技術深化,將有助縮短製作流程、加速資金回收,帶動產業良性循環。
青年局副局長汪小芬表示,為協助青年投入文創產業,青年局與文化局攜手合作,推動多項支持計畫,包含協助青年藝術家、影音創作者申請青創補助,並推動多元音樂培力計畫,持續扶植樂團發展。「我們也推出結合城市意象的『大港經典』設計,發展文創禮品商品,媒合企業與青年設計師合作,展現城市創意與青年活力。」
「高雄這座充滿活力的港灣城市,是我們推動文化內容產業化與國際化所不可或缺的堅實夥伴,這裡不僅有豐沃的創作熱土,更是在地文化量能與跨域創新科技交匯的關鍵地點。」文策院副院長張文櫻表示,本次小聚整合文策院與高市府資源,從創作扶植、孵化加速到ESG for Culture共好圈串聯,並肩打造全方位支持路徑。未來文策院也將持續攜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電影館等單位,促進文化內容落地與國際接軌,共同為高雄厚植豐沛產業動能。
多元聲音勾勒港都文化版圖
本次小聚邀請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業界代表,分享跨區跨域合作經驗。
跨越書店的城市擴寫
三餘書店負責人鍾尚樺分享獨立書店如何因應閱讀型態轉變,從單純的書籍販售進化為文化內容產業的櫥窗。三餘書店最初成立是因為高雄較缺乏討論社會議題、文學創作、電影探討的民間空間。經歷十二年發展,三餘已從獨立書店擴展至創投,2023年成立三餘創投進行更集中的文化實驗。
「三餘透過書籍販售的加值服務,試圖回歸閱讀的本質,以高雄在地文化為核心,包括文學、文史、藝術、社會議題等面向。」鍾尚樺強調,面對現今AI發展加速改變閱讀行為的科技應用,三餘保持專注跟隨的精神,在書店中也嘗試介紹電子書、有聲書及出版IP轉譯等分享。三餘不只是書店,更像是把書本重新詮釋在城市生活裡,從「時行」企劃的十年歷程,到北高雄八區計畫,從黑暗聲音劇場到跨產業合作,每年在書店空間發生近200場各類型藝文活動,展現書店作為文化內容產業櫥窗、體驗及數據收集場域的無限可能。
在地影集向世界發聲
杰德影音創辦人林志杰以旗下全球LGBTQ+與BL影音平台GagaOOLala的原創影集《彈一場完美戀愛》高雄經驗為例,分享跨界合作打造國際IP影集模式。GagaOOLala作為全亞洲第一個全球化LGBTQ+與BL影音品牌,至今於全球超過249+區域提供服務,擁有5M+會員總數、1.1M+每月活躍用戶,已於全球投資製作60+作品。
《彈一場完美戀愛》作為台灣首部以歌手追夢為主題、高雄在地拍攝的台泰日三方國際合製BL音樂愛情偶像劇,獲得文化部補助、文策院、高雄市政府與高雄人投資,更與泰國知名影視製作公司Star Hunter、日本Video Market、日本樂天電視、華納音樂合製,展現台灣BL影集跨國、跨界、跨域整合的文化軟實力。「我們把內容開發、募資、行銷三大要素同步啟動,從洞悉獨特性、確定初衷到尋找夥伴,每個環節都需要精密規劃。」林志杰強調,國際發行與銷售已覆蓋超過9個海內外播放平台與地區,包括LINE TV、FriDay影音、樂天電視、Rakuten Viki、GMMTV、Hevenly等,充分展現高雄作為影視製作基地的國際潛力。
沉浸式宇宙的港都降落
驚喜製造創辦人林業軒以《微醺大飯店》系列為例,展現了從沉浸式體驗到跨媒體IP開發的成功路徑。這個以調酒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系列,結合場景設計、戲劇表演,自2019年至今發展三個作品,已有超過80,000名付費體驗者,榮獲2019年紅點設計大獎,更成功跨域發展改編為影集,背景設定為1980年代的高雄,由李國毅、邵雨薇、施柏宇等人主演,重現80年代的港都風情。
林業軒也分享驚喜製造與高雄的深度連結。除了影集外,今年10月,驚喜製造將於高雄重啟高人氣的《微醺大飯店》沉浸式劇場系列作品,展開為期3年的定目演出。驚喜製造的策略是持續讓IP出現在受眾的生活中,透過影集、沉浸式劇場、小說、遊戲等多元媒材,建構完整的「微醺宇宙」。從台北到高雄,再到計畫中的香港《微醺列車》,展現了台灣原創IP國際化的無限可能。
音樂祭的現場體驗革命
出日音樂執行長呂岱芸及大港開唱跨界專案統籌李映萱分享,大港開唱如何成為「人生的音樂祭」。自2006年創立以來,大港開唱已發展為台灣最大型音樂祭,2025年更有美、日、韓、泰、印尼、新加坡共六國19組海外演出團體,音樂祭總參與人次高達30萬,邁入「大港開唱3.0」國際化階段。「大港開唱所強調的核心精神,是現場感和觀眾體驗,我們希望每個來到大港開唱的樂迷們,都能在那幾天忘記日常、進入一個自由、專屬於音樂的世界。」
團隊導入科技的動機,是延伸音樂祭最重要的價值—現場的不可取代性。創新的「大港杯 MEGA BAR」首創音樂祭中的虛實互動酒吧,透過5G全息即時投影,觀眾可以和遠端的Podcaster、YouTuber、虛擬角色零時差互動。此外,令人驚艷的「異地共創演唱會」,結合3D掃描模型、AI觀眾共創及世界影像傳輸,讓高雄、台北、倫敦、香港同步。而「AI致敬演出」讓已故歌手陳一郎再現舞台,透過AI數位修復與Deepfake技術,讓觀眾影像即時轉換為陳一郎,呈現科技與傳統記憶的完美混血演出。團隊未來也將深化跨域策展及國際市場佈局,讓大港開唱成為持續創新的文化跨界平台。
跨域媒合成果豐碩,港都文化新生態成形
本次活動透過一對一媒合交流,促成多個領域間的合作可能,展現高雄文化產業的多元連結能量。
在地出版文化與影像的深度結合為亮點之一,三餘書店與好傢伙創作商討合作,預計8月底於ACT KAO啟動第一場編劇人才訓練的跨產業座談。同時,三餘書店也表達對台南「南方影展」企業包場的興趣,期待與影展主辦方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評估購入票券作為讀者回饋。雙方也交流「家鄉記錄手」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的延續可能,皆認為關鍵在於轉譯與連結,希望影像內容能轉化為更貼近公眾的語言。
杰德影音與Taiwan Film Festival in Australia(澳洲台灣影展)討論亞洲影視發展潛力,也針對澳洲當地市場的觀察展開對話。此外,杰德影音也與具國際合製經驗的柒天映象交流,其短片《紅包》曾於海外酷兒影展放映,未來希望開發為長片或沉浸式體驗,雙方對此企劃激盪交換想法。
驚喜製造與位在台南的THE DISTRICT 404交流,若能結合成熟的內容團隊,導入沉浸式策展,將有機會發展為具台南特色的文化體驗場域,雙方初步討論該展演空間未來合作可能,驚喜製造並針對沉浸式體驗的商業模式、目標族群、品牌訴求等,提出專業經驗建議。
音樂與科技及影像的跨界也在本次媒合中激起漣漪,出日音樂與曾在大阪世界博覽會等國際舞台展出作品的新造創意(ReframeLab)探討,於大港開唱運用網紗或水霧,進行浮空投影的技術應用可能。此外,出日音樂也與高雄團隊遙空映畫交流,了解其在地拍攝的優勢,包含籌組人員及器材使用的機動性等,雙方會後將再進一步展開討論。
文策院與高雄市政府本次透過專業媒合機制,不僅讓不同區域及領域的文化業者彼此認識、交流經驗,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可持續運作的合作網絡。從出版及影視到沉浸式體驗,從音樂科技到國際串聯,高雄正在形成一個多元而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這場港都跨域對話,讓我們看見文化創意如何在海風中自由生長,在跨界合作中綻放出專屬於高雄的創意光芒。